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疆辟壤者
8,馬云:中國電子商務的鋪路人
控制著全球最大的B2B和中國最大的C2C網上交易平臺的馬云,徹底地把英語當成了工具,徹底地執行了“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球的大市場”這個行動理念。
當你的骨骼停止發育的時候,生命的下一個成長故事便是,撐大自己的夢想,然后實現它。是的,不斷進步的社會,永遠會給你這么做的機會和要求。2008年6月,在中國最具權威性的中央電視臺的一檔欄目里,有兩個人擔當了主席評審:一個是柳傳志,在中國,柳傳志被尊敬為商業教父。而坐在柳身邊的,則是一位年輕后生,在聚光燈下,柳經常要身子微微傾向這位長相有些奇特的后生,偶爾還微微耳語 —— 事實上,個性強悍的柳傳志很少這么做。
年輕后生名叫馬云,現任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13年前,他還是中國杭州電子工學院的一位普通教師。13年生命跨度之短,卻令馬云完成了社會角色大跨度的轉移,他養大了他的夢想,生命的價值也隨之膨脹。
對復雜的過程起決定作用的,其實總是簡單的事情。控制著全球最大的B2B(企業對企業)和中國最大的C2C(個人對個人)網上交易平臺的馬云,其實只做了兩件事,徹底地把英語當成了工具,徹底地執行了“東方的智慧、西方的運作、全球的大市場”這個行動理念。
1995年,馬云去了一趟美國,看到了互聯網的趨勢,看到了中國龐大的中小企業支持下的全球貿易的市場的未來,回國后,便對自己未來的人生做了一個決定:做互聯網。隨后,他開始用英語在美國到處講他的阿里巴巴。2005年,他又去了一趟美國,把雅虎中國購入囊中。直到現在,很多人還在把2005年阿里巴巴購并雅虎中國看作為“野心支撐起來的賭博”,其實在西方人的眼中,這似乎是順理成章的事。早在2000年,福布斯就發現馬云,讓他成為50年來第一次獲此殊榮的中國企業家。
現在得到的結果,連他自己都承認,與擅長“說”有關。事實上,他很少說具體的是非,他說的是思想,這些思想在實踐與夢想的龐大空間之內,給人以喘息和興奮的可能。“我能說,我身后的十八羅漢也能做”。現在當然不同了,十八羅漢的身后,已經站著近7000人整天“苦哈哈”地為阿里巴巴的夢想支付著力量。
“男人的胸懷是被無數的委屈給撐大的”。西方人的理念解釋不了這句話的內涵,其實,這也構成了馬云能夠在中國把阿里巴巴做成功的原因之一,而西方人在這個領域卻做不成。
馬云把自信和謙卑一直完美地平衡在自己那副看起來弱小的身子上。你可以相信,他會永遠具備這種能力。這便是屬于他自己的商業領袖的特質。
誰都可以有夢想,不同的是,馬云在身軀不再長大的時候,他很快地具有了夢想控制力。而且,阿里巴巴這個夢想的最終實現,不但成就了中國在互聯網領域的話語權,而且馬云進軍互聯網的這個決定,讓中國擁有了一個互聯網產權。(文_王豐)
9,李書福:人在旅途
他從一開始便遭到嘲笑,產業政策對民企造整車的限制猶如銅墻鐵壁,而他的突圍舉動,曾被認為是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
45歲的李書福已經是全國政協委員,到政策部門溝通應該相當方便了,不像八九年前那樣,拎著一個舊包去機械部申請汽車生產許可證,連大門都進不去。在中國汽車業的公司建制中,如果說國有控股公司和中外合資公司是名正言順的正規軍、集團軍的話,那么,李書福創辦的吉利汽車公司,只是一家草根團練:他總是以浙江農民自居,雖然吉利號稱是中國第一家民營汽車企業,但它2007年銷售的18萬輛中低檔轎車,只及該年度中國汽車總銷量的2%.但是他身上正承載著轉型時期的民間商業力量。他自小種下的造轎車的情結,在他能造摩托車的時候已經極度膨脹得近乎偏執,不惜押上自己的全部身家去造車。他從一開始便遭到嘲笑,汽車產業政策對民營企業造整車的限制猶如銅墻鐵壁,而他試圖從這個體制突圍的“狂妄”舉動,被認為蚍蜉撼大樹,不自量力。除了倔強,李書福也閃現商人的靈活性,他迂回地尋求合法性外衣,甚至想出和地方監獄合作,終于第一個沖破了中國汽車業的國有控股-中外合資體制,建立起汽車業的第一支民營力量。
