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央行買賣國債:凈買入是大勢所趨 但短期內不會實施

解析央行買賣國債:凈買入是大勢所趨 但短期內不會實施
2024年04月28日 09:38 界面新聞

  文丨文晶(某高校研究員)

  423日,財政部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在《人民日報》上發表的《堅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學習<習近平關于金融工作論述摘編>》中提到,“要加強財政與貨幣政策、金融改革的協調配合,完善基礎貨幣投放和貨幣供應調控機制,支持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中逐步增加國債買賣,充實貨幣政策工具箱”。同日,中國人民銀行有關部門負責人接受《金融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央行在二級市場開展國債買賣,可以作為一種流動性管理方式和貨幣政策工具儲備。財政部和央行的表態引發市場熱議,筆者在此簡單談兩點個人看法。

  一、央行買賣國債的原因分析

  財政部和央行吹風買賣國債可能有以下兩個原因。一是未來中央財政將持續加杠桿。當前中國宏觀杠桿率較高。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我國宏觀杠桿率為294.8%。其中,居民部門杠桿率為64%,非金融企業杠桿率為174.1%,中央政府杠桿率為23.9%,地方政府杠桿率為32.8%。與全球其他主要經濟體相比,我國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部門杠桿率已經處于高位,而中央政府杠桿率偏低,仍有較大加杠桿空間。

  因此,未來實施宏觀調控中央財政持續發力是大勢所趨。而中央財政加杠桿勢必要發行大量國債,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也提到“從今年起擬連續幾年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這就意味著需要貨幣政策配合以支持國債發行。相比于央行提供流動性給商業銀行再由商業銀行購買的方式,由央行在二級市場買入國債支持國債發行成本最低,效果最好。

  二是央行現有基礎貨幣投放方式面臨瓶頸。1984年央行正式履行中央銀行職能以來,我國基礎貨幣投放先后經歷再貸款、外匯占款、新型貨幣政策工具(MLF、PSL等)以及降準作為主要工具投放基礎貨幣方式的轉變。當前,基礎貨幣投放面臨瓶頸。一方面,降準空間愈發有限。目前我國加權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7%。從歷史上來看最低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6%。考慮到我國是間接融資體制,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下限可能難以突破5%。另一方面,新型貨幣政策工具存在不足。無論是MLF還是PSL等新型貨幣政策工具都帶有成本,并且到期需要歸還。如果使用過多不僅會大幅抬升金融機構的經營成本,而且會加大流動性管理的難度。

  因此,未來基礎貨幣投放方式必須要發生轉變。通過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投放基礎貨幣具有零成本、靈活性強、無期限等諸多優點,將成為央行基礎貨幣投放的主要渠道之一。

  二、央行買賣國債并非量化寬松

  量化寬松政策作為非常規貨幣政策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期間以及新冠疫情期間曾被發達經濟體央行大量使用。以美聯儲為例,美聯儲總資產從新冠疫情前約4萬億美元大幅上升至2022年中旬約9萬億美元,此后持續下降,目前約7.4萬億美元左右。美聯儲擴表的主要方式是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機構債和MBS。目前美聯儲仍持有約4.5萬億美元的國債。我國央行買賣國債與美聯儲等發達經濟體央行的目的完全不同。我國央行買賣國債的主要目的是作為基礎貨幣投放方式的補充,而非用于向市場注入大量流動性實施刺激性政策。并且,當前我國常規貨幣政策空間依然存在,降息空間也較為充足,沒有必要實施量化寬松這類非常規貨幣政策。

  此外,當前經濟發展水平和金融市場建設也不支持我國實施量化寬松這類非常規貨幣政策。非常規貨幣政策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發達經濟體央行的“專利”。實施非常規貨幣政策需要經濟體本身經濟實力較強,對外開放水平較高,金融市場也要具有足夠的廣度和深度,匯率彈性也要足夠大,對沖匯率風險的手段也要足夠豐富,否則容易引發匯率超調、輸入性通脹以及金融風險由外向內傳染等諸多問題。雖然當前我國經濟總量較大,外匯儲備規模全球第一,但是我國經濟總體競爭力仍有待提升,金融市場機制體制建設也存在不足,不支持實施量化寬松這類非常規貨幣政策。

  三、央行買賣國債短期內不會實施

  從短期來看央行可能不會馬上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一是降準空間依然存在。目前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仍有12個百分點的下調空間,如果需要增加基礎貨幣投放,央行仍可以繼續降準。

  二是當前國債市場容量依然不足。雖然我國國債存量規模已經較大,但相比于貨幣供應總量來說占比依然不高,這是當前出現資產荒以及國債收益率過低的重要原因。如果央行立即在二級市場購買國債,只能加劇資產荒,并且會進一步拉低國債收益率水平,加劇國債收益率曲線扭曲,帶來不必要的金融風險。

  三是當前我國貨幣供應已經較為充足。目前我國貨幣供應量(M2)已經超過300萬億元,M2/GDP2008年的149%持續上升至2023年的232%。目前貨幣供應面臨的主要問題并非是總量不足,而是運用效率偏低。這也是央行為什么近期多次提及貨幣政策要“盤活存量、提升效能”的重要原因。

  四、央行買賣國債對金融市場較為有利

  未來一旦央行開始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將對金融市場帶來諸多有利影響。第一,為金融機構帶來更多零成本、無期限的資金。雖然央行強調未來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將“有買有賣”,然而凈買入是大趨勢。一方面,作為向市場投放基礎貨幣的方式央行只有維持凈買入才能完成貨幣投放。另一方面,央行只有自身持有足夠規模的國債才能通過買賣國債的方式對國債利率實施有效干預。央行凈買入國債將為市場帶來流動性,而這些流動性并非是通過金融機構負債產生,因此對金融機構來說并沒有成本,最終將形成金融機構的存款,有助于降低金融機構以及實體經濟的負債成本。

  第二,“錢荒”更難出現。央行新增買賣國債工具后,將進一步豐富貨幣政策工具箱,央行可以根據市場情況隨時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調節市場流動性,這也就意味著利率波動率將會下降,有助于避免利率大起大落。

  第三,有助于進一步完善國債收益率曲線。央行在二級市場買賣國債將會提高國債的流動性,加強國債收益率作為基準利率的作用,同時也將推動更多國際市場投資者參與國債市場的交易。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7X24小時

  • 04-29 瑞迪智驅 301596 25.92
  • 04-25 歐萊新材 688530 9.6
  • 04-01 宏鑫科技 301539 10.64
  • 03-29 燦芯股份 688691 19.86
  • 03-27 無錫鼎邦 872931 6.2
  •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