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十四五」規劃開啟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的新篇章,銀行業也進入了新的發展階段。
銀行不僅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發展「韌性」,以對抗后疫情時代周期波動的風險,更重要的是,隨著行業發展進入新階段,他們也必須面向未來,找到新的市場機會。
最近,浦發銀行發布的2021年三季度財報就展現了其業務發展的新圖景。
財報顯示,今年前9個月,浦發銀行實現營收1434.84億元、稅后歸母凈利潤415.36億元,不良貸款余額和不良貸款率連續7個季度實現「雙降」。面對復雜的市場環境和周期波動挑戰,浦發銀行的發展基礎不斷夯實。
在此基礎上,浦發銀行結合自身優勢打造的新「增長極」也逐漸嶄露頭角。
浦發銀行在「十四五」規劃中提出,要全面建設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一流股份制商業銀行。與去年提出的新三年行動計劃的戰略目標相比,「十四五」戰略目標新增「全面」二字,即浦發銀行在達到戰略目標的行徑上統籌全局,持續優化業務結構。
從三季報來看,一方面,圍繞國家「十四五」規劃目標,把握國家戰略和市場機遇,浦發銀行全力布局綠色銀行、科創金融、自貿金融等重要業務板塊,提前鎖定未來具有發展潛力和想象空間的市場;另一方面,依托于之前積累的數字化能力和金融科技布局,浦發銀行在財富管理這樣的熱門賽道上進一步發揮數字化先行優勢,顯現出差異化。
對于一家資產規模超過8萬億的銀行而言,要擺脫業務發展慣性、主動調整業務結構其實并不容易,但浦發銀行提供了一個面向未來、堅定落子的行業樣本。
一、把握機遇,打造新增長極
「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完成了從「高速度」到「高質量」的脫胎換骨的轉變,到「十四五」階段,中國經濟的發展主題依然圍繞「高質量」展開,但更加注重質量、效率、效益的發展。
與之相對應的,銀行也必須更好地發揮金融重器功能,助力產業升級迭代。
在浦發銀行提出的「全面一流」戰略目標中,擺在首位的就是服務實體經濟要邁上新層次,包括服務國家重大戰略、上海重大任務等。
這是大行所必須承擔的社會責任,但與此同時,其中也蘊藏著巨大的市場機遇。
以「綠色金融」業務為例,從去年9月中國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爭于2030年前達到峰值、在206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到不久前國務院剛剛印發《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綠色」發展貫穿于各個領域,綠色金融相關業務也取得快速發展。
浦發銀行三季報顯示,截止到今年9月,該行綠色信貸余額達到3063.67億元,承銷綠色債務融資工具及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合計119.8億元,此外,浦發銀行還承銷了全市場單筆金額最大、上海地區首單可持續發展掛鉤債券。
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與市場需求的急速擴張密不可分,央行數據顯示,截止到今年上半年,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11.95萬億元,比年初增長20.3%,遠高于其他貸款的平均增速。
但浦發銀行對于綠色金融業務的前瞻性布局更加不可忽視——真正將綠色金融業務的發展目標落實到各產品和業務條線的發展規劃中。
比如,在金融市場業務、理財投資、托管等優勢業務上穩步加大投資力度和資源傾斜,圍繞金融服務產業鏈的上下游提供更多配套服務,推動綠色金融相關服務能力的持續提升。
綠色金融不是短暫的「風口」,隨著金融服務滲透率不斷提升、服務手段趨于多元,在未來數十年里,綠色金融市場都將處于發展的黃金階段。