在技術力量上,李書福也始終遭受嘲笑,盡管吉利已經能一口氣推出二十多款新車,也造出了跑車。他在公眾場合不說冠冕堂皇的說辭,而喜歡心直口快,講吉利將能如何成功,而那些國際大公司將出現這個那個問題。
在李書福眼里,吉利是個“世界汽車嬰兒”,終究要和世界大公司比高低,比如2015年要做到150萬輛,其中大部分銷往國外。
他從來不為自己所受的嘲笑辯解。
他在百感交集時也寫詩,在一首《人在旅途》中,他寫道:不低頭不認輸/擦干淚堅持住/該受的苦我來受/該走的路我清楚。(文_陳標杰)
10,田溯寧:增量創新者
人們很難找出像他這樣橫跨不同背景的人才了。與政府、運營商、國外投資者、初創企業多方豪杰共事的經歷,讓他本身就成為一個平臺。
田溯寧的大女兒和二女兒,“中間名”分別是Wan和Lan,即英文“廣域網”和“局域網”的縮寫,他對網絡和技術的激情,可見一斑。這位1993年開始在美國創業的留學生只有一個夢想:把互聯網帶回中國。他創建的亞信公司,躋身中國互聯網的第一批推動者行列。
讓人意外的是,2000年時,田溯寧突然請辭,并投身一家新企業 —— 中國網通。此后,他成為運用國際資本介入中國電信產業的第一人,直至推動網通集團2004年底的上市,并成為網通集團的CEO.在一個被管制的行業、干部環繞的大國企里,如何用市場化的方法運作?這是所有人好奇的問題,而田溯寧給出了創新的答案。在一次媒體采訪中,田溯寧說,中國最偉大的創新者,可能是鄧小平。“他堅持創新,但做了一個妥協,不是全面的改革開放,而是先設立特區,讓一個地方先做起來……這對我是一個非常大的啟發。”
增量路線,是鄧小平給田溯寧的啟發。在2002年之前,田溯寧在網通幾乎無所作為。其間在南方諸省圈地寬帶,卻因網通集團的組建而一度陷于停頓。田溯寧只得嘗試傳統固話業務之外的新路 —— 國際化和寬帶。
在國際化方面,2002年,他促成小網通購亞洲環球電訊,使其成為國內第一個覆蓋泛亞太地區網絡的國際性電信運營商。2005年又促成網通集團10億美元參股電訊盈科,后又引入西班牙電信。
而寬帶的夢想,則是一個私募股權基金的設立。2006年5月,田溯寧辭去中國網通CEO職位,以非執行董事身份負責“中國寬帶產業基金”的管理和運營,其投資者包括中信資本、新聞集團、電訊盈科、網通、WPP等。田強調,這個基金將致力于構建全新的寬帶生態系統。
在中國,人們很難找出像田溯寧這樣橫跨不同背景的人才了。與政府、運營商、國外投資者、初創企業多方豪杰共事的經歷,讓他本身就成為一個平臺。擺脫了龐大國企的束縛,作為私募股權基金這一新勢力領頭人的田溯寧,正在勾畫新的藍圖。(文_黃锫堅)
11,實用主義者 李彥宏
百度的軟實力,可以說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價值觀:只要能獲取市場份額,其他一切都可以讓路。
李彥宏的成功,總讓人不那么信服。百度在中國本土搜索市場的份額,已經遠遠超出Google,但這個事實背后隱藏著哪些故事,李彥宏語焉不詳,業界也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和同輩人相比,他是一個依靠如何做而不是怎么說的人物,他的驕傲隱藏在謙遜、誠懇背后。
雖然華爾街一直以“中國+Google”標簽來理解百度,但李彥宏從不認為自己是一個跟隨者。“我們本就不是看別人怎么做,然后跟隨。而是看市場需求是什么,再找方向。”在技術精英和新聞人眼中,Google的成功不光是市場份額,也是其理念,比如“不作惡”的公司承諾、“20%自由時間”、對云計算等各類前沿技術的推廣等等。而除了攻城略地占領市場,百度幾乎沒有讓精英們感動和言說的東西。這一情形,正如這個憑借廉價商品崛起的大國,盡管已經占領歐美的百貨商店與超市,但那里的人們,并不會給這個所謂的世界工廠投去足夠的敬意和愛慕。軟實力,是中國,同樣也是百度需要補習的課程。
