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每經專訪普益標準專業委員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銀行理財跨入理財子公司時代是大勢所趨 業務領域或進一步分化
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最后一年,也是理財業務轉型收官之年。這一年,銀行理財積極擁抱財富管理行業大變局,不但邁入全面凈值化時代,以理財子公司為代表的新興市場主體也開始獨當一面,在競爭激烈的資管市場立穩了腳跟。
受訪者供圖
2022年,走出資管新規過渡期的銀行理財市場還會呈現怎樣的變化?投資者應如何在更為規范與標準的市場中作出更優的投資選擇?對此,《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以下簡稱NBD)專訪了普益標準專業委員會主任、西南財經大學信托與理財研究所所長翟立宏教授。
翟立宏指出,理財子公司作為銀行理財轉型的關鍵,已成為銀行理財市場主力軍,在產品端也展現出更強的創新能力和意愿。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理財業務領域可能出現進一步分化,大部分中小型銀行理財業務可能進一步萎縮直至退出市場。
他還強調,銀行理財機構需持續強化大類資產配置能力,隨著理財產品凈值全面遵守公允價值計量規則,投資風險也將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加直接地暴露在投資者面前。
子公司已成絕對主體
NBD:據您觀察,2021年銀行理財市場主要的變化是什么?
翟立宏:2021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收官之年,各家銀行嚴格落實監管要求,大幅壓縮老產品規模,產品結構明顯改善。據普益標準2021年三季度市場調研統計,截至2021年9月底,銀行理財市場存續規模達27.95萬億元,凈值化比例超86%,預計2021年底前,絕大部分銀行機構可完成整改。
銀行在大力推動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的同時,也通過成立理財子公司,進一步提升理財業務運營的規范性與專業性,銀行理財行業正步入更加高效、有序的新階段。目前理財子公司共獲批籌建29家,已有21家正式開業。截至2021年9月末,產品存續規模達13.69萬億元,市場份額占比穩步增加,達到48.97%,成為理財市場絕對主體。
不過,目前銀行理財產品在資產配置方面仍存在較強的歷史慣性,雖然已經開始積極布局權益市場,但整體仍以債券類資產為主。同時,在凈值化轉型的背景下,大類資產配置作為獲得長期收益和控制風險的主要驅動力,已經成為資管行業競爭的主要焦點。銀行理財機構需要持續強化大類資產配置能力,并依據客戶特點定制差異化產品,以此滿足投資者日益多樣化、個性化的理財投資需求。
投資者應做到“四個了解”
NBD: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哪類機構、哪類產品可能會迎來較好的發展空間?
翟立宏:銀行理財子公司承擔著銀行理財業務模式轉型、資管行業新舊動能轉換、理財市場高質量發展的重大使命,銀行理財跨入理財子公司時代是大勢所趨。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后,理財業務領域可能會出現進一步分化,大型銀行將充分發揮理財子公司在理財業務方面的展業優勢,而大部分中小型銀行理財業務可能進一步萎縮直至退出市場,進而有可能向財富管理領域拓展。
產品方面,由于銀行理財投資者整體風險偏好較低,因此在未來較長時間內,理財子公司產品仍將以固收類為主;同時,理財子公司也需積極發力“固收+”、混合類、權益類等產品,并積極拓展主題類、FOF類、另類、專屬或定制等特色產品,建立起完整的、全譜系的產品體系。
NBD:估值切換會對銀行理財投資者的投資決策帶來怎樣的考驗?
翟立宏: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的結束,以及資管會計處理、估值減值要求的深度實施,理財產品凈值將全面嚴格遵守公允價值計量規則。估值方式的切換將導致理財產品凈值波動顯著加劇,投資風險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直接地暴露在投資者面前。
作為投資者,需要建立正確的投資理念,深刻認識到風險的客觀存在,以及風險與收益的關系,真正做到了解自己對資產管理的需求、了解資產管理行業的價值、了解資產管理產品的特征、了解資產管理機構的能力。在進行投資抉擇時,需充分地考慮自身的風險偏好和投資需求,謹慎選擇風險等級、投資期限、投資方向等條件都與自己需求相匹配的理財產品。
ESG投資應注重長效
NBD:在銀行理財市場產品端,未來是否會出現分化?投資者在選擇時應重點考量哪些因素?
翟立宏:根據普益標準統計,11月新發行銀行理財產品共4821款,其中理財子公司發行1299款,占比達到26.94%。隨著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老產品正加速退出,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完全退出市場。未來,沒有成立理財子公司的商業銀行開展理財業務可能會面臨進一步限制,甚至有可能退出理財市場。
在產品布局上,理財子公司的產品以固定收益類為主,并積極發力“固收+”、混合類與權益類等產品。在產品設計上,理財子公司發揮各自的優勢,展現出更強的創新能力和意愿。例如,工銀理財依托科技與跨境實力推出權益、量化、跨境三大系列特色產品;建信理財以粵港澳地區的發展指數為主線,布局大灣區價值藍籌、紅利低波、科技創新、先進制造及消費升級等5條子線。
在具體的產品選擇上,投資者需要重點考慮自己的投資期限、風險承受能力、收益期望、希望投資的領域等因素,篩選匹配自己需求的產品,而不是片面追求高收益。投資策略方面,短期資金優先考慮低風險、短期限產品,保障資金使用需求;長期資金可適當提高風險偏好,在承受范圍內追求一定的超額收益。
NBD:您預計2022年銀行理財市場總體將呈現怎樣的發展基調?有哪些投資機會值得重點關注?
翟立宏:規范發展已成為全行業的共識。銀行理財需繼續做好廣大居民的財富管理者,滿足居民財富保值增值需求;同時做好實體經濟的直接融資提供者,著力解決資金來源、期限結構和投資行為短期化問題,投資重點向普惠小微、科技、綠色和產業鏈金融傾斜,促進經濟金融良性循環。
從投資端看,在“雙碳”目標下,銀行理財應堅持國家政策和價值的引導方向,運用ESG投資理念,支持可持續發展和綠色金融,支持碳達峰、碳中和等國家戰略,支持創業、創新等新興經濟。目前,國內ESG投資還處于發展初期,銀行理財機構應當將ESG因素作為篩選標的時的“排雷”工具或主題投資篩選工具,在進行ESG投資時應當回歸理性,注重長期效應,真正做到綠色發展與投資收益的有效統一。
責任編輯:潘翹楚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