綠金委在《碳中和愿景下的綠色金融路線圖研究》報告中預測,碳中和背景下,我國未來30年間的綠色低碳投資需求將達到487萬億人民幣,該數據口徑覆蓋了200多個綠色產業領域,綠色金融的發展前景可見一斑。提前卡位可以幫助銀行在未來的市場競爭中建立起「護城河」優勢。
事實上,不只是綠色金融,科技金融的發展也有著相似的邏輯。
隨著2019年科創板開市,兩年來300多家企業在科創板落地生根。他們為中國經濟發展注入活力,也在GDP增長、促進就業等方面扮演著更重要的角色。但與傳統產業截然不同的業務發展邏輯決定了他們在資本市場上需要差異化的金融服務支持。
為此,浦發銀行建立了一套以「股、債、貸」一體化方式服務科創企業全生命周期的科創金融生態圈服務模式,積極發揮集團的協同優勢,通過「融資+融智+融技+投資」的全方位服務陪伴科創企業成長。
三季報顯示,浦發銀行的科技企業客戶新增6889戶,貸款增長603.65億元,在科創板的上市企業中,超過70%為浦發銀行服務的客戶。
此外,在自貿金融方面,浦發銀行也進一步發揮自身的經驗優勢,抓住各自貿區縱深發展的機會,將此前服務「長三角」地區的成功模式復制升級,推動服務效率不斷提升。截至三季度末,浦發銀行的FT存、貸規模分別突破1000億元人民幣和500億元人民幣。
二、科技發力,智能財富升級
在行業轉折的關鍵節點上,任何一家銀行都不想錯過新的市場機遇。但能否真正洞察市場需求、并且提供與之相配套的服務,卻不只是意愿問題,還有能力問題。
一個不可忽視的背景是,隨著前兩年國內經濟進入新常態,銀行業「拐點」早已降臨。
根據銀保監會披露的數據,從2017年開始,我國商業銀行總資產增長率已經步入個位數時代,商業銀行資產規模增速放緩、從增量發展階段邁入存量競爭階段。
這個數字的背后,是銀行以產品為中心、規模優先的傳統發展模式不再奏效。這也是銀行業加快數字化轉型,注重以用戶為中心重塑產品和服務的原因。
比如,隨著財國內理財需求爆發,財富管理業務成為各大銀行競相發力的重點。短短幾年,無論是在資產組織、產品開發還是客戶運營層面,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都已經發生了巨大改變。
其中,浦發銀行的財富管理業務就是一個頗具代表性的案例。
復盤來看,浦發銀行對于財富管理業務的發展有著清晰的規劃。在此前確立了打造「客戶財富管理首選銀行」的目標之后,今年初,浦發銀行又進一步提出要成為業內最智能的財富管理銀行——以「智能、專業、匠心」為支點,以全景銀行「全用戶、全時域、全服務、全智聯」為藍圖,打造集需求洞察、投研規劃、交互陪伴于一體的智能財富管理體系。
換言之,在各銀行激戰財富管理市場的背景之下,智能服務成為浦發銀行差異化突圍的關鍵,而這種差異化是浦發銀行結合自身優勢與特色主動選擇的結果。
一方面,浦發銀行在金融科技領域的持續投入是其實現智能服務的基礎。數據顯示,2020年,浦發銀行科技人員總數占比近10%,隨著智能客服、遠程智能銀行等業務的深入,AI 識別率已達96%,AI 服務占比達85%以上。
另一方面,隨著「全景銀行」不斷深入,用戶與銀行的交互更高頻、深入更多場景,浦發銀行可以通過強數據化驅動實現零售客群的精細化管理、完善用戶畫像、提升風控能力,這些都為智能財富管理業務提供了重要支持。
事實上,這也是眼下財富管理數字化中最關鍵的一個環節——通過技術手段讓長尾客群也能享受到投顧服務,分享到資本市場的發展紅利;把客戶從資產配置的困惑中解放出來,為他們提供更長生命周期的、顧問式的陪伴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作為零售、對公和金融市場業務的交匯點,浦發銀行長期以來的對公積累、集團協同優勢也發揮了重要作用。
為了幫助客戶選擇到合適的產品,浦發銀行與行業的頭部公司合作、強化集團的多牌照協同,推動基金、信托、保險等代銷業務不斷豐富。與此同時,前述浦發銀行在科創金融、綠色金融、跨境金融等領域的發力,也進一步強化了其在資產端的差異化優勢。
數據顯示,截止到三季度末,浦發銀行理財產品規模達到1.11萬億,凈值比例不斷提升,托管資產規模達到14.18萬億。
從這個角度來看,在2021這個關鍵的轉折點上,浦發銀行的資產質量不斷提升、科技基座更加穩固,也精準地抓住市場機遇、構筑新的增長動力。一面夯實基礎,一面布局未來。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