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消息,由新浪財經主辦的“第14屆金麒麟金融峰會”于12月13日-17日隆重舉行,主題論壇“2021波特菲勒高峰論壇”今日召開。興銀理財副總裁汪圣明出席并發表了題為《守初心、練內功,推動理財業務高質量發展》的演講。
汪圣明指出,包容開放、充分競爭的行業背景催生出國內資管行業頭部機構。以公募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前十大基金公司規模增量占行業總增量40%,非貨規模增量占比達31%,而三年前(2018年)這兩個數字均僅為22%左右。
“理財機構方面,據我們跟蹤,前十大機構規模占全理財市場的比例超過60%,相比往年明顯提高。考慮到資管業務的人才集聚和品牌效應的特征,我們認為資管頭部化將越來越突出。” 汪圣明說到。
以下為嘉賓演講全文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
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新浪財經的高峰論壇。本次會議以“未來資管之路”為主題,研討當下資管行業發展的新趨勢、新挑戰,剛才各位嘉賓分享內容豐富,啟發性很強。下面,圍繞主題,結合近年來銀行理財業務探索經驗,分享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對資管業務發展趨勢的觀察
(一)資管行業已經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
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以來,國內資管行業經過去通道、去資金池、去剛兌的規范治理,新舊產能有序替代銜接,行業發展 “脫虛向實”、“回歸本源”,總體上國內資管行業已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集中體現在以下兩個方面:
一方面,居民對資管產品的需求得到更好滿足。過去,資管行業的產品創設主要考量資管機構自身因素,例如資金成本、流動性、行業排名等,不合規的資金池產品以及高風險、高波動的基金產品大行其道,產品供應不均衡不充分。近幾年來,資管產品設計與客戶需求結合更加緊密,從低風險的現金管理到高風險的權益投資、股權投資,從單一策略到多策略,整個資管行業的全產品體系初步形成,線上線下渠道產品貨架豐富多彩,基本覆蓋了各類型客群投資理財需求。
另一方面,資管業務與實體經濟對接更直接更有效。資管資金一改過去在金融體系內空轉、套利,直接投向實體經濟,其中尤以理財資金變化最為突出,據理財登記中心統計的統計,6月末理財產品直接服務于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資產24.21萬億,占總資產比例74%。同期,興業銀行理財直投資產規模達1.71萬億,占總投資比例超90%。實現了理財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的有效對接。
值得關注的是,近幾年,銀行理財作為國內資管行業轉型發展的主體,是監管政策主要作用對象。從最新監管文件,包括現金管理新規、銷售管理新規、禁止同業理財等要求來看,要求銀行理財以等同于、或者高于非銀資管的標準開展新業務,這既是當前形勢所需,同時也是今后政策有待再調整之所在。
(二)資管市場開放包容,行業競爭充分有序
從競爭格局來看,呈現開放包容、差異化、頭部化特征。
一是呈現高水平開放。新發展階段的對外開放,首先體現在金融對外開放中,而資管行業是金融對外開放的重點。可以看到,外資機構正在加速進入中國,截至2020年末,全球排名前20位的資管機構已有17家在上海設立主體。其次是銷售渠道現多元化開放格局,非銀資管機構已基本實現線上線下、直銷代銷的全覆蓋。與此同時,各家銀行改變過去僅銷售本行理財產品的政策,逐步接受他行理財公司的產品,在銀行體系內跨行銷售已經破冰。但是,理財產品在非存款機構銷售仍然受到政策的嚴格禁止限制。總體上,開放包容的市場環境賦予了更大市場活力,有利于行業的良性發展。
