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時報
作為銀行十分看重的優質中長期零售資產,房貸正面臨著人為的提前到期。雖然提前還貸的占比因為限額管理等舉措較為有限,對銀行資負管理的沖擊也比較短時,但它確實將業界關于今年銀行優質零售生息資產獲取難的討論,放到了一個新的高度。
存量房貸或呈小幅減少、新增房貸增長乏力、高定價消費信貸難覓,2023年銀行想要維持“體面”的息差,壓力更大了。
房貸增長乏力早露端倪
不局限于這一波提前還房貸給銀行資負管理帶來的短時沖擊,拉長觀察區間并引入更廣的涉房業務視野,會發現涉房類資產(即零售端的個人按揭貸款和對公端的地產商開發貸)早已收縮。
根據央行近五年的金融機構投向數據,證券時報記者測算后發現,2018年至2020年三年間,全國個人住房貸款余額占各項貸款比例均維持增長,然而2021年開始下跌,2022年跌幅尤為明顯。去年末該項余額為38.8萬億元,占比由前一年的19.89%跌至18.13%,迅速回落至接近2017年時的比例。房地產開發貸方面,最近五年的房地產開發貸占各項貸款比例則持續穩定下降,2022年末占各項貸款比例降至5.93%,余額約12.69萬億元。
作為優質中長期貸款,房貸的增速放緩甚至存量收縮,是導致近年來銀行息差收窄的重要原因之一。絕大多數上市銀行均未在去年三季報披露涉房業務詳情,唯一有據可查的兩家銀行是招行和平安銀行。
以招行為例,截至2022年9月末,該行零售貸款為3.16萬億元,較上年末增幅僅有5.89%。對于增幅同比放緩,招行列舉了兩個主要原因,居民個人住房貸款需求減少是首要因素,另一個因素是小微客戶信貸需求偏弱。證券時報記者查閱招行2022年三季報發現,截至2022年9月末,招行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為1.383萬億元,較2021年末的約1.365萬億元僅增長約188.55億元,且不良率由0.28%微增至0.29%。
在對公涉房貸款一端,截至2022年9月末,招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余額為3470.35億元,較上年末減少89.42億元;占比6.13%,下降0.65個百分點。
招行房地產業務的疲態也在另外的指標上有直觀體現。截至2022年9月末,招行承擔信用風險的表內房地產業務(即實有及或有信貸、自營債券投資、自營非標投資等,下同)余額合計4737.27億元,較上年末下降7.38%;不承擔信用風險的表外業務(即理財資金出資、委托貸款、合作機構主動管理的代銷信托、主承銷債務融資工具等,下同)余額合計3141.03億元,較上年末下降23.78%。
招行表示,2022年1~9月,該行凈利差2.3%,凈利息收益率2.41%,同比分別下降9、7個基點,主要是受生息資產收益率同比下降的影響。
再以平安銀行為例。零售端涉房業務方面,截至2022年9月末,該行個人房屋按揭及持證抵押貸款余額為7340.6億元,其中住房按揭貸款余額為2839.43億元,僅較上年末增長1.6%。而在2021年前三季度,平安銀行住房按揭貸款的同比增幅還高達12.2%。
對公涉房貸款方面,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銀行對公房地產貸款余額為2939.59億元,僅較上年末增加50.36億元,不良率為0.72%。
此外,平安銀行更廣義的表內和表外房地產業務口徑呈現下降趨勢。截至2022年9月末,平安銀行承擔信用風險的表內房地產業務余額合計3353.24億元,較2021年末非只增幅放緩,還減少了57.65億元;不承擔信用風險的表外房地產業務余額合計1053.59億元,較上年末減少153.27億元。
平安銀行去年前三季度的凈利差(年化,下同)為2.7%,較上年末的2.74%下降4個基點;凈息差為2.77%,較上年末的2.79%下降2個基點。
勿需詳細拆解每家銀行涉房業務的最新規模趨勢,監管的數據或許已給出了答案——從去年開始,房貸這塊優質的中長期資產已增長乏力。央行2022年四季度金融機構貸款投向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末,房地產貸款余額為53.16萬億元,同比僅增長1.5%,比上年末增速低了6.5個百分點。其中,個人住房貸款余額38.8萬億元,同比僅增1.2%,增速比上年末低10個百分點。
息差下行趨勢愈發嚴峻
房地產貸款緩增,加上高定價消費類貸款失速,去年銀行的息差表現已見嚴峻。
以A股上市銀行披露的2022年上半年凈息差為例,證券時報記者梳理數據后發現,42家上市銀行中凈息差同比縮減的有32家,同比收窄幅度在2BP至37BP之間;僅有8家保持增長,且多數銀行增幅僅在10BP以內。到了2022年第三季度,不少大中型銀行的凈息差又進一步收縮。
在房貸業務占比相對較高的國有大行和股份行中,2022年上半年農行和郵儲的凈息差均收窄10BP,工行、建行和交行則分別下滑9BP、4BP、2BP。部分股份行的同比降幅更為明顯,其中民生銀行、華夏銀行同比降幅多達37BP,興業銀行、光大銀行和中信銀行降幅分別為17BP、14BP和10BP。根據東方證券研報數據,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工行、農行、交行和郵儲等4家大行,以及中信、民生、光大、浦發等4家股份行的凈息差環比進一步縮減。
隨著2022年LPR多輪下調,住房按揭貸款的重定價將在2023年產生實際影響。根據東方證券研報預計,按揭重定價將在今年一季度產生較大擾動,去年LPR較大幅度的下行將直接影響2023年按揭貸款利息收入,進而影響銀行凈息差。與此同時,在實體信貸需求整體偏弱的背景下,后續貸款利率回升的概率也較小。去年至今,國務院多次會議指出,“進一步推動金融機構降低實際貸款利率,降低企業綜合融資和個人消費信貸成本”。
息差下行壓力較大的提法,已經延續了好幾年。銀行穩住息差的組合拳通常是“提升貸款收益+壓降負債成本”,但談及2023年的息差管理,多名銀行業人士直言“更不樂觀”。
首先,資產端受市場利率下行、持續讓利實體經濟等因素影響,資產收益率下降。LPR呈階梯狀下調,2022年央行執行了2次LPR降息,LPR降息的影響已經在中長期貸款的重定價中開始顯現。
“今年我們的貸款定價本來存在下行壓力,再加上房貸這一中長期優質資產增長乏力,息差下行壓力更大。就我們行來說,我們主要在保證支持實體經濟的同時優化信貸投放結構,努力提高線上經營貸、消費貸等收益較高的、非按揭類零售貸款的占比。”某大型股份行的一名內部人士告訴證券時報記者。
其次,客戶對存款收益的要求日漸提升,存款的財富屬性越來越強。這從“開門紅”期間,利率相對較高的大額存單異常火爆、額度靠搶的現狀可見一斑。不少銀行業人士預計,今年存款的成本還將保持剛性甚至繼續上行。
責任編輯:呂成飛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