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財經》特約撰稿人 魏城 發自倫敦
英國退歐后,歐盟官員一直在努力做一件事:從倫敦金融城搶走更多的工作,挪到歐盟國家去,但最新的數據顯示,英國銀行業的總體利潤超過了任何一個歐盟國家,尤其是自2015年以來還首次超過了法國。
英國銀行利潤全球第四
英國在2016年退歐公投前后,圍繞著退歐程序的政治惡斗和扯皮,以及退歐后重新設立的貿易壁壘,一度沉重打擊了英國金融業。
然而,7月4日公布的2022年度《銀行家》全球銀行千強榜顯示,因獲益于新冠防控措施解除后的經濟反彈、私募股權交易熱和飆升的房地產市場,英國銀行業2021年全年稅前總利潤是551億美元(約合460億英鎊),相比之下,法國銀行業2021年全年稅前總利潤是548億美元(約合453億英鎊)。
英國銀行業在稅前利潤上也擊敗了德國銀行業。盡管德國有諸如德意志銀行這樣的投資銀行業巨無霸,但英國銀行業2021年全年稅前總利潤仍然比德國同行高出了400億美元(約合330億英鎊)。
英國各大銀行中表現最好的是匯豐銀行,在全球銀行千強榜上排名第九。已經連續11年了,匯豐是這個榜單前十名中的唯一一家歐洲銀行。
《銀行家》全球銀行千強榜是當今國際最權威的全球銀行業排名之一,已有52年的歷史,排名主要考量銀行的一級資本實力,以反映銀行抗風險和利潤增長的能力,被視為衡量全球銀行綜合實力的評價基準。
銀行的一級資本亦稱“核心資本”,是銀行資本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衡量銀行實力最重要的指標。
英國高街上的商業銀行,多數都進入了這個榜單的前100名:巴克萊銀行排名第24,勞埃德銀行名列第42,國民威斯敏斯特銀行位居第53。
在所有的英國銀行中,勞埃德銀行的利潤增幅最大,增長了近六倍。
英國銀行業原來預期新冠疫情可能會導致一波貸款違約浪潮,所以預先撥出了數十億英鎊的儲備金作為應對。
2021年全年英國銀行業的整體利潤增幅超過200%,但這一增幅的主要驅動因素,是因為銀行后來釋放了原來為違約預期而準備的儲備金。
《銀行家》雜志總編輯喬伊·馬克奈特說:“在很大程度上,英國銀行業利潤的增長可以歸因于2021年信貸減值支出的減少或逆轉。因為原來預期的許多貸款損失,后來都沒有出現。”
英國銀行業2021年的利潤總額在全球排名第四,僅次于中國、美國和加拿大,但好于歐盟諸國,也好于日本、澳大利亞、俄羅斯和印度。
而西歐是唯一一個銀行一級資本出現收縮的地區(3.6%)。在這個榜單上排名前 20 的三家西歐銀行的一級資本都有所下降,從而導致排名下降:法國農業信貸銀行降至第 14 位、法國巴黎銀行跌到第 15 位,桑坦德銀行落至第 20 位。
此外,西歐地區的銀行總資產收縮 了2.5%,貸款減少了近 3%。西歐是銀行資產回報率(0.44%)和資本回報率(8.4%)最低的地區。
英國短板仍然與退歐有關
考慮到自從英國退歐公投以來,歐盟一直努力說服大銀行把它們的業務、甚至總部搬到歐盟國家去,英國銀行業2021年的總體表現能夠強于歐盟同行,確實不容易。
就在最近,歐洲中央銀行還下令八家銀行將更多的交易員從倫敦轉移到歐盟內部的金融中心,如巴黎或法蘭克福,因為歐央行擔心這些公司不受歐洲監管機構的控制。
由于擔心無法監管與歐盟客戶相關的風險,歐央行一直在評估大型銀行歐盟分支機構的工作人員和登記交易的位置。歐央行一直試圖打擊一種被稱為“背靠背”交易的做法,即銀行為歐盟客戶提供服務,同時卻把高級員工和資本留在英國。
自 2016 年英國退歐陣營以微弱多數票在公投中勝出以來,英國利潤豐厚的金融業,一直是各方的一個關鍵戰場,歐盟各大城市都在與倫敦競爭,或各自競爭,試圖把倫敦金融城的銀行家們吸引到自己的城市里來。
法國的搶人搶生意行動表現得特別積極、特別努力、特別扎眼,例如,2018 年,法國為了讓家住倫敦的銀行家及其家人能夠在移居巴黎之后順利融入法國社會,還專門為他們設計了法語課程;法國總統馬克龍也一馬當先,為了搶奪倫敦金融城的銀行家,還專門在巴黎郊區富麗堂皇的凡爾賽宮主持一年一度的“選擇法國”活動。
近些年來,摩根大通、高盛、摩根士丹利和美國銀行都加強了它們在巴黎的業務,而歐洲銀行管理局也在2019年從倫敦遷往巴黎。
不過,并不是每個人都愿意搬家。他們不想遷徙的理由,除了對新環境、新國家、新文化和陌生的語言的畏懼,更多的考慮,則是因為倫敦盡管受到退歐的沖擊,但仍然是全球數一數二的金融中心。
消息人士透露,當摩根大通試圖將15 名倫敦交易員轉移到巴黎時,約有一半人辭職。