二是呈現差異化競爭,各類資管機構依托不同資源稟賦,形成錯位競爭格局。公募基金主要立足標準化市場,以主動權益、指數及ETF等主導產品;信托資管回歸本源,開展家族信托、TOF等高凈值客戶服務;證券資管發揮投資銀行優勢,以私募證券投資業務為主;而銀行理財公司緊緊圍繞銀行客群財富管理需求,深耕穩健型的理財產品,以平臺建設及財富管理雙輪驅動實現轉型發展。
三是呈現頭部效應,包容開放、充分競爭的行業背景催生出國內資管行業頭部機構。以公募為例,今年前三季度,前十大基金公司規模增量占行業總增量40%,非貨規模增量占比達31%,而三年前(2018年)這兩個數字均僅為22%左右;理財機構方面,據我們跟蹤,前十大機構規模占全理財市場的比例超過60%,相比往年明顯提高。考慮到資管業務的人才集聚和品牌效應的特征,我們認為資管頭部化將越來越突出。
(三)銀行理財對資本市場發展發揮出重要作用
資本市場的發展已成為推動科技創新、實現低碳經濟轉型的重要樞紐,而資本市場的發展離不開長期穩定的資金參與。過去,銀行理財以固收投資為主,主要參與債務市場融資,今后也將繼續是百萬億低碳經濟融資的主體。資管新規以來,理財子公司通過多種方式,包括股票直投、FOF、MOM等方式,將資金源源不斷輸送到二級市場,對近兩年來疫情沖擊下的國內權益市場在波動中逆勢上揚、市場韌性增強發揮了關鍵作用。
理財產品不僅為資本市場提供增量資金,更重要的是通過產品創新(比如,持有期產品、定開產品)以及投資策略創新(比如,固收+策略、均衡配置策略),使得個人資金以穩健理財產品為載體,長期投資于資本市場,改變以往客戶買股票買基金的買漲殺跌、頻繁交易的現象,對市場的穩定長期發展具有積極意義。這是理財公司服務客戶財富保值增值的一大創新,也是為資本市場提供合格資金的一個重要創舉。
二、理財業務轉型面臨的主要問題與挑戰
對于理財業務轉型面臨的問題與挑戰,我重點講兩個方面。
(一)轉型與風險
今年是資管新規過渡期的收官之年。從目前情況來看,轉型進程有序推進,截至2021年三季度末,銀行理財凈值化比例達86%,部分機構的新產品比例已超90%。在新舊模式轉型和對接的最后一年,要特別關注以下風險:
一是重視老產品整改的最后壓力釋放。盡管各家銀行老產品待壓降處置的規模總體不大,但它是風險最終集聚部分,處置難度高,仍需要一案一策的個性化方案設計與政策彈性,所謂“行百里者半九十”,不可為徹底清零目標而操之過急。二是產品轉型仍處于爬坡階段,凈值化轉型仍有待深化,特別是估值方法完全切換后,渠道與客戶是否能真正接受凈值曲線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三是在低碳經濟轉型和產業政策調整中,原有重資產、高能耗的企業資產面臨重估,房地產、城投平臺風險釋放,理財作為上述傳統資產的重要持有方,本質承擔著實體經濟轉型風險。
(二)體制與能力
理財子公司脫胎于銀行,胸懷“國之大者”,有著推動金融供給側改革、助力促進共同富裕的宏偉使命,而這個使命是要在市場化競爭中實現。市場化競爭需要市場化機制,體制機制任重道遠。
銀行理財業務要轉型成功,需要理財公司在投研、運營、風控、以及銷售等方面有核心競爭力,并圍繞這些核心能力,建立起護城河。能力建設客觀上需要一個長期過程,縱觀海外資管機構歷史發展變遷,要么是通過自身內生成長、長期發展積累而成,要么是通過外延式的兼并收購方式形成一個綜合能力強的有機整體,這都需要長期的時間積累,國內優秀的非銀資管機構基本遵循同樣的發展軌跡。對銀行理財公司,需要在借助母行渠道以及自身的業務基礎,在大資管的競合中,快速加固長板,補齊短板,以空間換時間,化解能力建設與業務發展的矛盾。
三、對資管業務可持續健康發展的思考
(一)提高政治站位,為促進共同富裕謀篇布局
在新起點、新階段,銀行理財機構要堅持“人民至上”,把服務共同富裕作為一項重大使命和戰略機遇,從戰略策略層面把使命責任與業務發展相融合。
一是要升級普惠理財服務能力,普惠理財,或者大眾理財,不等同于低收益理財,而是普通客戶普遍可以享受到中低風險為特征的公募理財。銀行理財公司要發揮資產配置商和產品采購商的優勢,延伸普惠理財產品線,豐富產品功能,創新商業模式,切實幫助大眾客戶提升財產性收入,這是理財業務的基本盤,是理財公司(wealth management)內涵之所在。