如果說百度也有軟實力,那么它顯然也是一種實用主義的價值觀:只要能獲取市場份額,其他一切都可以讓路。當Google宣稱它的愿景是用最先進的技術“整合全球信息”,而不會人力干預搜索結果的時候;百度則宣稱自己是一家基于技術的新媒體公司,而媒體公司的魔力在于它的編輯力,它知道用戶需要什么,由它來選擇給予用戶什么樣的信息。而現在,百度的搜索結果的位置不僅可以賣給廣告客戶,也可以作為一種股權交換的資源。在市場營銷方面,兩家公司也完全不同。在報紙文章末尾、在暢銷書的拉頁角落,甚至在麥當勞的用餐紙上,你都能看到百度搜索的小字和Logo.這種無所不在的推廣策略,正是中國互聯網公司的競爭鐵律:占領桌面、占領渠道,把競爭對手排除在用戶的視野之外。而谷歌中國,幾乎沒有做過常規的市場推廣。
李彥宏認為,中國互聯網用戶的超大規模,會讓中國公司先于別國遇到問題,因而促成新的解決模式、方法和產品。我們期待著這位市場至上者的下一步。(文_黃锫堅)
12,馬化騰:聊天造就的事業
這是一款為三分之一的中國人所使用甚至是依賴的產品,騰訊發現了中國互聯網的另一個市場。
誰曾夢想過一款產品能為三分之一的中國人口所使用甚至是依賴?連寶潔這樣的日用品公司都不敢做這樣的奢求。但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馬化騰的QQ卻做到了,現在,QQ的注冊用戶數已達4.7億,活躍用戶也已經達到1.8億。這是陳天橋的《傳奇》、馬云的阿里巴巴都無法比擬的群體,基于這個人群的社區更有朝氣,在馬化騰的計劃中,QQ社區將全面覆蓋通訊、娛樂、媒體、商務四個平臺,總之“網民要什么就有什么”。
如果說微軟、谷歌、雅虎、阿里巴巴、百度等企業主要服務于年長的網絡用戶,那么馬化騰的貢獻在于,QQ發掘了一個更年輕的用戶群,而且不乏購買力。而這恰好呼應著中國互聯網這一發展階段的特點:每年新增的3000萬網民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少年,這也是為什么中國互聯網公司的收入構成與美國和韓國都不一樣的原因。在中國,網絡游戲收入比品牌廣告、電子商務、搜索收入都要高出很多,而在美國則是搜索收入最高。
其實,馬化騰一直在試圖以各種方式來獲得突破。“現在我們以QQ客戶端軟件為縱軸,以騰訊網為橫軸,同時參考互動社區和媒體這兩種贏利模式,希望能逐漸向外擴張成為一個同心圓,爭取到更多的高端用戶。”馬化騰熱情洋溢地規劃著騰訊的藍圖,但對目前市場上火熱的視頻卻顯得格外冷靜,“我們曾經花100萬美元購買了英超的比賽,結果只收回來了30萬,賠了70%.所以我現在的想法就是,視頻這東西太燒錢,等大家都奄奄一息的時候我再進入吧。”
馬化騰一直深居簡出,說起話來總少些自如和強勢的姿態,而且總是無法學會沉下臉去批評做錯事的員工,這多少與我們想象中本應叱咤風云的領袖形象有些出入,畢竟他就是那個將網聊從美國拷貝到中國,并且改變了人們生活方式的人。現在,騰訊的許多重要事務都是由總裁或者首席運營官出面,馬化騰自己則有些退居幕后了。(文_鄒瑞霞)
13,南存輝:溫州代言人
溫州人說起南存輝,就像斯坦福的學生們說起創辦Google的布林和佩奇一樣驕傲。
溫州制鞋業自古聞名,青年時代的南存輝就是一個“皮鞋佬”,他的事業也隨著溫州的成長而變化。1984年南存輝和朋友胡成中湊了5萬元,在柳市鎮因陋就簡辦了個“樂清縣求精開關廠”,它后來發展成中國最大的低壓電器制造商:浙江正泰集團。
今天,正泰的產品銷往世界70多個國家和地區,南存輝從小鞋匠變為億萬富翁。他有個著名的“燒一壺水”理論:不燒多壺水,只燒一壺水,一定將這壺水燒開。電氣“這壺水”對正泰來說,還沒燒開,還有空間。不管他本人是否愿意,南存輝已被打上“溫州模式”的標簽。溫州人說起南存輝,就像斯坦福的學生們說起創辦Google的布林和佩奇一樣驕傲。對許多女性來說,他是本地“最具現代企業家氣質的溫州老板”。1998年為吸引“知本”型股東,南存輝推行股權配送制度,即管理入股、技術入股、經營入股。他不斷稀釋個人股權直降到20%.對于南氏家族掌控股份的底線,南存輝認為只要保持在5%左右就夠了。
