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革軍
數年前,當網購興起時,很多人認為它對實體店的影響是短期的,其后的發展卻遠遠超出預料。類似地,當新型支付走進傳統的支付市場,很多人同樣認為不過是規則套利和市場套利,難以撼動傳統金融的優勢。未來發展還需要觀察,但情況也許會超出預期。
“互聯網+”對社會方方面面的影響剛剛開始。從今年將“互聯網+”列入政府行動計劃以來,短短幾個月就帶來理念和市場的巨大變化,它以幾何級的速度融合滲透,幾乎所有領域都在思考和對待其融入所引致的變化。現在看來,從“+互聯網”到“互聯網+”是一步歷史性跨越,或將引發一場革命性的變革。這場變革將逐步改變著我們的生活方式、生產方式和社會管理,也給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帶來縷縷春風。作為互聯網與傳統行業融合發展的新形態、新業態,“互聯網+”旨在將互聯網有機融合于經濟社會各領域之中,提升經濟的創新力和生產力,形成更廣泛的以互聯網為基礎設施和實現工具的新形態。這種以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現代產業的融合創新,有利于發展壯大新興業態、打造新的產業增長點,有利于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提供環境,有利于為產業智能化提供支撐,增強新的發展動力。
從經濟學角度分析,“互聯網+”至少有以下作用:它有助于在更大范圍內實現和優化生產要素的配置,從而提高社會勞動生產率;它克服了地理和物理的限制,縮小了人與人、人與物、人與信息的距離,增加了選擇機會,減少了交易成本;它改變了社會商業模式和生產方式,從供給和需求兩端影響商品和服務的再生產過程;它可以通過大數據分析,減少信息不對稱的風險,加強風險管理;它可能改變GDP的生產方式和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并使同樣的GPD產出對應更多更好的商品和服務;它有助于樹立新的改革開放思維,帶動和推進改革的全面深化。
“互聯網+”的影響是全方位的,不僅是技術性的、渠道性的,而且是機制性的、體制性的,它使生產交易流通融資更加便利高效。在“互聯網+”的框架下,互聯網的影響不僅體現在流通服務領域,也體現在生產制造領域,它本身所具有的規模經濟效應、平臺經濟效應,使得相關產業通過互聯網平臺,可以在邊際成本很低的情況下實現質和量的飛躍。
“互聯網+”對宏觀經濟政策和社會管理也會產生影響。政策形成的基礎與社會經濟運作方式與結構緊密相關。“互聯網+”的融入,改變了不同主體的行為,強化了技術和組織管理在經濟增長中的分量,必然帶來經濟發展方式的相應轉變;可以改善資本和融資結構,加速資金的循環和周轉;可以改變政策決策過程,改善政策傳導機制和方式。在“互聯網+”的框架下,不必依賴大規模的固定投入,就能提供更豐富、更便利、更低廉、更優質的商品和服務,可以形成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生產供給,使產業增長和市場需求更加均衡。所有這些都會影響宏觀政策。
技術、資金和渠道是金融發展之基。“互聯網+”與金融業具有天然的基因聯系,把“互聯網+”的思維有機融入金融發展的全過程,有助于重塑金融結構和金融活力。面對移動支付、第三方支付、眾籌、P2P網貸等互聯網金融模式,“互聯網+金融”可以更好地提升金融服務和競爭力。
當然,也應看到,“互聯網+”作為新生事物,有其自身的發展規律,對它的認識需要隨著實踐和時間去深化。特別是,應防止“互聯網+”作為一個概念炒作,而應把它作為一種戰略、一種行動去實踐;也不能用之代替各種改革。我們需要在果敢行動和理性思維間把握平衡。
金融業創新層出不窮,行業發展面臨挑戰與機遇。銀行頻道官方公眾號“金融e觀察”(微信號:sinaeguancha),將為您提供客觀及時的新聞精粹,分享獨家、深度、專業的評論點睛。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