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8月24日“2017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在北京舉行。在下午舉行的“分論壇——金融書享會”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主任曾剛,作為主持人參加論壇并和六位重量嘉賓就銀行業回歸實體和未來發展展開深入探討。曾剛指出,中國整個經濟互聯網化的方式比其他國家都快很多,尤其是在制度層面上,這意味著對經濟的改造和傳統銀行業的挑戰比其他國家的銀行業來得更大,未來如何創新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發展的方面。
以下為會場實錄:
時間:2017年8月24日
地點:金融街威斯汀酒店
主題:2017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分論壇——金融書享會
內容:
主持人曾剛:各位嘉賓、各位觀眾下午好!很高興今天下午我們一起來討論一下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的主題環節,雖然我們是一個分論壇,可是我們討論的話題是這次論壇的一個主題——回歸與發展。
首先我們有請分論壇的承辦方浙商銀行的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教授給大家致辭。
謝謝!
殷劍峰:
尊敬的嘉賓們、親愛的書友們大家下午好!
歡迎大家來到本次中國銀行業發展論壇金融書享會——記錄變革分論壇,非常榮幸借此機會與學界同仁和廣大書友們分享討論關于讀書的體會。我們知道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是寶貴的精神財富,讀書是個人的,它可以開闊我們的視野、啟迪我們的智慧,讀書更是國家和民族的,人類文明正是在這個最悠久的文化活動中薪火相傳。 我們欣喜地看到,近年來政府層面、全民閱讀連續四年被寫入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最新的提法更是從倡導升格為大力推動,在公共層面,除了線下閱讀活動之外線上的閱讀活動也遍地開花。個人層面,閱讀也正在被越來越多的人當成一項重要的精神活動。在我看來作為金融行業的從業者更應該多讀書、讀好書。當前經濟社會中,金融機構匯集著萬千的物質財富,我們要在精神層面獲得精神財富。
這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的召開意味著我們國家經濟發展格局重大大的改革,三位一體的金融理念正在進入部署階段,金融業整體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我國經濟結構也在發生一些深刻的變化,正在從高儲蓄、高投資、高經濟增長的格局,變成以消費為主導、以服務業為主要推動力的中等速度的增長的格局。在這種格局下,過去銀行業高投放、高利差、突飛猛進的黃金十年已經過去。在這種格局下,作為金融業的從業者,我們更需要去讀書和思考,未來中國金融業、銀行業如何發展,思考中國經濟如何發展。
這些很大程度上都有賴于金融從業者知識儲備的更新,要破除我們的本領恐慌,就需要去多讀書。不可否認,外部環境的變化、業績驅動的壓力正在讓銀行人變得更為焦慮,讀書可以讓我們保持清醒的頭腦,在迷茫時做出冷靜的判斷,維系內心的獨立和從容,以更強大的知識、智慧和勇氣應對未來世界的紛紜復雜和不確定性。正是因為如此,浙商銀行希望通過本次與新浪財經聯合主辦的金融書享會,倡議更多的銀行員工、同業、客戶乃至所有人都能通過多讀書、讀好書建立自己的智慧存折,積攢自己的精神財富。事實上浙商銀行始終是這一理念的踐行者,我們為了在全行營造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上學氛圍,浙商銀行啟動了大學士系列讀書活動,我們定期競選員工薦書,并邀請行領導與大家分享好書,并由員工配樂朗讀其中的經典判斷。通過微信傳播并分享讀后感。讀書活動中的書籍不僅為我們打開了美麗的新世界,海味銀行的經營管理活動提供了有力的智慧支持。
當然,讀書是件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事,我們在網點大廳等一切可能的地方都布置了讀書角,讓來訪的同業、客人甚至是路人都能分享我們關于讀書的喜悅。接下來的日子里,這些美妙的讀書活動不僅將長期持續,我們還期待著攜手各方力量,一起踐行開卷有益,正書聲然后正家聲,選擇開辦今天這樣的書享會,倡導讓大家多讀書讀好書,以此尋求知識的營養和信息的提振,這是我們始終相信讀書是我們面向未來、面向心靈的生存和發展方式。孔子說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要讀書我們同樣需要思考。因為我們知道每本書的作者,事實上都是和我們一樣的普通的人,他們在推動思考為我們提供深刻的洞察的同時,也存在缺陷和不足。在接受書籍啟迪的同時,我們要思考哪些觀點是對的,哪些是值得商榷的,哪些可以進一步改善。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在寫書,只不過大多數人是在心里,希望我們的書享會我為各位帶來讀書的樂趣,帶來思想的收獲。
謝謝大家!
主持人曾剛:今天我們的嘉賓會根據自己的著作對中國金融形成的系統性的思考,圍繞著我們今天的主題來展開,再次感謝殷先生。接下來我們介紹一下今天參與我們分論壇一討論的專家們,第一位是中國長城資產管理公司副總裁胡建忠教授,有請!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副院長朱寧教授。對外經貿大學校長助理丁志杰教授。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博士,浙商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殷劍峰教授,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院溫彬博士,還有今天到場的還有中國建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黃志凌教授,他因為身體不適就不參加臺上的討論了,我們感謝黃教授的指導。本人是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研究中心主任曾剛。謝謝大家!
我們的主題是回歸與發展,這都是基本上圍繞著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最新的要求來確認的,因為回歸現在提得也非常多,因為金融工作會議中提的三項任務,服務實體經濟,四個基本原則中也提到了回歸本源,這塊肯定有大的背景,我們第一輪的問題是想請各位嘉賓,從各自的角度,既然提出要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的要求,這說明我們過去有段時間做得不是那么好,這個背景大家如何理解。我們存在的問題是在什么樣的地方?從胡總裁開始。
胡建忠:各位下午好,感謝主辦方,參加這個活動非常高興。今天這個話題是很重要也是很成功的話題。為什么在這個結骨眼上要提出回歸主業呢?我想首先是要看當前我們所面臨的主要的背景,我想國際的背景我不講了,重點說一下國內的背景。國內從實體經濟的層面來講,實體經濟現在面臨的困難是非常大的,好的傳統的行業經營步履維艱,新興行業沒有達到替代的程度,實體行業自身也存在著一些問題。大家都是熱衷于搞金融,實體也熱衷于搞金融、搞房地產,熱衷于一夜爆富,可是做精做品牌的不多。可以看一下許多的國有的重點央企和地方的重點企業都紛紛地在辦金融和房地產。一些實體企業籌措不到錢,而相當一部分人拿到了錢以后不做實業,做金融和房地產,以至于這個行業的集中度越來越高。這就使得因為實體經濟沒有提供一個好的企業,沒有提供一個好的項目,就使得金融企業無從選擇,金融企業的層面來看,金融企業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基于追逐利益的需要,機遇避險的需要,同類業務和表外業務增長非常之快,2016年我們的同業負債占到金融機構總負債已經超過了20%,城商行對同類的依賴度越來越大,金融業基于上述原因自娛自樂越來越多,資金沒有到實體,我們的地方政府負債巨高,也沒有拿去搞實體而是搞基礎設施、搞開發區,鋪攤子、搞建設,當然這對基礎也是必要的。金融板塊、房地產的板塊積累了大量的資金。基于現在的情況,如果金融企業避實就虛,大量地把自己投向同業,通過各種各樣的方式投向房地產和其他的行業實體經濟就會越來越被動,實體企業自己拿到錢以后不做實體問題更嚴重,在這個背景下我們理解國內的金融和實體兩個方面大背景下,我們理解監管當局也好,中央也好,果斷地在全國金融工作會議作為首要任務提出,要回歸主業這個是恰逢其時。這是金融和實業兩個方面都要向這個方向努力。