二是要積極推廣養老資管業務。針對我國養老人口數量和比例不斷提升,但養老第二支柱企業年金覆蓋率低、第三支柱個人養老方興未艾的現實問題,要承擔金融跨周期調節功能,創設功能型產品,推動居民逐漸從“儲蓄養老”向“投資養老”轉變。對銀行以及理財公司而言,既有儲蓄養老的客戶基礎,在大類資產配置以及中低風險資產構建等方面,又有投資養老的投管優勢,在養老資管,應當當仁不讓積極作為。也期待監管機構加快推動養老頂層政策設計,擴大養老理財試點范圍。
三是要緊密融入鄉村振興戰略,重點是要利用數字化渠道和平臺工具,將更多優質理財產品輸送到下沉渠道、縣域經濟,這方面興業銀行的銀銀平臺發展較早,已經與超50家中小銀行建立合作。在此過程中,要結合農村地區“春耕秋獲”的周期性資金需求,加強在產品分紅、減費讓利等產品定制設計,提升產品適配性。
(二)與銀行母體同頻共振,共同實現高質量發展
以銀行理財資管促進銀行母體轉型發展,通過表內外投融資工具的運用,服務于國家戰略,特別是服務于低碳經濟轉型與科技創新,是銀行理財發展戰略的應有之義。
在財富端,理財作為渠道的穩客拓客的主力工具,可以幫助銀行做強銷售平臺、做優場景生態、做大客戶群體,提升母行客戶的服務廣度和深度。為實現理財資管與財富的高度融合,一是要以客戶為中心創設產品;二是以客戶的AUM增值為核心,做好產品配置;三是以客戶體驗為中心,融合前中臺流程,提供一體化優質理財服務。
在資產端,理財要通過生態圈構建,加速各類市場主體融合,助力母行以投行服務促進商行發展。同時,理財可依托母行屬地網絡,挖掘信用債、項目類融資、創新類資產等投資機會,有效拓展投資邊界,提升大類資產配置效能。為此,一是理財要為銀行業務增添綠色,促進綠色金融;二是要與投行結合,加強在綠色(藍色)債券、鄉村振興、住房租賃等領域的投融資業務良性互動;三是發揮表外業務優勢,開發形成服務于科技創新的投融資工具,協同投行爭取資本市場、權益投資、私募債權取得更大突破,滿足集團客戶權益型融資需求。
(三)對標行內外先進同業,前瞻性布局打造理財投研與運營體系
在投研體系建設上。一是與戰略定位匹配。有什么樣的公司發展戰略,就搭建什么樣的投研體系,這是海內外同業發展的經驗。比如,摩根大通資管依托于全面的客戶與渠道基礎,定位全能型投資能力,搭建覆蓋固收、股票、另類等投研能力,策略涵蓋主動、Beta、量化、FOF、多資產等。而紐約梅隆銀行資管通過多次兼并收購,下屬投資子公司發展特色化的精品店模式,投研團隊專而精,投資特點各有側重,成為精品整合型資管機構的代表。二是與產品策略相銜接,資管產品的大類策略包含主動管理和被動投資,主動策略需要建立實現超額收益的投研團隊;被動策略則需要聚焦于金融工程、量化研究的深度投研能力。三是結合自身特性與優勢。從競合角度,銀行理財公司可以在傳承弘揚原有固收及大類資產配置優勢基礎上,發揮投研生態圈優勢,合理利用買方研究及賣方研究力量,加強資源整合,形成理財特定的資產配置能力。
在運營體系建設上,核心是主動擁抱數字化轉型,解決在客戶經營、交易風控、投研驅動等方面痛點,這也是近年來全球資管機構大力投入科技預算的主要領域。一是以客戶旅程為抓手,提升服務效能。在客戶觸達獲取階段,強化數字化平臺建設,構建涵蓋F、G、B、C的一體化財富管理服務場景;在經營提升階段,增強大數據分析賦能下的精準營銷、服務匹配,提升客戶服務體驗和活躍度。二是構建與投資特性適應的風控交易體系,改善風控交易效率,重點通過數字化轉型,使內部運營安全快捷高效的對接資本市場,建立起連接各類要素市場的交易能力。三是建立大數據中臺功能,賦能投研。投資以策略為驅動,而策略大多是基于數據回溯為基礎的量化研究結果,為此,需要建立強大的數據中臺,覆蓋外部市場數據、內部研究數據,通過清洗、加工、分析等海量數據,提煉出組合管理適用的投資策略,以獲得更多、有效的Alpha來源。唯有如此,銀行理財才能發揮后發優勢,使投研與運營習題建設既有前瞻性,又能有針對的解決實際問題。
謝謝大家!
責任編輯:李琳琳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