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營銷工具時代:1990-1999(5)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28日 15:35 《新營銷》
此時的中國電信市場,另外幾個值得一提的品牌是TCL、康佳、華為、中興。1999年,它們相繼推出最新研制的國產手機,打破了手機市場境外四大品牌一統天下的格局;華為、中興等國內著名通信設備生產商也同貝爾、朗訊等國際品牌同臺演出。這預示著通信市場民族品牌的崛起。 90年代中期,IT市場營銷在另外一個層面改變了中國市場營銷的結構。1996年,在國內市場以聯想、長城、方正和同創為代表的國產電腦品牌機所占市場份額首次超過國外品牌之后,90年代后期隨著微軟、IBM、ORACLE、SAP等國外著名軟件公司陸續進入中國市場,IT行業市場競爭的重點就由硬件的營銷轉向軟件、網絡和技術服務的營銷。 營銷組織的嬗變 市場經濟的提出與發展,企業發展不斷變化的需求也在這一時期推動了專業營銷機構的產生和發展。“到90年代中期,以何陽、王力為代表的點子公司不再是市場服務機構的唯一形式,專業營銷機構開始出現,加上國際咨詢公司,基本上形成了三方共處的局面。”屈云波談道。 “一個點子賣40萬元”充分顯示了營銷思想的價值。而早在屈云波與何陽一起在中央電視臺二頻道做嘉賓的時候,屈云波就深深體會到專業營銷機構是市場發展的必然。1993年10月,市場營銷碩士屈云波與北京大學、香港理工大學兩位專業人士合伙創立了派力營銷機構,成為我國最早的專業營銷機構之一。之后,他組織中外專家主編市場營銷系列圖書“派力營銷思想庫”,連續數年熱銷。 與此同時,羅蘭貝格、奧美等專業的國際市場營銷和廣告公司開始活躍,中國企業在寶潔、可口可樂等跨國公司的示范下,借助專業機構學習和嘗試專業營銷的理念和方法。 “從1995年到2000年,是專業營銷機構的成長期,長期的普及教育和外資品牌的示范效應促進了專業營銷機構的發展。”屈云波說。即便如此,企業對“外腦”的認識和需求仍停留在初級階段,營銷的市場普及教育任重而道遠。當時,家電等消費品制造業的營銷意識和專業需求比較強烈,如科龍、美的、青島啤酒、承德露露等,它們引領了這個年代的營銷方向。“海爾和小天鵝把服務作為新的賣點并構筑了比較全面的服務體系;科龍在香港上市前更換商標,斥資幾十萬元聘請當時國內最好的VI公司;美的在1997年嘗試與盛世長城合作,當屬國內最早與國際4A公司合作的少數企業之一,從它們身上可以看到90年代中后期營銷的需求和表現。”屈云波指出。 從企業內部的組織架構來看,從1997年開始,中國企業開始在企業內部嘗試建立市場營銷部,為傳統的銷售導向向營銷導向過渡準備了必要的條件。這一時期形成了廣告、公關、市場推廣等一系列市場營銷雛型,也促使企業改變傳統的組織架構,將管理的重心調整到市場營銷管理的軌道上來。 舊體制中的供銷科、銷售科、營業部逐漸被市場部、推廣部、營銷中心和業務策劃部等取代。一些大型企業還設立了按照市場營銷機制運作的專業部門,如市場調研部、廣告宣傳部、新產品開發部、戰略規劃發展部、公關部、售后服務部或客戶服務部等。企業已經意識到以市場為導向改變經營管理體制,是企業發展的最終方向。1992年,上海家化圍繞自己所經營的美加凈、露美、六神等多個品牌,在企業內部實行品牌經理制,這說明中國企業已開始從管理的角度重新審視自己的市場營銷行為。 很難用一句話概括上個世紀90年代中國營銷的特征,它是中國營銷從懵懂到探索的時期。伴隨著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的過渡,中國企業的營銷意識更為明晰,營銷行為更加活躍;理論界、學術界都有相應的改觀;國內專業營銷機構的出現預示著“點子制勝”時代的結束,它們與國際廣告、咨詢公司等一起顯示出“外腦”的威力。在新舊世紀交接之際,互聯網的逐漸普及將營銷推向了一個嶄新的歷史發展階段,成為中國市場營銷變革的又一重要里程碑。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