主持人曾剛:謝謝胡總的觀點。之前朱院長有過一本很好的著作《剛性泡沫》,已經把中國的系統性風險講得很清楚了,希望您再給我們解釋一下。
朱寧:謝謝曾主任的介紹,今天很高興參加銀行業的論壇,銀行業在我們中國行業從資產規模來講是獨一無二的,也是舉足輕重的。昨天正好和廣大證券的彭博士我們做了一個讀書會,今天我們的主題是書享會,我介紹的是《剛性泡沫》,彭博士德新書是《漸行漸近的金融周期》,剛才胡總講的是金融和實體經濟的原因,之前還提出了金融和房地產的關系,我們剛才主持人和嘉賓都講到了,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系,讓我想起來我們金融的本源到底是什么?是要回歸和不忘初新。金融就是高端服務業,那么我們一定要有服務的對象和客戶,往往我們服務的對象和客戶其實是實體經濟,所以從一定程度來講,我覺得我們最近在國內有一種傾向要把金融和實體經濟對立起來,我覺得我們必須要看到金融行業之所以要發展,或者我們講有一些金融行業在空轉,這其實也不是在金融行業空轉,而是在金融行業中以實體經濟的客戶的需要,和以實體經濟某些重要的資產和標的作用標的來空轉。這個角度來講,我一直在很多的公開場合說過,希望大家以更包容和開放的心態看待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系。
我們再舉一個比較極端的例子,金融和房地產究竟是什么關系?或者說房地產究竟是實體經濟還是金融?這是我們昨天討論了很多的。房地產既有居住和消費屬性,但可能更重要的在國內被大家作為金融和投資的屬性。我們現在住的任何一所房子上面的一片瓦都不是一片瓦而是金融工具。為什么是金融工具呢?在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之前,那么這些資產是不是還有價值已經被打包成了一個被全球投資者所投資所追捧、所分散風險的一種工具。從這種意義來講,大家已經對這個房子是不是有人住,住的人是不是還能有足夠的能力還貸款,住房子的人,有沒有收入有沒有工作有沒有資產大家都不關系,因為它已經被虛擬化和金融化了。從這個角度來講,金融和實體經濟的矛盾,或者金融和房地產之間的關系,一定程度上不是金融出了問題而是房地產行業出了問題。房地產這個行業作為居住和消費的屬性,作為金融和投資的屬性兩者之間的關系,在特定的制度環境和歷史時期里面,可能發生了一些偏頗。這種把更根本性,把房地產與金融之間的矛盾,轉推回來說金融沒有服務于實體經濟,或者說金融過于貪婪,逃避監管,有沒有?有。我們必須要意識到金融行業最重要的考慮是要規避現有的金融監管。可是如果想得再深入一點,我們可以想這個問題的根源在哪里?為什么金融行業服務的實體經濟本身也不愿意把資金投到傳統的本業,而要投到金融行業進行再投資或者是再投機。這個在實體經濟層面我們需要進行更多的反思。所以我們今天提的題目非常好,就叫“回歸與發展”,我覺得我們要回歸到金融行業的本源,但我們還是希望要促進金融行業的發展。金融發展到這個階段,金融行業是所有全國經濟甚至是全球經濟的血脈,我一方面希望它更加健康、更加規范、更加可持續地增長。另外一方面回歸到金融的本源,我的理解,還是服務于實體經濟或者是服務于它的客戶,至于說客戶提出什么樣的要求,這點是我們在這個特定的時期所考慮的。稍微再贅述一句,因為是書享會,我推薦一下我在耶魯大學的很好的導師和席勒(音)教授前幾年寫的一本非常有名的書《金融與好的社會》,這個意義來講,金融之所以誕生,誕生之初就是為了把我們的社會變成好的社會,就是為了推動全國或者是全球經濟的發展。之所以跑偏了,金融行業確實有責任,但與此同時我們這個社會本身是不是引導金融能夠向我們社會往更好的方向發展?這其實也是值得我們進一步思考的。
主持人曾剛:謝謝朱院長,我們接著還要再討論,中國經濟轉型時期金融和實體的關系我們還要再深入思考。接下來有請丁校長來談談你的觀點。
丁志杰:很高興參加這個論壇,今天這個論壇的主題“回歸與發展”,這個可能是大家共同的心聲,為什么呢?因為全國金融青年也有一個論壇明天也在這里,主題是同樣的。這說明什么?說明這次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金融要回歸本源,服從和服務于實體經濟,引起了大家的認可。第二,大家也擔心,回歸本源到底是指什么?和發展之間到底是什么樣的關系?我想回歸本源不是回歸過去,也不應該是回歸過去,而是說要正確地處理看待過去中國的金融亂象,在這個基礎上進一步理順金融的發展思路。我們知道金融的本源我個人理解就是通過資金融通實現全社會這一輪的配置的過程,但是在過去,我們知道中國出現了很多的金融亂象,我想這個詞如果在一個多月以前,一般人是不敢講的,但我們的政治局7月24日討論經濟形勢的會議上就明確提出了這樣一個詞,大家覺得可能真正地審視金融的亂象了?;貧w本源要講一個基本的問題,就是金融要回歸本源首先是要對金融進行正確的定位,金融究竟是處在什么樣的位置?這個問題我們一直是不清楚的,我們知道金融很重要,特別是隨著經濟的發展,金融的重要性有多大?如果它的地位和作用被高估的話,可能會帶來很大的負面的影響。我過去曾經做過這樣的一個思考,就是因為金融本身的特點,以及歷史的原因,金融的地位和作用是容易被高估的,而不是被低估,為什么?如果我們看金融和實體經濟成兩個對角來看,實體經濟非金融企業生產的產品千差萬別,生產汽車的人肯定不太關心生產糧食的,可是金融機構也有很多,銀行、證券、保險、信托,但大家經營的對象都是一樣的,就是貨幣、是資金、是借貸,這樣的話使得金融作為一個行業、作為一個利益集團有很大的話語權,因為它容易形成集中。
第二點,歷史上來看,金融很早參加到國家的融資(里),特別是戰爭金融,和政治有千絲萬縷的聯系。
這樣兩個特點決定了金融的作用和地位容易被高估,也就是我們通俗地說“凌駕于實體經濟之上”。所以金融業的集中壟斷造成的包括對國家政治的影響。后來70年代出現的自由化。為什么中國這幾年出現了亂象,金融回歸本源不是回到過去可是我們要看過去,過去發生了什么讓我們偏離了正確的軌道。過去10年美國發生了危機的時候,中國的業界和學界有一個共識,美國出現危機是金融創新過度,中國面臨的問題是金融創新和發展不足,所以我們要大力改革、創新、發展,甚至有人提出來要彎道超車。包括我們也看到了金融強國的提法,包括大家會說金融強則國強,其實在特定的歷史時間點想可能是對的,但如果要是更長的歷史來看,我們可能走得過急了,過于強調金融的重要性。我想在理念和方向上可能是對的,但我們走的路徑是錯的。我們知道,回想過去幾年,尤其是中國人包括各個省都希望有一條街名字不一定叫華爾街,但都是跟金融有關的。我們有一個小鎮都是特色的小鎮,可是沒有人把它起名叫倫敦金融城。這反映了中國過去這些年發生的一些變化。
再看一些數據,2015年中國的金融業增長值占GDP的比重超過了8%,這是全球大國里面最高的,比美國、英國、日本、德國都要高。這能不能說明中國的金融業服務實體經濟的效率和水平高呢?我覺得這點可能沒有人是認同的。只能說明什么?只能說明我們的實體經濟為了獲得金融服務所付出的成本高。
第二點,從中國的縱向比較,我們在危機以前,金融業增長值占GDP的比重在6%,在危機期間的8年我們占GDP的比重上升了2.5個百分點,從資本主義的角度來說,一定是脫實向虛,人人再金融和房地產,過去今年包括民營銀行都在激烈地競爭。這點來看,對中國金融機構正確的定位尤為關切。
從歷史上看,小平同志說過“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句話我想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是非常有道理的,也就是說當時中國的金融很落后,大家也不重視金融。最后中國經濟的發展我們怎么能理解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這句話?這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把這個提法進一步細化了,習近平總書記講到,金融是國家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展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這點來看,和我們過去籠統地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實際上對未來中國金融發展的準確定位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我想,一個國家經濟和社會的發展,包括金融他們是相互的,也就是說發展應該是一個協調的,如果你的實體經濟不發展,如果說金融僅僅是從實體經濟剪羊毛變得大了,最終不僅不利于整個經濟的發展金融業本身也失去了繼續發展的基礎。這是我想簡單就剛才曾教授提出的第一個問題談點個人的看法。謝謝!