2022年3月29日,安永會計師事務所公布了其最新的英國金融服務業退歐追蹤報告。報告顯示,自從2016年6月23日英國退歐公投以來,從倫敦流向歐盟國家的金融業職位的總數,僅略微超過7000份,遠遠低于公投前后一些公司和機構所預測的數萬份職位流失的數字。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已有幾百年的歷史,不是實力更弱的歐盟各大城市說搶就能搶走的。
例如,在全球范圍內,倫敦仍然在幾大市場上占據主導地位,包括外匯、衍生品清算、商業保險、債券交易、基金管理等市場。
銀行業也不例外。英國是現代銀行體制的發源地,盡管與中美銀行業相比,今天的英國銀行業確實落后了,但與歐盟諸國相比,英國銀行業還是具有許多優勢。
智庫“金融創新研究中心”主任、經濟學家安德魯·希爾頓認為,歐盟難以從根本上撼動倫敦作為歐洲首席金融中心的地位。
希爾頓說:“阿姆斯特丹獲得了一些股票業務,法國獲得了一些對沖基金業務,德國獲得了一些銀行業務,但還沒有一個單一的歐盟金融中心能夠威脅到倫敦。”
不過,英國政商精英們還是不敢掉以輕心,他們仍然擔心歐盟的威脅。不久前,英國一個跨黨派議會小組委員會制定了一項計劃,試圖保持倫敦作為全球金融中心的地位。
盡管倫敦在多份全球大都市排行榜上名列前茅,很少掉出前三名,但在2022年的全球金融中心指數(Global Financial Centres Index)中,倫敦的得分跌幅最大,在這個指數中,僅次于紐約、排名第二的倫敦,與排名第三的香港和排名第四的上海之間的差距大幅收窄。
十年期間,英國在全球跨境銀行貸款中的份額下降了近三個百分點,跌至2020年的15.2%;保費、養老金也有所下降;對沖基金資產收縮了三分之一;在倫敦證交所上市的海外公司數量也減少了三分之一。
英國的有識之士都認為,目前英國金融業最大的短板,仍然與退歐有關。倫敦金融城最看重的市場準入,尤其是對歐盟市場的準入,就因英國退歐而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
財富向東流?
全球銀行體系從來沒有像現在這么強大。自《銀行家》1970年開始推出它的全球銀行千強榜以來,如今全球最強大的1000家銀行的一級資本首次超過10萬億美元:它們的一級資本總額已經達到10.38萬億美元,年增幅為4.7%。此外,它們的總資產首次突破150萬億美元大關,達到154.21萬億美元。
全球銀行業的利潤也出現了健康反彈,稅前利潤總額達到破紀錄的1.44萬億美元,年增幅為53.7%。而2021年度千強榜公布時,全球銀行業的稅前利潤總額比2020年下降了19.2%。
在《銀行家》2022年度全球銀行千強榜中,中國銀行業的表現最為耀眼,中資銀行占了榜單前十名的一半: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中國銀行分別奪走了冠軍、亞軍、季軍、殿軍的稱號,交通銀行則名列第十。
在該榜單的前十名中,有四家美資銀行:摩根大通名列第五,排在第六、第七和第八位的分別是美國銀行、花旗集團和富國銀行。
中國銀行業因為在新冠疫情期間的表現更強更韌,其一級資本和總資產的增速均超美國同行:2021年中國銀行業的一級資本總額增加了14.4%,總資產增加了10.9%;相比之下,美國銀行業的一級資本總額增加了4.7%,總資產增加了8.8%。
在2022年度千強榜中,中國有140家銀行上榜,比2021年減少四家。與美國上榜的186家銀行相比,中國上榜銀行目前的一級資本是3.38萬億美元,超過美國上榜銀行兩倍,中國上榜銀行的總資產是41.53萬億美元,幾乎是美國上榜銀行的兩倍。總體而言,中國占全球千強銀行一級資本的32.5%、總資產的26.9%和稅前利潤的28.7%。
馬克奈特指出:“對中國銀行業而言,2022年又是不平凡的一年。值得一提的是,中國排名靠前的銀行比其他國家的同行增長更快,排名前20的十家中國銀行中,有九家的一級資本增速達到雙位數。”
中國工商銀行、中國建設銀行、中國農業銀行和中國銀行是連續五年位居這個榜單的前四名。隨著交通銀行今年進入前十名,中資銀行首次在該榜單前十名中占據一半。
中國工商銀行已經連續十年位居該榜單的第一名,它的一級資本高達5088.5億美元,是全球第一家一級資本超過5000億美元的銀行。中國工商銀行的一級資本在2021年增加了15.7%,總資產增加了8.1%,稅前利潤增加了11.1%。中國工商銀行如今的一級資本是美國最大銀行摩根大通的兩倍多。摩根大通現在的一級資本是2461.6億美元。
有趣的是,這個榜單不是中國人編撰的,而是英國人編撰的。今年中資銀行首次占據這個榜單前十名的一半,而前十名中的唯一一家歐洲銀行——英國的匯豐銀行,其主要業務和收入也都來自亞洲。
某種程度上,這個榜單也反映了如今全球財富流向和全球經濟天平逐漸向東方傾斜的大趨勢。
責任編輯:宋源珺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