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徐超 印崢嶸 發自浙江、上海
繼華夏銀行員工涉嫌違規代售理財產品遭曝光后,更多的銀行理財產品銷售不規范問題逐漸進入公眾視野。
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中國工商銀行浙江金華商城支行(以下簡稱工行金華商城支行)也涉入一起“理財產品”糾紛案:金華市三江街道三路口村10多位村民1200萬元的拆遷征地補償款,用來購買工行“理財產品”,不料資金遭易手和凍結,轉入工行前客戶經理控制范圍,至今仍有4個村民的400萬元款項未追回。
金華市武義縣公安局 (以下簡稱武義公安局)分管經偵的有關負責人透露,涉案的工行前工作人員鈕華已于今年9月被捕,目前警方已將此案與鈕華涉入的另一起合同詐騙案并案偵查,將全力追回受害人的合法財產。
工行金華商城支行則向記者回應稱,銀行從未發售過涉案的“理財產品”,一切都是前工作人員背著工行私自進行的。
村民:1200萬“理財”只剩800萬
因為輕信銀行客戶經理的說法,購買了所謂工行“理財產品”,金華市三江街道三路口村的10多位村民共計1200萬元的拆遷征地補償款遭易手和凍結,至今仍有4個村民的400萬元款項尚未追回。
村民代表李遠(化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2011年8月1日,經工行金華商城支行客戶經理鈕華推薦,他們幾位村民購買了工行的“理財產品”。
2012年7月29日,村民們購買的這800萬元理財產品到期,年化收益率為10%。工行金華商城支行有關負責人建議他們將到期資金再續買一年。
“考慮到工行是國有大行,又經正規的銀行工作人員推薦,(我們)就在原先800萬元的基礎上,又追加了400萬元閑置資金,一并用于購買理財產品。來推銷的業務經理叫鈕華,是工行金華商城支行工作人員。”一村民回憶說。
該村民稱,鈕華當時推薦給他們的兩款“理財產品”,涉及金額分別是500萬元和600萬元。鈕華另向其中一位村民李強 (化名)私下借了100萬元,承諾會于今年8月1日將共計1200萬元一起做進“理財產品”。
8月1日,按照先前約定,三路口村的10多位村民和工行金華商城支行簽訂了為期一年的“理財產品”購買協議,共計1100萬元,2013年7月29日到期。上述另外100萬元,鈕華并未按約定做進“理財產品”,資金去向至今不明。
沒想到,協議簽訂10天后的8月10日,上述用來購買“理財產品”的1100萬元中,有800萬元意外被打回到了村民們的賬戶里。8月13日,這800萬元購買“理財產品”的資金被凍結。8月14日,發現問題的村民們趕緊向工行詢問原由,被告知鈕華已被武義公安局刑事拘留,另外300萬元到了鈕華的私人賬戶。
村民們感到事情不妙,要求工行方面趕緊歸還本金,未果。事后他們才知道,鈕華在與他們簽訂“理財產品”購買協議幾天后,就已離職。
警方:工行前員工已被逮捕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武義公安局了解到,今年8月,鈕華卷入了另一起涉案600萬元的合同詐騙案。隨后,警方懷疑鈕華和上述受害村民之間的賬戶往來也有問題,于是將兩案并案偵查。
原來,今年8月6日,武義公安局接到當地一家企業報案,稱工商銀行一名叫鈕華的工作人員,和當地一家電動車企業負責人葉立強(音),從該企業借了600萬元沒有歸還。8月8日,武義警方對葉立強采取了取保候審,8月14日刑事拘留了鈕華。9月13日,正式逮捕了鈕華。
武義警方表示,在偵查合同詐騙案的時候,發現鈕華在擔任金華工行客戶經理期間銷售的 “理財產品”也可能存在問題,于是將兩案并案偵查。警方凍結了和鈕華有關賬戶上的錢,其中就包括上述村民的800萬元“理財產品”資金。
警方提供的最新情況顯示,這800萬元已經解凍,并退回到村民賬戶,另外300萬元還在鈕華的賬戶上。至于李強私下借給鈕華的100萬元,至今下落不明。
值得注意的是,鈕華銷售“理財產品”的資金,為什么會出現在他個人的賬戶上,而不是村民們的名下,其中疑點重重。
警方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調查鈕華賬戶后發現,他的賬戶上資金往來非常復雜,警方至今尚未接觸過類似的案件,到底牽涉多少金額,性質有多嚴重,還要請專家來參與界定,現在的調查重點是資金的往來情況和用途。
工行:屬前員工個人行為
對于鈕華所銷售“理財產品”的具體內容,工行方面拒絕回應。
工行金華分行辦公室主任邵格良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鈕華的確是工行的前員工,但現在已經辭職,且已被警方控制,所以很多情況工行方面還無法核實。
邵格良稱,鈕華是和村民有私下的資金往來,但村民的相關資金并沒有在工行做過理財產品。至于資金往來的具體情況,現已進入司法程序調查處理,最終由司法機關判定。
邵格良表示,銀行的理財產品都有正規的銷售程序和嚴格規定,在銀監局都有備案。如果銀行知道有員工私賣理財產品,肯定會嚴肅處理。
記者獲得的一款工行存單質押憑證顯示,一位陳姓受害村民的100萬元存入工商銀行賬戶,對應的存單被質押給工行,貸出了90萬元,到期日為2013年7月29日,和上述理財產品的到期日相符。
某股份制銀行理財師表示,上述100萬元,鈕華聲稱用于購買理財產品,但實質上是用存單質押的形式,把資金從銀行貸了出來,結合警方的描述,很可能已轉入鈕華的個人賬戶,進入其控制范圍,可能已被挪作他用。
至于剩下的資金是否用同樣的手法被“洗”了出來,記者無法核實。
北京誠輝律師事務所合伙人劉偉指出,鈕華是以銀行職員的身份向客戶推薦產品,是帶有職務性的行為,侵犯了儲戶的財產權,理論上應該由其所在單位承擔賠償,然后由銀行向鈕華追償。至于儲戶簽署的購買“理財產品”的協議,屬于銷售方提供的格式合同,有針對消費者不利的因素,涉嫌侵犯消費者知情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