主持人曾剛:金融工作會議對金融的定位我是非常認同的,有段時間各個地方政府都有建金融中心的熱潮,各個城市都要建金融中心,而金融增長值占GDP的比重比您剛才說的8%還高得多,可是他們還不滿意。所以在過去一段時間認識的問題很重要,這次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對未來一段時期的金融的發展方向有了一個全新的定位,這點我非常地認同。接下來有請魯政委博士來講講您的看法。
魯政委:首先非常高興有機會參加這次討論。我想從剛才丁院長提到的一個數據說起,就是中國金融業在整個GDP中的占比超過了8%,僅僅低于瑞士、香港、新加坡等以金融為中心的城市經濟體或者是小經濟體,我們甚至比英國和美國還要高,這個數據我們過去也看過,這個數據經常被人引用。可是作為研究者我一直沒有想清楚為什么會這樣?為什么?兩個理由,美國的GDP比我們的要大,分母比我們大,我們的分母比他們小。第二,美國和英國的金融服務于全球,我們基本上只服務于自己,怎么就搞得值比他還大呢?到底是統計數據有了問題還是我們果真如此?這個問題我沒有答案。但我想把它提出來,所以準確的數據是我們做判斷的前提。由此我進一步想討論曾老師提的一個問題,說我們現在提金融回歸本源,包括大家說金融要支持實體,其實我在想,回顧過去的幾年到底金融做得怎么樣,首先從實體這個概念說起,到底什么叫實體,恐怕只有這個搞清楚了才能搞清楚它到底有沒有支持實體。
第一,從最窄的層面來說,我想不管是不是認同其他的是實體,恐怕第二產業是實體這個大家都沒有爭議,都不會有太多的分歧。如果是這樣,在過去金融都沒有很好地支持實體的情況下,我們的世界工廠是怎么建立起來的?世界工廠就是制造業的工廠,就是第二產業的工廠,如果金融沒有支持實體,為何在這一輪的經濟調整當中,銀行出現了如此之多的不良,按照中國銀監會所公布的一個數據,2016年6月份公布的數據顯示,我們在前三年銀行核銷了超過了兩萬億的不良,現在在1.7左右的不良率是已經核銷完了的,如果沒有核銷不良率還要更高,如果要還原回來的話。這是不是恰恰表明了,至少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們曾經在努力。至于說做得不及政策的預期,我覺得這是另外一個問題。這是我要討論的第一個層面。
第二,可以看一下在我們現在三次產業中,第一、第二、第三產業,每個人都會找數據看,你會發現,從2007年中國經濟剛剛過去的一高峰從14.2到現在7%都不到,第一產業一直是四點多,一直沒有變化。所以這一輪中國經濟的下沉、增速的放緩跟第一產業沒有關系。看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誰更慢,只有第二產業比較慢,第三產業經濟增速比較高,如果經濟增速有第三產業的增速,至少在7.5%左右。由此,我們想一下銀行過去對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支持得怎么樣?對第一產業我們現在還在討論怎么樣支農,加強對農業的支持,可見我們對農業支持得不是那么好。我們對第三產業怎么樣呢?第三產業老抱怨說銀行沒有給他貸款,的確過去銀行都是講抵押的,第三產業沒有抵押,銀行不太會做,技術支持跟不上,可是第三產業活得一個比一個好。過去是銀行大量給了第二產業,第二產業最差。由此我想問,到底是金融沒有支持好還是自己沒有發展好?這可能反映了,再一個經濟周期的調整的過程中,早期銀行支持是夠的,隨著經濟周期的發生,產業發生了問題,銀行出于防范風險的需要出現了一定的后撤。如果銀行沒有支持,所謂的這些前些更高的負債率到底從何而來?負債不就是貸款嗎?如果都沒有支持你哪里有貸款?怎么會有那么高的負債???所以,我想大家討論的可能是另外一個問題,說銀行到底對于資金的配置是不是效率夠高的問題,所以看到這一輪我們講的去杠桿的重點是企業杠桿,特別是國有企業杠桿,覺得我們的信貸用戶國有企業帶有一定的預算的特征,我們的國有企業改革還需要向前推進,我們另外一邊還有很多新興的產業沒有支持好,這是第二個層面。
第三個層面,還有一部分可能也屬于實體,但這個大家并沒有共識。比如說剛才胡總講的去了基建、去了房地產,我們在想怎么樣認識基建和房地產到底是不是實體?如果它不是,幾乎所有做宏觀分析的分析師,講到中國一定要講基建和房地產,如果不是實體你說我們不該去,可是他又直接要增長,你說它叫實體嗎?我真的沒有答案,我只是把這個問題提出來。我今天不是回答問題都只是討論問題。房地產、基建在金融對它的投資合適的范圍內都是實體,但是真理往前邁出多一小步可能就成了謬論,所以朱院長說金融出來是為了建設好的社會,那么就有好的金融和壞的金融,站在任何金融的角度都是有杠桿的,沒有杠桿就沒有金融。站在杠桿和風險的角度,每一輪的杠桿追根溯源都是過高的杠桿,那么我們是不是不能有過高的杠桿,這是支持實體經濟的關鍵。房地產有必要但不能把它搞出泡沫和過高的杠桿來?;ㄓ斜匾P注這個基建本身的自償能力,包括考慮到政府補貼的情況下的自償能力,而不是說只要是基建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地投上去,將來沒有能力還。
第四個層面,股票市場經常有一種說法就是舊世界,互聯網IT什么的叫新世界,很可能出現新經濟的一部分銀行沒有支持好,大家覺得這個金融的支持不夠。但我有時候在想,站在銀行的角度,其實我們如果真的要對這些新興產業支持好,恐怕需要的是整個金融生態的完備的問題,因為銀行特殊的屬性,它是以大量的負債、高杠桿經營的一個機構,天然就是高杠桿的,所以它的背后要有存款保險制度,要站在后面才行,而其他的任何金融機構都不需要,這意味著這需要國家的信用,也意味著它的經營不能是高風險的。所以在《巴塞爾協議》中對銀行的杠桿的規定都是在圈定它的杠桿的水平。由此,對這些高新技術,銀行是沒法兒用貸款進行有效的支持,因為它失敗的概率太高,如果銀行給它貸款收百分之百的利息恐怕都沒有辦法覆蓋風險。只有股權是可行的??墒前凑铡栋腿麪枀f議》,股權融資的風險過高,使得銀行根本沒法兒大規模地做,銀行的性質也不允許這么大規模地做。所以股債聯動、股債結合仍然是試點,仍然在比較小的范圍內。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的“弗蘭克法案”都是允許投資的范圍只在核心資本一定的范圍內,比如說3%的范圍內這是非常小的金額。這意味著如果這些新經濟覺得金融支持不夠,恐怕說明我們整個的金融生態還需要進一步地發展和完善。我站在銀行的角度,可能我們如果過多地對銀行寄予太多的期望恐怕是不現實的,如果要求太高恐怕也不是回歸本源。我今天就匯報這些。
主持人曾剛:感謝政委提了四個問題,這一半以上你是有答案的,他提出的問題是在結構轉型的過程中,銀行如何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過去10年我們的金融機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傳統的金融有擅長和不擅長的領域,中間出現了脫節的情況。接下來我們請殷首席談談他的看法,剛剛做了一個關于錢去哪兒的報告,談談您對金融的系統的梳理。