“南存輝怒斥魏京生”曾是大小報刊的頭條。1999年7月魏京生、吳弘達聲明支持美國洛杉磯地區的國會通過取消給予中國最惠國待遇的提案,身在美國硅谷籌劃建立科研開發機構的南存輝當即寫信給該提案議員羅克馬克,駁斥了關于中國政府不給予民營企業支持的偏見,表示愿意在美國國會和任何場合為此作證。不久,美國眾議院表決否決了該議案。此次事件讓南存輝有了“中國民營經濟代言人”的稱謂。(文_張蕓)
14,王志東:他來自中關村
過往的經歷使他懂得自己控制公司的重要性,而依舊有著良好技術感覺的王志東,相信技術平臺永遠是互聯網的基礎。
王志東身后是谷歌中國總部的鮮艷標志,他選擇背對窗口而坐。這里是王志東的辦公室,一間位于中關村清華科技園的普通房間,它的鄰居們聲名顯赫:Google、微軟、SUN.不過,只有王志東才是地道的中關村人。
1984年17歲的王志東考進北京大學,離開嶺南家鄉的小鎮,第一次來到中關村,之后就一直沒有離開過這里。大學還沒畢業,他就被冠以“軟件天才”的稱號,不過,真正讓王志東成為明星的,則是新浪的創業和上市。2000年時的王志東是中國互聯網的英雄。
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搜狐的張朝陽和網易的丁磊,他們各有特點。張朝陽的商業感覺很好,這使他的身份更容易被人界定為商業人士;丁磊是典型的技術人員,這種特點在多年以后的今天尤為明顯。搜狐的運作很多時候是依靠一連串的商業行為,并購、炒作等等,而網易則依靠網游和郵箱這些技術優勢捍衛自己的地位。不過他們有一點是相同的,出于商人的直覺和技術人員的驕傲,張朝陽和丁磊都把公司的控制權掌握在了自己手上。王志東則與他倆都不同,他的身份一直介于技術人員與職業經理人之間,這種非典型身份為他日后的命運埋下伏筆。
崇尚技術、為人單純,又不得不身處公司權力爭斗漩渦中心的王志東,在2002年年初突然離開一手創建的新浪,使本身就是新浪小股東的他成為資本與情感較量中的悲情人物。
之后,他再次在中關村創業,點擊科技成了他新夢想的起點,過往的經歷使他懂得自己控制公司的重要性,而依舊有著良好技術感覺的王志東相信技術平臺永遠是互聯網的基礎。(文_周紅玉)
15,丁磊:模式并不重要
現在的他,不關心別人的IPO規模,不介意別人的模式,不在乎企業的成長速度。一個企業的好壞,“關鍵在于企業家對一個新的模式的掌控能力是不是比競爭對手更強”。
丁磊現在是一個對生活品質很“較真兒”的人,他抽的雪茄產自巴拿馬,喝的綠茶需要用從浙江老家專門運到廣州的純凈水來泡,他還喜歡到各地游歷人文景觀,對國學的興趣日漸濃厚……
這似乎是很多成功男人的生活路數,但對于這位網易創始人而言,模仿別人無異于一種罪過,尤其涉及到商業運作和財富創造上。2003年成為大陸富豪榜首富的時候,幾乎所有人都認為這對于互聯網泡沫之后的中國IT界是一個好消息,但丁磊卻“不合時宜”地說:首富沒有任何意義;當競爭對手在網游領域嘗試免費模式時,他卻說那是行業的“自掘墳墓”;當所有企業都把融資上市看做目的時,他說那是本末倒置。
企業的本質是什么?丁磊建議還是先讀一讀《基業長青》:“做企業的本質是要為股東、為員工、為消費者、為合作伙伴創造價值,而且要同時滿足這四種人的利益。”所以現在的丁磊不關心別人的IPO規模,不介意別人的模式,不在乎企業的成長速度。
“做企業好比大家在高速公路上開車,雖然大家都能開到時速200公里以上,但你必須明白限速的重要性,通向最安全的方向的方法是:第一不要超速,第二個要把安全帶系好。”丁磊說,評價一個企業的好壞,關鍵在于企業家對一個新的模式的掌控能力是不是比競爭對手更強,就像國外的那句諺語:“潮水退卻后,你就會知道誰在裸泳。”(文_方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