投訴人:日本上市企業Softbrain公司創始人宋文洲
投訴對象:渣打銀行
事件經過:2008年3月份,身在日本的華人企業家宋文洲在朋友介紹下,通過電話錄音簽訂合同的方式,購買了渣打銀行“聚通天下”代客境外理財系列兩款理財產品,金額高達6400萬元。
兩個月后,宋文洲要求贖回,卻被渣打以種種理由推遲、拒絕贖回,進而給他造成5321萬元的損失。宋文洲于是拿出自己復制的電話錄音,將渣打銀行告上法庭,前后歷時3年,耗資1200萬元。
投訴人:內地富商郝婷
投訴對象:星展銀行
事件經過:星展銀行向內地女商人郝女士追討9400多萬港元透支款項,而郝女士則堅稱遭到誤導,向星展反訴索回8000多萬元的損失。按照香港法院擬定的排期,此案的聆訊共持續七日。
花旗銀行一直是輿論的焦點。2011年,花旗銀行被卷入“降級門”事件當中。國際三大評級機構之一的標普在11月30日給花旗銀行投了“不信任”票,這就意味著花旗銀行被“降級”。
“不信任”在QDII產品中體現淋漓盡致。花旗銀行在運行的貝萊德全球基金新能源基金美元系列產品被腰斬,累計收益虧損58.48%。
蘇女士投入11萬人民幣購買“東亞代客境外理財計劃‘利財通’投資系列1”理財品,根據蘇女士提供東亞銀行對賬單,2007年12月,產品浮虧45.34%;2008年1月,產品浮虧近70%;2009年1月,產品浮虧超過80%;而截至2009年12月,雖然這款產品挽回了部分損失,但浮虧仍然超過60%,“我現在的賬戶上只剩了4萬左右,而我的初始投資額是11萬”。
2012年一季度末運行的226款產品中,110款負收益銀行QDII理財產品中,虧損最嚴重的是渣打銀行發行的基金精選之DWS氣候基金美元款。
外資行對QDII的信心從未減弱過,外資行對QDII的野心也從未喪失過,他們把過去幾年普遍虧損歸咎到市場,為自己的失敗找了一個借口,但他們從未自我反思,從產品設計上進行改善。
匯豐銀行杭州的一客戶在2007年花1000萬元購買匯豐銀行的QDII理財產品,然而到了2012年,只剩下500萬元左右。因此該客戶大呼:“不要盲目相信洋品牌,境外投資的風險不可不防!
據嚴先生介紹,在2011年最慘的時候,1000萬的本金只剩下300多萬,到現在也只有500萬元左右。
從15萬元到7000元,顯然很少人能接受這樣的結果。之前,也有不少遭受巨額虧損的投資者狀告銀行并要求銀行賠償的事件發生。不過,這種個人對機構的官司很難打,最終結果不是銀行勝出,就是私下和解,銀行向投資者提供一定的補償。而出于怕麻煩而且缺乏足夠的時間及財力的原因,投資者也很少堅持到底。
據WIND機構數據顯示, 花旗的部分QDII產品表現在2011年到期收益率處于虧損榜前列。其中, 花期“貝萊德全球基金新能源基金美元系列”自成立之初至今累計收益率低至-50.17%。
投資QDII不僅會受到凈值的縮水,同時還要受到投資幣匯率上的缺失。
本期策劃:振宇 聯系電話:010-62675515 郵箱:zhenyu6@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