殷劍峰:我覺得2009年以來的金融的亂象可以歸為三個方面的原因:第一,金融轉型的過程中投資不足,而與此相對我們實施了擴張的貨幣政策。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爆發之前我們有了很高速的增長,那個高速的增長背景是迅速的工業化和城市化:可是我們進入中高收入的經濟體的時候我們邁向后工業化需要發展服務業,原先的制造業會出現產能過剩就沒有投資機會,而新興的服務業又沒有成長起來,同樣也沒有投資機會,在這個過程中全社會整個實體經濟部門都缺乏投資機會的過程中,我們實施了非常擴張的貨幣金融政策,2009年4萬億不用說,背后對應的是幾十億的信貸擴張。2011年之后雖然貨幣政策開始調整,可是金融政策事實上也是擴張的,我們有很多政策的擴張效應比我們想象中要大得多。比如說2015年一季度開始的地方政府債務置換,債務置換大概置換了10萬億,這個變成了地方政府債同時又釋放出了10萬億的信貸額度,通過銀行貨幣和信用創造的層數又形成了幾十萬億的新增的信貸,直到今年一季度地方政府債務置換開始納入MPA(音)考核,這個過程才被遏制。所以,在實體經濟制造業、服務業都缺乏投資機會的過程中,貨幣信用的擴張大家可以想像一下,這些增長的貨幣信用會去哪兒,肯定會去那些容易引發資產價格泡沫的領域,房地產、股市、債市,我們看到了一系列泡沫的出現和破裂。
我知道在這個階段中,很多學術界的人認為這是凱恩斯主義的錯誤,大家都認為凱恩斯是主張擴張的財政貨幣政策,但是我覺得這些批評凱恩斯主義的人似乎沒有認真地閱讀過凱恩斯著名的著作《通論》,我推薦的第一本書是凱恩斯在上世紀30年代寫的《通論》,他在最后一章說得很清楚,雖然他在前面說對經濟的需要擴張財政政策,以避免高失業帶來的危害。他在最后一章說經濟蕭條的根本是投資邊際效應底下,以至于貨幣政策擴張也無法解決問題,核心的問題是經濟的供給層面,所以他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我建議大家可以讀一下這本書。2009年以來的金融亂象出現的第二個背景是貨幣信用的極度擴張,我形容為全社會干金融,全金融行業干銀行,新出現的各種非銀行金融機構比如說信托資產規模翻了6倍,保險翻了3到5倍,其他的基金子公司的專戶,券商的各種通道業務都翻了好多倍,這些新增長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出了什么事,我們出了大資管時代錢去哪兒了,我們分析了以后,發現大部分都投向了房地產、金融機構和金融市場,他們干的都是信用的投放,所以我推薦第二本書就是美國著名經濟學家格里和肖寫的《金融理論貨幣》,他分析了非金融機構是如何像銀行一樣創造金融貨幣的。非金融部門也在創造貨幣和信用,類似于我們的地方融資平臺一樣,類似于所謂的政府引導基金一樣,他們干的都是金融的事情。
第三個大的原因,就是在貨幣信用擴張的過程中,我們全社會彌漫著嚴重的軟預算約束和道德風險,現在在提金融要回歸本源,有的人說金融要脫虛向實,從虛擬經濟轉向實體經濟,有些人認為虛擬經濟是馬克思的觀點,實際上馬克思從來沒有說過這么一句話,馬克思在《資本論》中只談過虛擬資本,什么是虛擬資本就是各種信用創造活動。這種信用創造活動,馬克思認為在推動資本主義經濟繁榮的過程中,它也產生了很多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問題馬克思認為就是銀行家、這種股份公司的經理他們作為代理人就沒有好好地用錢,他們借了錢就不想還,馬克思說最嚴重的問題是信用被他們當做自己的私人資本在使用。2009年以來,貨幣信用的泛濫,大量的融資,這些借錢的人,這些借錢的機構包括各種地方融資平臺,他們借了錢想還嗎?他們不想還,這就是嚴重的軟預算約束,在這種嚴重的軟預算約束下,債務融資規模的上升就蘊含著風險,蘊含著危機,實際上杠桿率并沒有高和低的標準,最重要的是高杠桿上升的軟預算約束和道德風險。我推薦的是2002年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轉型和經濟學》,作者是美國加州伯克利分校的羅南教授,他就分析了轉型經濟中彌漫著大量的軟預算約束和道德風險,在這種情況下金融自由化會導致資源的進一步的嚴重的錯配。謝謝!
主持人曾剛:你的彩蛋給得太早了,本來我們是想談完了之后才分享書的。我理解是兩個方面,第一是不太適宜的宏觀政策,還有不完善的制度和預算軟約束,未來我們要回歸的話,宏觀上是不是要著手做事情。接下來有請民生銀行的溫彬首席談談您的觀點。
溫彬: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了未來一段時間金融的三項主要任務,第一項是服務實體經濟,毫無疑問這是抓住了當前問題的主要方面。應該說金融和實體經濟的關系,二者之間應該是良性互動的,應該說是經濟好金融則好,當然金融對經濟也會有反作用和支撐力。從金融業來看,應該說過去十多年特別是以2003年底,以中行、建行進行注資股份制改革為起點,過去十多年來中國的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取得的成績應該是舉世矚目的。到今年上半年,整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超過了240萬億,是GDP的3.5倍的規模,在全球1000家大銀行中前10家核心資本排名,我們工農中建有四家是中資銀行,現在銀行業的資產規模是全球各個經濟體中規模最大的。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業取得的成績應該是令人矚目的。當然如果說取得這么快的發展,除了由于進行股份制改革帶來的市場化,帶來的金融業競爭能力和效率的提升之外,很重要的一點都不否認的是中國金融業取得的成績是離不開中國經濟過去10多年的快速成長,經濟好則金融好,這個前提是沒有問題的。
為什么大家反而對金融業提出了更多的質疑?包括強調金融業回歸本源服務于實體經濟呢?是因為這幾年金融業出現了過度的信用的繁榮,出現了泡沫化的增長,討論的幾個數據也可以看到,去年末整個中國金融業的增長值占GDP的比重達到了8.35%,比十年前大約提高了1倍。什么下降了?是制造業,服務實體經濟核心是服務制造業,制造業10年前對GDP的貢獻大概是在43%,現在已經下降到了38%,制造業的回落導致了金融業和制造業、實體經濟出現了翹翹板的關系,一方面制造業的競爭力包括資金融資的成本、融資難都是在增加的,另一塊金融業對經濟的貢獻快速地上升。本身來說,這也是代表了中國經濟結構轉型的方向,我們二產的占比要下降,服務業特別是高端服務業,包括金融業的占比上升是一個重要的方向。問題是金融結構出現了問題,金融業的繁榮是因為地產等擴張導致的。相反廣大的中小企業包括實體制造業方面則近幾年來一直受到了融資難、融資貴的困惑。一方面是我們強大的金融,另一方面對支持經濟的核心的金融方面的制約是比較大的。而且我們發現,金融業在這幾年的擴張過程中也出現了泡沫化或者說自娛自樂的情況,主要也是體現在今年以來對金融業特別是銀行業的治理整頓,包括三三四,三違反三套利四不當的行為,隨著制造業的回報率的下降,一方面金融業自身在繁衍擴張,另外大量的實體經濟的資金到了金融業。金融業目前在表外業務、影子銀行、同業理財是爆炸式的增長,這又出現了金融自身的空斷現象。