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云澤出生于1970年9月,山東煙臺人,現年52周歲。
1993年7月參加工作,2001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黨,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國民經濟學專業畢業,研究生學歷,經濟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現任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候補委員,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黨組副書記。
李云澤1989年開始在天津大學基本建設管理工程專業、馬克思主義基礎專業學習,1993年畢業之后即在金融機構工作,第一份工作是中國人民建設銀行(中國建設銀行前稱)天津和平支行氣象臺路儲蓄所、營業所干部。
在建行,他度過了23年的時光。歷任天津市分行計劃財務處副處長、處長、天津市分行行長助理、天津市分行副行長。2008年調回總行,擔任戰略規劃與股權投資部總經理。2011年調去重慶擔任建行重慶市分行行長、黨委書記。
2016年7月,李云澤離開建行,出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黨委委員,直至2018年9月調任四川省政府副省長、黨組成員。
在離任工行副行長之際,工行發布的離任公告如此評價他的工作:李云澤先生自2016年加入本行以來,恪盡職守,勤勉盡責,在本行業務發展與管理、轉型創新、智慧銀行建設、大零售戰略和綜合化戰略推進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本行董事會對李云澤先生在任期間對本行做出的貢獻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四川省政府副省長任內,他主要負責以下工作:
負責省政府常務工作,負責外事、國防科工、發展改革(糧食和物資儲備、能源)、財政稅務、統計、金融、應急管理、安全生產、機關事務、綜合政務服務等工作。協助省長分管審計工作。
分管省政府辦公廳(省政府研究室、省政府參事室),省外事辦(省港澳事務辦)、省國防科工辦,省發展改革委、財政廳、應急廳,省統計局、省機關事務管理局、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金融辦),省政務服務和資源交易服務中心、省地方志辦,省糧食和儲備局、省能源局,省政府駐京辦等單位。
聯系省人大常委會、政協四川省委員會、省監察委員會,省僑務辦、省臺灣事務辦,四川省稅務局、糧儲四川局、財政部四川監管局、審計署成都特派辦、四川能源監管辦、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人行成都分行(外匯局四川省分局)、四川銀保監局、四川證監局、省消防救援總隊、省森林消防總隊,省友協、省僑聯,中儲糧成都分公司等單位。
“資源配置過程中堅持市場化原則”
李云澤在任職工行副行長期間,曾針對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金融科技、私人銀行等方面有過多次對外表態。
在2017年6月的陸家嘴論壇上,時任中國工商銀行副行長李云澤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與金融服務創新”大會上指出,資源配置過程中要堅持市場化原則,充分發揮市場看不見的手的作用,做好加法和減法,應該充分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配置資源。最后配置過程中要堅決摒棄按照行業一刀切,好行業中也有好企業,壞行業中也有好企業,關鍵還是要根據是否是有效供給配置資源。
“貨幣中介、信用中介、信息中介既是金融機構的根本功能和屬性,同時三者之間互為依托、互為促進,推動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并不能完全離開以上三中介功能的作用,我相信各金融機構真正在以上三功能作用上發揮出優勢,就一定能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積極作為、大有作為。”李云澤說。
3月24日第七屆嶺南論壇上,李云澤表示,金融科技的本質仍是金融,必須對風險進行有效防范,包括保障儲戶利益,降低帳戶風險等。
他指出,金融科技在國內蓬勃發展,可使一個小機構在短時間內聚集大量資金,如果把控不好,容易誘發系統性風險,“所以互聯網金融、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無論哪種說法,歸根到底還是金融,必須要實施監管”。國內金融領域的科技創新主要集中于支付、貸款等方面,監管還有不少空白之處。用戶對于支付軟件是否會泄露個人信息和數據頗為擔憂。
