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銀行收緊貴金屬交易 仍懾于“原油寶”余威?

多家銀行收緊貴金屬交易 仍懾于“原油寶”余威?
2021年08月09日 02:11 新浪財經綜合

  原標題:收緊貴金屬交易,仍懾于“原油寶”余威?

  來源:國際金融報

  時報財經圖庫

  多家銀行再次調整貴金屬等業務,不僅與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近期大幅波動相關,銀行基于風險考量采取更謹慎操作,也說明“原油寶”事件余威仍存。

  近期,多家銀行再次發布調整貴金屬業務的通知。事實上,此番調整并非近年首次,早在去年底,受貴金屬價格劇烈波動影響,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近20余家銀行暫停賬戶貴金屬相關業務新開戶申請。

  業內人士認為,受近期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大幅波動影響,多家銀行基于風險前置考量采取更謹慎操作,這也說明“原油寶”事件余威仍存。銀行貴金屬業務未來將何去何從?

  多家銀行收緊貴金屬業務

  中國銀行日前發布公告稱,將于8月7日至8日對賬戶貴金屬、雙向賬戶貴金屬、雙向外匯寶、代理個人客戶等相關系統進行升級。

  系統升級完成后,將調整相關產品交易參數及交易服務,具體包括:一是調整產品交易參數。上調賬戶貴金屬、雙向賬戶貴金屬、雙向外匯寶的交易起點數量(金額),下調其單筆交易上限和單一客戶持倉限額。同時,下調代理個人上金所業務延期交收合約的最大單筆報價量、單客限倉額度。二是調整產品交易服務。

  招商銀行也于近日發布公告稱,將于8月11日對個人紙貴金屬雙向交易業務、實盤紙黃金紙白銀買賣業務進行調整。同時,個人外匯期權業務即日起停止發售新產品,已發售產品的買賣與到期結算不受影響。

  工商銀行則對《中國工商銀行賬戶貴金屬產品介紹》和《中國工商銀行賬戶貴金屬交易規則》進行修訂,將包括但不限于:賬戶貴金屬產品的風險級別調整為第5級(R5),客戶風險承受能力評估結果要求調整為進取型(C5)等。同時還對交易起點、交易時間、交易方式、持倉限額、強制平倉、業務停辦和業務功能關閉等事項和條款進行了修訂。

  事實上,對于貴金屬及外匯業務的調整及進行限制并非近年來首次。自去年11月以來,受貴金屬價格劇烈波動影響,包括中國銀行、農業銀行、工商銀行、建設銀行、郵儲銀行、平安銀行、興業銀行等近20余家銀行宣布,暫停賬戶貴金屬相關業務的新開戶申請。

  “原油寶”事件余威仍存

  對于多家銀行此番再次調整貴金屬等業務,業內認為,不僅與黃金、白銀等貴金屬價格近期出現大幅波動相關,銀行基于風險考量采取更謹慎操作,也說明“原油寶”事件余威仍存。

  “今年6月份以來,貴金屬市場交易的主邏輯從前期商品普漲引發的通脹上行預期,轉變成美聯儲不限量的‘量化寬松’以及‘零利率’政策何時回歸正常化。而美聯儲6月貨幣政策聲明以及美聯儲官員鷹派言論,較前期鴿派論調的急轉彎,造成了6月貴金屬市場的急跌。”南華期貨金屬分析師夏瑩瑩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波動加劇下,銀行采取更謹慎操作。

  從貴金屬波動幅度來看,根據中國黃金協會最新統計數據,6月底,倫敦現貨黃金定盤價為1763.15美元/盎司,較年初下降9.27%。上海黃金交易所Au9999黃金以397.48元/克開盤,6月底收于365.82元/克,較年初下降7.97%,上半年加權平均價格為376.62元/克,仍較上一年同期上漲2.07%。

  在白銀表現方面,2020年白銀價格上漲了27%,達到7年以來的高點,升至每20.55美元/盎司。最引人注目的是,白銀交易所交易產品(ETP)出現創紀錄的投資增長,以美國為首的銀條和銀幣銷售量上升至4年以來最高水平。

  “近期銀行對貴金屬業務的調整,反映了相當數量的銀行其實可能不具備經營此類業務的能力甚至資質。”蘇寧金融研究院宏觀中心副主任陶金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首先,部分銀行可能不具有全球資產配置趨勢的研判能力、貴金屬投資研究能力及相關投資產品的鑒別能力,所以很難持續為消費者提供穩定收益;其次在很多時候,銀行可能也沒有做好相關產品的基本風控工作,出現大幅波動后,消費者的風險充分暴露,沒有對沖保證。

  另據某國有銀行業內人士透露,其實從去年開始,監管方面在各種內部或公開場合頻繁喊話,要求提高類似業務的風險防控意識,同時加強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強化前瞻性安排。

  階段性調整還是業務出清

  “貴金屬市場最危險的時刻可能已經過去,目前,市場正在逐漸消化美聯儲貨幣政策即將轉向的預期,后期貨幣政策正式落地前,對貴金屬市場沖擊力度將逐漸削弱。”夏瑩瑩預測。

  尚若預期能夠“如約實現”,又該如何看待銀行后續行為?是市場行情演變下的階段性調整,還是預示著銀行開展貴金屬等業務恐將逐步壓縮出清?如何理性看待銀行開展此項業務?

  “貴金屬市場波動頻繁,而銀行業機構作為金融機構中網點最多、覆蓋人群最廣的普惠型機構,其主要客群的風險承受能力普遍低于長期從事衍生品交易的專門投資者,如果投資者確有投資需求,可以考慮其他非銀渠道從事交易。”金融科技專家蘇筱芮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坦言,投資者即便不能交易,也需理性看待銀行業機構的相關舉措,主要為保護其利益。

  “短期內業務的收緊或者說是規范并不意味著完全取消,而是提高投資者適當性管理,將合適的產品賣給合適的投資者。”某國有行外匯分析專家表示。

  陶金認為,對于普通投資者,在投資大宗商品時需要研判全球經濟、工業、供需和金融等多重因素,事實上較難判斷具體商品價格的短期趨勢,更多還是應該做好資產配置和風險對沖。

  與此同時,監管部門也應對類似業務加強監管,避免再次出現嚴重損害投資利益的事件。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潘翹楚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8-10 普冉股份 688766 148.9
  • 08-09 金鷹重工 301048 4.13
  • 08-09 中國電信 601728 4.53
  • 08-09 恒盛能源 605580 8.38
  • 08-09 格科微 688728 14.3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