比如在一些大的金融機構獲得融資的便利性之后,自身并沒有真正地投到實體,而是購買了中小金融機構的同業存單。中小金融機構的投入存單也沒有投入到實體而是自己進行了委外投入了私募,或者是購買了貨幣基金,貨幣基金其中一塊又買了金融機構的存單,這導致了金融交易層面的快速的擴張,這塊顯然是對金融業的增長值提供的貢獻,但并沒有真正地流動。最終私募基金在購買債券的時候,本身可能也最終地流到了實體經濟,但確實是拉長了鏈條,一些為了獲得更高的金融交易收益,通過加杠桿的方式不斷地使金融交易的規模越來越大。這樣不僅使金融自身面臨著風險,對實體經濟也帶來了傷害。全國金融工作會議提出的金融要回歸本源,其核心是要使金融在擴張的過程中要有相應的監管和制約,這也是看到了從去年開始,央行提出了MPA宏觀審慎考核,把銀行的表內和表外統一地納入了廣義的范疇,約束金融機構規模的擴張,同時近期提出到明年一季度開始對5000億規模以上的金融機構發行的一年期以下的同業存單納入到同類信貸的口徑,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金融機構的杠桿行為,最終的目的是通過規范金融業的良性的發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實現習總書記提出來的目標就是金融活實體活金融穩則經濟穩。最終的目標是實現經濟和金融的良性互動。這大概是我的理解。
主持人曾剛:謝謝!第二輪問題我想要回歸一下,接下來就是增加回歸的問題,回歸實際上不是簡單地把重心轉到制造業或者是完成了,實際上不是這么簡單的,它一定要發展,因為實體經濟在變化,一方面講到的制造業的調整現在還沒有結束,胡總是專門做不良資產處置的,對中國傳統行業的信用風險有非常深刻的理解,到目前為止這個壓力依然還存在。另一方面新的經濟在不斷地增長,我們看到了服務業在迅速增長,消費占比也在迅速地上升。這個領域銀行目前沒有過多地切入,現在騰訊的一個手游《王者榮耀》掙的錢比我們很多的上市公司還要多,它是不是實體經濟呢?我們要如何支持實體經濟呢?一方面傳統在調整,新的在起來,我們要支持實體經濟的調整,金融業有什么好的想法或者是做法呢?還是從胡總開始談一些簡單的建議。
胡建忠:謝謝主持人,這也是一個比較大的話題,這是金融業和實體都非常關注的話題。我想最主要的是,因為銀行是一個經營貨幣、輸出信用的企業,金融業是一個高風險的行業,它決定干一件事,首先基本的要求是要保證安全、保證流動、保證效益,這是一個基本的選擇。這幾年銀行業避實就虛也罷,前面的幾位教授都說得非常對,魯教授講的金融業對實體的支持,在最初的階段和中間的階段,在上一個和再上一個周期力度是非常大的。為什么金融會退出呢?兩方面的原因,有金融逐利的原因也有實體的原因。我覺得第一,實體自身要把內功練好,自身要給自己長臉,自身把實體企業搞好,為銀行提供一個好的企業,能夠為銀行提供一個好的項目,在這個狀態下,金融體系不是沒有資金給你而是不敢給你,這是經濟決定金融的,如果經濟的基本量做好,金融本身是沒有辦法支持的。另一方面,銀行怎么樣支持經濟的發展,我理解也是兩個方面,一個是監管一個是銀行自身。我們現在的監管政策是統一的,是一貫的。舉一個例子,我們對所有貸款的權重風險系數并沒有分出來虛擬是多少,實體是多少,占用資本、消耗資本做同業消耗的資本要少得多,做實體消耗的資本要多得多,做第三產業沒有抵押和風險管制措施資本消耗更多。同樣的資本做不同的金融產品杠桿不一樣,做大規模不一樣。這就要求在回歸本源的大背景下,監管當局也要考慮這個問題,就是給不同的金融產品,給不同的領域和不同的貸款方式賦予更加清晰、更加細致的風險權重系數,監管當局要引導金融企業向實體轉變。再者,監管部門要對交叉的金融產品要穿透,對同業在一定的范疇內,魯教授還提到了一個好觀點,房地產超過一定的比例就不是實業而是金融了。同業在任何的國家都是正常的,小銀行的資產通過大銀行也是通過同業來收購的,同業超過一定比例的時候,就應該給它更高的權重風險系數,給它更高的資本占用。交叉產品中的非標產品應該和貸款一樣,來計量資本積極撥備。第二個層面是商業銀行自身,自身的自娛自樂自己這個圈子轉是不能持續的,一個階段還是可以的。你在做同業做大量的表外,把資產轉入,因為整個社會來講,只有實體是最主要的財富創造部門,其他部門都是分割社會平均利潤的,要撇開實體不支持,最終也會把金融體系毀掉,把根基毀掉,銀行這一點還是清楚的,銀行還是愿意去支持實體經濟的,在好的監管政策下,在自彈自唱沒有長期持續的生命力的情況下,銀行自身是有選擇性地支持實體經濟。
我們的裝備制造業的不良率大概是38%,批發零售業的不良率大概是26%,個人的貸款這塊和個體工商戶的貸款不良率大概是16%,因為我們在算不同行業的違約概率來看,看為什么銀行不往這個行業放,因為違約損失率和概率太高了。傳統的行業支持現在國家也是出政策,通過債轉股的方式,通過降低企業杠桿率的方式,通過騰挪的方式來支持傳統企業輕裝上陣,新興企業銀行要不斷地創新產品和服務,給這些新興的產業提供高附加值的金融服務,這樣產生了一個互動,最后形成了共贏。我的理解是這樣的。
主持人曾剛:謝謝胡從提了很多好的建議,我個人覺得比較好的實際上是關于監管的優化的建議,我覺得確實是值得考慮的,現在我們更多考慮的是機構層面的問題,考慮的監管套利的結果、行為本身的不合規,實際上從目前來看,實踐中確實也存在著支持實體經濟尤其是傳統的實體經濟在表內支持的成本是比較高的,你講到了信用風險,加上風險資產權重的計算,未來確實是可以去考慮在監管層面上制度上更加優化,至少讓我們銀行在做小微企業沒有抵押貸款的時候,在表內做的時候和其他的貸款相比較,或者和其他的模式相比較的情況下,監管的成本應該是一致的,或者說要更低的,這樣能體現出政策上的引導?,F在來講傳統的主流渠道的引導確實是比較高,這也導致了行為的規范,我覺得這是非常好的建議。接下來有請朱院長來談談,您剛才基本上談到了關于行業實體結構轉化的問題,能不能再大范圍地看我們怎么支持中國經濟結構的升級和調整。
朱寧:謝謝曾教授我想從兩個方面來討論這個話題,一個方面我想講一下金融回歸本源要服務實體經濟,再想一下金融最開始的本源,無論是我們所講的銀行還是所講的私人銀行,甚至是資本市場也好,金融主要是克服兩個很大的問題,第一是想要克服信息的不對稱性,第二是想克服一下資金在不同時點之間的交流或者是資金的資源不同的時點和不同的地域間的分配。我覺得回到這兩個本源來講,我想講這兩年都非?;馃岬脑掝},既可以把它當做是金融重要的發展方向,也很可能會成為這段時間金融調整和金融整治主要關注的領域:
第一是金融科技或者說互聯網金融。我覺得從最開始國內提到互聯網金融,兩年前有一種爭論是叫互聯網金融還是金融互聯網,很大成講的是科技的進步如何能幫助銀行在改善自己的業務的同時,更好地回歸自己的本源,更高地服務自己能服務的對象。這又牽出了另外我想談的話題就是普惠金融,利用互聯網在技術上的優勢,觸及面的廣度,從技術和涵蓋的層面,顛覆了我們在傳統金融領域和行業發展的過程中沒有關注到和服務到社會上急需得到金融行業服務和關照的領域,這點是我們利用技術進步達到整個金融的業態和金融業務的一個重要的發展。這個意義來講,我覺得大的方向是鼓勵金融科技的發展,鼓勵金融科技在發展的過程中,對整個全社會上沒有得到金融行業更好服務的提供普惠金融(的行業)來說是非常好的全球化的進程。