在2017年針對工行私人銀行業務的訪談中,李云澤曾經表示,一家商業銀行的綜合經營實力強不強,甚至不需要去看復雜的會計年報,一個很簡單的方法,就是去看它的私人銀行業務強不強。因為私人銀行實力就是商業銀行綜合實力的體現。
他相當看重銀行資源整合的能力。資源整合首先要從內部開始,跨部門協作能力對于私人銀行來說,必須不斷加強:行內聯動乃至集團內聯動,與個人金融、信用卡、機構、對公等業務部門、工銀瑞信、工銀安盛集團子公司協作,達成能量聚合升級的協同效果。
要做大市場蛋糕,一定不能單打獨斗。李云澤要求工行私人銀行,發展眼光并不拘于同業競爭,要敢于跳出銀行間、非銀同業機構間的傳統關系,拓展合作渠道,打開上游資金來源的渠道,開放下游產品配置的渠道,實施跨界資源整合。
“改革不停步,開放不止步”
4月中旬,在四川省綿陽市舉辦的2023(第一屆)全國產融合作大會上,四川省委常委、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李云澤介紹,截至2022年末,四川省工業、制造業、普惠小微貸款余額分別達到1.15萬億元、5887億元、9603億元,同比增速達到12.4%、17.6%和24.5%,上市工業企業144家,股權融資3726億元。
在金融支持下,四川現代工業體系持續完善。“近年來,我們的動力電池、晶硅光伏等新興產業發展快速。今年一季度,先行指標穩健增長,工業用電量、鐵路貨運發送量分別增長5.2%、6.8%。”李云澤說。
去年8月18日,中共四川省委舉行“中國這十年”主題新聞發布會,香港商報記者提問“黨的十八大以來,四川全面深化改革有哪些重要突破?又是怎么將昔日的內陸腹地變成開放前沿的?”
省政府常務副省長李云澤當時回復:四川歷來就有敢為人先、勇于創新的光榮傳統,當年廣漢金魚公社和安徽鳳陽小崗村的農村改革拉開了全國改革開放的大幕。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不斷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用改革助推開放,以開放倒逼改革,發展動力活力持續釋放。
“改革全面發力、縱深推進、多點突破、亮點紛呈,涌現了一批標志性的成果,職務科技成果權屬改革、自貿試驗區改革、農村土地制度改革等經驗在全國推廣,鄉鎮行政區劃和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天府中央法務區建設,分別被評為2020年度、2021年度中國改革省級唯一特別案例。
在開放方面,李云澤表示,四川地處內陸,不沿邊、不靠海,自古以來“蜀道難”,闖出盆地是四川的千年夢想,更是四川發展的必由之路。
首先:“人流”方面。成都已成為全國第3個擁有雙國際機場的城市,今年前七個月成都航空樞紐旅客吞吐量達1974.9萬人次,居全國第一。四川已成為中國西向開放的橋頭堡,從成都飛歐洲主要城市,要比東部沿海城市飛過去節省約3個小時。國際友城和友好合作關系從128對增至418對,穩居中西部第一;在川領事機構從9家增至21家,成都成為上海和廣州之后的“領館第三城”,對外交往的“朋友圈”越來越大。
其次:“物流”方面。在過去十年間,四川貨物進出口總額連續跨過6個千億臺階,從3700多億增加到去年的9500多億,今年可以邁入“萬億”俱樂部,排名從全國第10位升至第8位、穩居中西部第一。過去十年,航空貨運年運輸量由52.4萬噸提升至70萬噸,雙流機場貨郵吞吐量連續十年保持西南地區第一。從四川開出的中歐班列累計超過一萬列,開行數量、運行頻次、輻射范圍以及運行時效均居全國前列。開放平臺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綜合保稅區外貿轉型基地等大幅提升,成都高新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值連續四年位居全國第一。
第三:“資金流”方面。“投資西部、首選四川”已成為海內外投資者的廣泛共識,十年來累計引進到位國內省外資金超過9萬億元,其中2018年首次突破萬億大關。外商直接投資256.4億美元,其中2021年達33.6億美元,位居全國十強、中西部第一。社會融資規模從2015年的5.52萬億元增加到去年的12.02萬億元,存貸比從62.14%提升到80.28%。四川省各項貸款今年以來連續加速,今年7月末增速居全國第2位(第一為浙江省),高于全國4.7個百分點。
“面向未來,我們將高舉新時代改革開放旗幟,堅持改革不停步,開放不止步,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推出更多體現四川特色、突出四川優勢的自主創新改革,繼續保持部分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加快打造改革開放新高地,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四川注入更加強勁的動力。”李云澤表示。
責任編輯:李琳琳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