再看一這段時間我們對金融的創新或者對金融亂象進行整治之后,發現對金融科技可以采取不同的看法,覺得這是金融的攪局者。金融行業和實體經濟這兩者結合的地方,金融是一個生態環境,而不是一個具體的業態,不是一個具體的機構,這個生態環境是說金融是生態環境的組成部分,但另外一個和它互為表里相互依賴的是實體經濟或者至少是實體經濟的某一個部類。過去一段時間,我們國內無論是小貸平臺或者是互聯網網貸平臺,眾籌的平臺以及第三方支付以及和第三方支付相關的互聯網投資的平臺,看到在很大程度上確實有越來越多的人得到了金融行業的服務,確實金融已經回歸了本源,是為實體經濟服務和絕大多數社會經濟的參與者服務。背面就是解釋了金融為什么再往前走一步,究竟平衡和界限把握在什么地方?無論是前段時間云南泛亞(音)的事件,講到e租寶,再講到和互聯網更相關的沒有到整個平臺層面可是在某個具體的案例層面出現的亂象或者是引發了社會不穩定因素的一些活動,其背后有些并沒有采取到金融科技或者是科技金融的創新的部分。往往騙局還是采取的古老的龐氏騙局的做法?,F在我們一行三會都有投資者保護局和消費者保護局,我們要看到全社會對金融的投資的理念和意識上一直是處在初級階段。我們應該提升對整個社會對金融的理解和素養。
第二點,我們講到了預算軟約束或者是在剛性泡沫中的剛性兌付,我們央行的行長也講了剛性兌付對金融體系中資源的扭曲和風險的放大,從這個角度來講,金融行業有很多的亂象,這點是一個事實,究竟這個板子應該打在誰的身上?是金融從業人員的身上還是打到金融從業人員的參與者的身上,還是很重要的金融行業的參與者還是監管者的身上,大家都有不可推卸的責任。我覺得在講到整個金融的進一步的轉型或者是回歸的過程中,有一點非常重要,金融和監管者的關系,是對整個金融行業的價值的取向、發展的方向、風險的規避能力等都有不可分割的關系。再贅述一句,中國的金融監管體系經過了過去20多年的演進和發展,一直在高速地進步和演化之中,這里面有一個很重要的社會各界都在反復呼吁的一個方向或者是改革的趨勢,就是我們要逐漸地從主體監管向功能監管來轉型。所謂的主體監管我先認定是一個銀行,是一個保險公司或者是證券公司,所謂的功能監管是我不管你叫什么名字,不管是是互聯網金融還是傳統金融,只要是從事金融相關的業務我就要當成資產公司來管理。對監管套利的監控和防范,是我們今后進一步回歸金融本源過程中特別重要的一點。一方面,金融機構在進行合理的或者是合適的、適當的創新的時候,給他們指明了一個正確的方向,另一方面我們開了這個正路,也堵住了一些利用監管套利利用不同監管主體之間的監管標準的不同,利用某些機構正好落在監管的縫隙中沒有受到監管的機會,野蠻生長,對現有的機制既是反思也是回歸更是健康的發展。
主持人曾剛:謝謝朱院長,他談到了很多銀行發展的痛點,如何更好地用金融科技服務長尾客戶,這也是一個難點,我們各個行都有很好的實踐,待會兒再跟大家介紹。接下來有請丁院長談談怎么發展能更好地回歸。
丁志杰:金融亂象表現在現在,可是問題是過去累積的。追溯過去應該看看是什么造成了今天的金融的亂象,這個尤為關鍵,這個容易被我們所忽略,盡管主持人說要簡短可是我還想打一個比方,過去大家認為金融發展對經濟社會有更大的支持作用,也是中國由經濟大國到強國的重要的一個牽動力,但是我們最后反而發覺過去幾年金融對實體經濟支持不足,這并不是投入的信貸不多,但可能帶來了更高的融資的成本以及融資的有效需求得不到滿足。這就好比一個孩子,父母都是望子成龍的,突然發覺過了一段時間這個孩子變壞了,沾染了很多不良的習慣,也就是說金融現在變成了一個壞孩子,這個板子到底打在誰的身上?比如說中國現在的高杠桿的承擔者地方政府的主要表現和國有企業的表現,到底是這個孩子自身的原因還是老師的原因?現在我們的金融去杠桿,說明可能是老師的原因,后來我們講到監管的問題,可是我們沒有講是監管者的問題,而是說在真空地帶。那么這與老師和家長的監管不力有關。說是游戲,可是有沒有父母的關系。一個孩子的變成外因很多,可是家庭的因素更多。比如說我們現在看亂象,比如說國有企業和地方政府,過去一樣是預算軟約束,十八大以后這種沖動是有所收斂的,過去問題很大現在變好了為什么杠桿越來越高,問題越來越嚴重?
第二個角度,我們說金融,銀行這幾年的風險的防范乃至于制度建設越來越完善,已經形成了現代化的銀行,它的問題的產生我覺得就是環境。這相當于父母出問題了,這說明了的環境發生了變化,也就是國際金融危機。發達國家提出了量化寬松,釋放出的流動性大部分流到了中國來了,變成了中國的外匯儲備,事實上就是投放基礎貨幣,我們的基礎貨幣是30萬億,在危機已經迅速地漲到了這個數額。這是什么概念?我們通過貨幣化的方法獲得了外匯儲備,而貨幣化把相關的成本轉嫁到金融體系,金融體系不可能承擔的又轉嫁到實體經濟。所以我做了一個基本的測算,我創造了一個新的名詞叫“基礎貨幣稅”。如果說買美元投放到基礎貨幣,現在銀行各種融資便利替代很多,工商銀行是最賺錢的銀行,是2000多億,人民銀行過去都在四五千億,相當于是兩三個工行,可是也沒有賺到錢。這是通過龐大的存款準備金實現的,這個轉移就造成了問題。大家可以觀察到,中國過去資本大量流入、資本過度流入的時候,中國的利率不是下降的,而是不斷上升的。在這個過程中中國的杠桿也在上升,經濟下行利率上升的時候,我們的杠桿加大了。整個來看我們對過去確實要反思,過去的金融發展模式就是一個龐氏騙局。我們做了一個研究,2000年以后中國有兩次加杠桿,一次是02年到05年那時候中國經濟是上行,這是合理的?,F在恰恰相反,我覺得這是外因,國際金融危機改變了中國的貨幣金融的生態。
第二個因素,這與互聯網金融或者新的金融業態的出現是有關的。中國的金融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在不斷的上升,這說明牌照的價值是在不斷上升的。過去我們的銀行體系盡管有很多家,可是我們是事實上的“卡特”,大家都按照央行的規定,前幾年我們還是存款比較多,誰存款多誰的利潤就比較多?,F在我們對這個問題沒有過去那么急迫了,因為我們知道第三方支付特別是余額寶出現了以后,最高可以支付7%的利率。這樣有一個“外敵”的入侵,我們的理財產品就出現了。這出現的一個結果是,把潛在的牌照的特許全價值顯性化了,所以從某種角度,我覺得它不是根源,而是使里面的內因都激發出來了。這兩個因素一出現,過去的金融亂象表面有很多的同業、理財,嵌套,規避監管,出現了一些矛盾的現象,中國是高利率高利差,這是大家不可否認的,正是因為有高的利差才能容納更強的融資鏈條。高利差和資本的流入是有關的,基本上是由它決定的。
我們知道中國融資難還融資貴,你說一個飯店的菜又難吃還貴不是倒閉嗎?還有是錢多錢貴,我們講物以希為貴,后來我們因為錢多所以貴,這就是龐氏騙局。我明天演講的主題是“去杠桿的第三只箭”,貨幣去杠桿,一定要多管齊下,大家都朝著一個目標來解決我們過去造成現在這個問題,由壞學生變成好學生不僅需要自身改變,父母每天按著他學習是不管用的,這種孩子即便上了大學哪怕是上北大也是混下來的。這需要學生、家長、老師共同努力才能改變這種情況。我們過去有金融去杠桿,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現在又強調國有企業去杠桿以及僵尸企業的處理問題。還有一個問題,貨幣也應該在去杠桿的過程中發揮它應有的作用。謝謝!
主持人曾剛:講得非常好,有機會我們再詳細地闡述,接下來請魯博士再介紹一下您的觀點。
魯政委:我覺得從回歸本源來講,其實我自己的理解恐怕要做到四個堅持,當然這四個堅持要做好本身并不容易。
第一,堅持合規至上,也就是說合規是第一位的。我想說到合規至上,首先要理解經濟新常態跟過去是不一樣的,也就是說在過去的10年里,我們至少從2000年一直差不多到2011年中國的經濟都經歷了一個非常高速的增長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像剛才丁院長講的我們的貨幣經歷了快速的擴張。實際上你只要跟上貨幣的擴張速度,這個銀行的增長都很快,當然有的人比貨幣跑得更快,這就了不得了。這種時代恐怕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大家要充分地意識到這一點,無論是規模還是利潤,過去幾年中線性的外推不應該成為銀行金融計劃制定的一種方法。如果做到了這一點我們相信我們就可以做到一個結果,可以很好地控制好杠桿的水平,因為站在金融要掙錢(的角度),其實歸根到底只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承擔更多的信用風險,一種是更高的杠桿。離開了這兩種方法沒有其他的方法可以掙錢。所以,一旦你放棄了這個不切實際的快速的目標,我想你的杠桿就可以控制好,你的信用風險就可以控制好,這是第一點,堅持合規至上,實際上這也是這一輪金融工作會議講的我們要去杠桿。
第二,堅持服務為本。也就是說,像剛才朱院長講的,其實銀行本質上是一種服務業,所以,我們要根據企業的特點,根據他們的需要提供綜合性的融資服務。但我這里說的提供綜合性的融資服務并不是說銀行要大包大攬,需要什么都要銀行自己來給,有很多的融資方式銀行給不了,沒關系給不了我可以提供財務建議,給你介紹,我想這個是可以做得到的。
第三,要做好普惠金融。當然我覺得普惠金融討論到現在其實有一些概念也還沒有充分地討論清楚,到底是說關注進的可及性還是說它的廉價性。可及性是說反正每個人享用都可以夠得著,但這并不以為著你可以用得起。最近的一個新聞報道其實給了我很大的振動,說一些地方在推無現金的時候,有人去買東西對方說我不收現金這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一直在說金融科技,有利于普惠金融,我想這件事上走到了普惠的反面,一部手機也不便宜,如果我要是買不起這個手機呢?如果我是老頭根本看不清這個屏幕呢?我只認識毛主席呢?你不接受現金嗎?所以我想,傳統的銀行有很多的網點,它能夠解決金融的科技所沒有辦法達到的普惠金融的另外的一面,你可以到我們柜臺來,幫你解決這個問題。而在最近的幾年,銀行開始更多地推它的社區化,也就是社區銀行,過去要走很遠,過去你上班的時候他不在,現在你下班的時候他還開著,我想這個方面銀行都可以做更多的努力。這是第二個方面。
第三,堅持專業為先。我覺得我們要認真地研究國際的產業的演進的規律,也就是我們經常說中國現在走的路跟人家不一樣,其實還有相當部分是相似的,如果說有什么不同的話,恐怕就是新技術的條件下所帶來的一些產業出現了不同于傳統的特征,也就是說過去在西方沒有見過的,如果是這樣我覺得其實都依賴于我們對這些行業的專業的判斷。其實,從2015年下半年也就是6月之后出現了一波資產荒,當所有人都談資產荒的時候,典型地表明了我們對我們的客戶缺乏專業的認識,資產荒不是說沒有資產,而是一眼看過去很放心的收益都很低沒法兒覆蓋資金成本,收益很高的都不敢干,你沒有專業的判斷嗎?沒有研究嗎?如果你有都是不荒的,你都能找到跟你的負債成本相匹配的資產,只是你不具備那樣子的能力。所以這說明,我們如果在這方面專業的判斷得以提高,能夠準確地為信用風險定價,我們是能夠收獲相應的溢價的,我們是能夠把握好信貸的投向的,用好信貸的增量同時盤活它的存量。所以我們要堅持專業為先。
第四,我們要堅持生態為養,整個的金融生態既指我給錢的人也指融資人也就是用錢的人,既指銀行、證券、保險、私募、VC、PE等機構,站在銀行的角度,到目前為止我們都說要從機構監管轉向業務監管,轉向行為監管,可是我們對業務、對行為從來都沒有清楚地定義過,這個導致了一些監管仍然沒有辦法做到,比如說,什么叫證券?比如說什么叫銀行?我現在回到自己所在的行業銀行來講,銀行能夠作為一個獨立的行業存在,它一定有區別于其他金融業態的性別特征,只有它有這個“器官”其他都沒有,你們知道是什么嗎?不是融資是存款。銀行是唯一可以吸收公眾存款的機構,其他任何機構理論上都不應該有這樣的資格,除非你被合法地授予銀行牌照。緊接著我們就應該定義什么叫存款,你覺得是不言自明的是嗎?其實不是這樣的,什么叫存款我們國家從來沒有定義過,但是歐盟對存款有一個非常好的定義,存款,它是一種負債,而這種負債是需要償還的。那好,我想問你,你充在互聯網金融的某些賬戶里面的錢,你們所有人都可以開這樣的賬戶,80塊錢永遠都不花隨時有權利可以取出,它是存款,如果是存款應該用銀行的標準加以監管嗎?可是我們現在用銀行的標準管著它了嗎?我再要問,我們現在看到大量的宣傳說你干嗎要把錢存在銀行,存款的利率多低啊?買我互聯網金融的產品我比它高很多,放在成熟的市場經濟中這就是一種違規的宣傳,在美國如果發一個CD,如果要發一個金融債都要寫清楚,這個CD是否被存款保險所覆蓋,這種互聯網金融的產品隨便把它跟存款比,受存款保險制度覆蓋嗎?你說了嗎?沒有說是不是違規行為?這種行為我們規范了它了把什么叫不要誤導消費者,什么叫我要給消費者充分的信息披露?見諸于我們的日常生活,所以我們還有很多的東西要做。
不然的話,你不下水你不改變,它來改變你,你不下水它來潑水給你,所以回歸本源不僅要銀行回歸本源,所有的社會角色每個人都應該回歸自己,男人不能想當女人,女人不能想當男人,否則社會就亂套了。由于銀行的主要的功能和特殊的性質,只能進行債務性的融資,包括股票質押,并不是在做股權融資,銀行仍然只在一個比較小的范圍內,如果需要降杠桿或者未來需要更多的股權融資發展的同時,意味著我們需要進一步向前發展的動力。
第三個方面,對用錢人那一方預算的硬約束是比較重要的,這是產生龐氏的根源,搞到最后是不能實現的。所以我覺得,這點恐怕給我們未來的改革其實提出了一個比較高的也可以說是比較基本的要求。
主持人曾剛:謝謝政委講得非常好。現在很多的東西實際上在于我們風險能模糊,實質上就是剛兌或者是風險的錯配是非常重要的,剛才政委提到的問題非常重要,希望有關部門能充分地重視。接下來請殷首席來介紹一下您的想法。
殷劍峰:現在強調金融回歸本源,金融為什么不能回歸本源呢?是因為我們的本源和經濟體在發生很深刻的變化,這使得金融行業非常不適應。經濟體第一個變化是從GDP的需求結構來看,從高投資、高經濟增長轉向了以消費為主導的增本增速的發展階段。在高投資的時期,我們知道那個銀行業發放貸款非常容易,給基建、房地產鐵、工、基有比較高的抵押,以消費為主導的經濟中,銀行變得很不適應。其一,原先在高投資高儲蓄的階段,銀行的存款非常便宜,中國居民的儲蓄主要是存在銀行,但現在居民的儲蓄率從2011年開始出現了趨勢性的下降,導致的第一個結果是商業銀行在負債業務中,在資金來源中大銀行的概念,居民儲蓄存款已經下降到只有30%,比企業存款還要少。不知道企業存款跟居民存款的性質是不一樣的,企業存款是可以通過信用創造出來的,銀行發一筆存款給企業,企業反存到銀行就可以變成存款。所以銀行面臨一個問題,怎么穩定資金來源,怎么穩定儲蓄存款,所以存款實際上變成了一個銀行業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消費時代來臨的時候,面臨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來服務這些消費者,以前銀行服務的對象主要是企業,現在如何服務消費者?有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要為積累了大量財富的消費者提供理財業務,這里面就涉及到很多的問題,比如說銀行理財的剛兌要打破,反過來向有一些問題未必是對的,比如說銀行業為老百姓提供了具有剛性兌付的理財,是銀行業為老百姓提供的公共品服務,對老百姓來說福利是增加的,怎么能發展理財業務?另外如何能為這些消費者提供可得的便宜的信貸,這是銀行從負債業務、資產業務、中間業務來看面臨著這么一個問題。經濟出現的第二個重要的變化,現在是服務業為主導的經濟體,這么一個過程中銀行業如何服務服務業是很重要的,比如說曾剛博士說到的手游,這算不算實體經濟,很多人是沒有想清楚的。古典經濟學家包括馬克思在內的人特別強調物質生產,只有物質生產才是創造價值的,比方說制造業生產一個汽車是創造價值了,但是手游這是不是創造價值呢?馬克思說,道路養護在今天看來是一個服務業,他說這個是創造價值,因為盡管沒有修新的路可是使得原有的路還要做,但馬克思加鋪這個就不創造價值了。所以這種物質生產以至于形成的實體經濟還是虛擬經濟的對立。按照今天的經濟學來看,價值是來自于創造效用,這就是馬斯洛的需求層次,在經濟發展的初期是衣食,最終是精神的愉悅,這是價值的最終體現。對創造精神愉悅的這些服務業,銀行業很不適應,怎么能夠為這些沒有任何抵押品、質押品的服務業提供服務,最終是發放貸款,銀行很傻眼,一個信貸員不會打手游,怎么可能給手游這樣的行業發放貸款,這是銀行面臨的痛苦。
第三個變化是互聯網,互聯網包括移動互聯網已經支配了經濟活動的各個方面,很多在實際生活中的生產生活系統都在互聯網上有這么一個存在,過去幾年之所以互聯網金融企業起來,互聯網金融企業主要是銀行不適應互聯網時代,在互聯網時代我們已經看到了現在銀行的離柜業務已經達到了90%以上,如何來服務這些互聯網時代的居民企業,是銀行需要改變的一些方面。在這方面最近浙商銀行已經推出了以區塊鏈為技術基礎的企業流動性服務平臺,這在國內外的銀行中都是創新??傊?,銀行業要適應整個經濟發展的變化,這也是一個過程。
主持人曾剛:謝謝很好的介紹也是很好的廣告植入,區塊鏈不僅僅是銀行,很多做供應鏈金融和互聯網的金融機構也都很關注這個領域潛在的空間,謝謝殷首席,接下來請溫首席介紹一下您的觀點。
溫彬:銀行業下一階段服務實體經濟還是要按照國家下個階段的戰略重點來進行。
第一是消費金融。今年上半年開始,其實從前兩年我們的消費對GDP的貢獻已經達到了64%,實際上和西方發達國家也非常接近了,消費的結構和內容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最近最火的《戰狼2》一部電影已經超過了50億的票房,老百姓從衣食住行向文化的更高層面來轉化。消費模式也發生了變化,幾年前馬云和王健林有一個號稱1億的賭局,馬云認為未來10年以后網上購物要超過50%,但王健林始終堅持萬達商場線下的模式還是要占主流,不管未來的10年怎么樣,至少目前來說,我們的網購占社會商品銷售已經達到了18%,而4年前只有11%,可見,我們的網購的發展速度是非??斓?,而且最近G20人認為中國出爐了新四大發明,包括高鐵、共享單車、網購、支付寶。中國消費模式的轉型和升級,其實商業銀行在這個過程中面臨著很大的挑戰。過去商業銀行對按揭、信用卡的支付現在已經面臨著支付的巨大的沖擊,包括了這些電商存在的京東的白條,或者是阿里的“花唄”等等,所以商業銀行面臨著沖擊和戰略上的布局,大銀行也成立了自己的業務布局,可是跟傳統銀行的結合并不明顯。商業銀行如何在這個過程中實現互動,滿足發展趨勢這可能是下一階段要做好消費提供的一個方向。
第二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實際上對傳統的商業銀行就是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成本的問題,一個是風控的問題,過去商業銀行喜歡做大企業,主要是因為成本比較低,而遍布全球的中小企業是我們未來扶植和發展的核心,所以商業銀行等大銀行紛紛設立了普惠金融部,在普惠金融部下如何運用大數據、物聯網等新興的技術和手段,能有效地降低發展普惠金融的成本,這是一個重要的考驗。當然我們也看到了很多的金融機構成立了直銷銀行,這是一個很好的探索,至少在減少物理網點的運營成本方面提供了支持。對應的是風險的控制,過去習慣 擔保和抵押,現在商業銀行面臨著很大的困境,現在講場景金融,從京東上購物可以獲得白條支持,商業銀行是很難介入到其中的,未來的普惠金融商業銀行和第三方場景的結合是做好普惠金融的一個風險的重要的方向。
第三科技金融,商業銀行在傳統扶植金融特別是中小科創企業方面還面臨著障礙,當然制度創先投貸聯動的模式取得了積極的效果,下一階段試點會進行擴維,有利于加大整個商業銀行體系對科創型的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
第四是做好綠色金融,大家也看到了7月份北京的PM2.5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4%點多,也是創了歷史同期的最低,顯然未來的環保和綠色是我們國家的發展的一個大的方向,空間非常巨大,但商業銀行如何在信用評價的體系和流程方面,如何處理綠色信貸的項目,包括我們發行綠色金融債券支持綠色的項目方面,我覺得未來也是有巨大的空間。
綜上所述,這四個方向可能是商業銀行回歸本源、支持實體經濟的幾個重點領域。
主持人曾剛:謝謝溫首席,中國整個經濟互聯網化的方式比其他國家都快很多,尤其是在制度層面上,這意味著對經濟的改造和傳統銀行業的挑戰比其他國家的銀行業來得更大,未來如何創新是我們非常重要的發展的方面。各位嘉賓發言非常精彩,所以時間過得飛快,兩個小時已經過去了,我們分論壇也接近結束了,最后一點點時間再回歸到我們的主題就是書享會,每位嘉賓給大家推薦一到兩本書,剛才朱院長和殷首席都已經推薦過了,你們可以再推薦一下自己寫的書,兩位的著作都非常精彩。我們就一人簡單地一句話。
胡建忠:我是日行一萬步,夜讀一頁書。金融集團的成長歷史是怎么發展起來的,怎么做風險錯配的,我說簡單點,看金融企業的成長,在卡像類似于《摩根財團》,國內的找人不是很多,原來工商銀行的行長楊凱生他也了一本關于他在工商銀行當行長或者在華人資產當總裁的若干的感悟和體會,從人物的傳記和金融的成長史上來看金融怎么搞的。
朱寧:我還是借曾教授的一句話推薦我自己去年的新書《剛性泡沫》還在國內和國際都有一些影響。另外一本書想推薦《大空投》講的是阿根廷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做空的經歷,以及對美國金融危機造成的影響,當然還有電影,是為數不多的有電影的金融著作。
丁志杰:我要再補充一點關于互聯網金融的作用,應該說互聯網金融新業態應該說對原有的體系是外敵入侵,中國金融牌照的價值高,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ヂ摼W金融這個新業態的出現,時間上打破了原有的低效率的均衡使得問題暴露出來,所以新的金融業態應該是正視金融體系現有的問題,完善金融的體制和機制,使金融和體制的關系更融洽。
推薦書我想推薦兩本,兩本書我記得書名,《五百年的西游金融史》,還有《1922年到1933年大蕭條》,另外一本是明斯基的《穩定不穩定的經濟》,這對大家理解當下讓我們可以以更長的角度來看金融發展的意義。
魯政委:我同意丁志杰的觀點,要推薦的第一本書是《穩定不穩定的經濟》,這本書是明斯基自己寫的,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大家把危機到來的時候叫“明斯基時刻”。最重要的還不是這個,是我自己讀完之后,我覺得明斯基在這里面對泡沫下了一個非常非常好的定義,什么叫泡沫就是以龐氏騙局的方式把價格推到了不可估計的地步。因為龐氏融資就是杠桿,只要把杠桿控制住就不會有泡沫,所以可以理解從去年到今年為什么這一輪是杠桿為核心,我覺得這個非常關鍵。第二,推薦的一本書,我們講危機可以發生,當然明斯基那本書他很悲觀,他認為無論是怎么監管金融是管不住的,因為本質上是內生與人性,一塊錢賺到錢了,我就投兩塊錢,賠了我再借錢,一直把杠桿加到撐不住。內生于人性的東西就很難辦。我要推薦的一本書是《21世紀金融監管》,作者是凱勒曼,是張曉樸翻譯的,作為對2008年金融危機的反思,對未來的金融往哪里走沒有定位,但他給出了全球主要的監管者對未來的經濟走向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從中財辦主任劉鶴到此前的銀監會的顧問等人對此有推薦,還有張曉璞自己寫的推薦。
殷劍峰:我還要推薦《錢去哪兒了》,如果諸位想了解銀行理財券商資管基金保險等等各種資管的資金是從哪兒來的,到哪兒去了,請大家閱讀這本書。
溫彬:因為現場是做金融的,什么是金融每個人的理解不一樣,政委強調了杠桿的重要性,我的理解,第一是信用、第二是杠桿,信用是無價的、杠桿是有度的。要了解中國金融的現象,我推薦東道主劍峰教授的《錢去哪兒了》。
主持人曾剛:感謝各位嘉賓在臺上智慧的分享以及他們非常經典的文獻的推薦,也感謝我們臺下的黃志凌教授的到場,希望下次聽到您的真知灼見,感謝各位嘉賓!
——結束——
進入【新浪財經股吧】討論
責任編輯:張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