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不支持Flash
新浪財經

吉利親歷親為的布施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8:35 《中外管理》

  〈 慈善篇 〉

  創新不僅意味著發明,也意味著創造性的行動。如果沒有邁出親歷親為的第一步,吉利的慈善鏈條,也還只停留在盲目“捐贈”的原點。

  吉利親歷親為的布施者

  本刊記者 焦 晶

  早晨8點半,住在陜西山區一個小賓館的小紀打開房門,兩個羞澀的女孩站在門口,腳上沾滿了泥巴。她們是一對剛剛考上大學的姐妹,走了兩個小時的山路趕到這里。

  她們是專程來給小紀送筆的。在前一天的吉利尋訪貧困學生報名現場,小紀倉促之間沒找到筆,她們惦念于心。

  在2006年的這個暑假,還有40多名成員和小紀一樣贏得了這樣的尊重和感激。他們都是吉利汽車集團的工作人員,卻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活躍于湖南、四川、浙江、甘肅、山東、陜西等地的農村。此番的任務不同于平時——負責尋訪當年考上大學卻沒錢上學的貧困學生,將他們納入總額為5000萬元的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吉利教育資助計劃中,資助他們順利求學。

  此前,吉利并不乏慈善之舉,他們為多種助學金提供贊助,資助建立希望學校。但這一次,為什么在捐贈資金的同時,還要如此費心親自尋訪學生,他們的付出是否值得?

  行動創新:找到“貧血者”

  “最開始其實是想培養一批對企業更有感情和責任感的人才,并兼顧幫助貧困學生實現讀書愿望。”作為整個活動的新聞發言人,北京吉利大學執行校長羅曉明毫不隱瞞吉利最初的“私心”。在這一目標下,吉利集團下屬的教育機構——浙江吉利教育中心、北京吉利大學、三亞學院曾一度展開大規模的貧困學生招考、資助活動。

  2006年3月30日,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成立。理事長張保慶與吉利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在人大會議上相遇,后者很快決定為基金會提供5000萬元捐助,立志要幫助1000名大學生。

  好心人有時也并不好當。在此前的各種捐助中,吉利也吃過“苦頭”。

  早在1998年,羅曉明曾和當時的希望工程機構通過電話,當時他們對這種機構還并不很了解,因為覺得中職學生很辛苦也很重要,吉利希望通過希望工程為他們捐助100萬元。

  “你們以為賺了幾個錢,就想花錢揚名啊,希望工程是為小學搞的,現在得到的捐款很多。”對方毫不領情。

  羅曉明一臉傷心地掛了電話,捐錢居然還要求人!

  兩年后,羅曉明再次受到打擊。為了資助貧困學生,吉利設立了一個吉利大學紅字班。給他們認為“吃不起飯的人”免除了生活費、學費等一切費用。結果證明,紅字班里不乏富家孩子。招生匆忙,沒有具體把關致使原有的愛心成為許多人眼里的免費晚餐,并沒達到預期效果。

  這些遭遇促使吉利不斷地堅定決心:親自參與到慈善活動中去!既然捐錢,就把錢用在刀刃上。

  基金會暫時沒有精力一口氣親自尋訪那么多貧困學生。吉利不惜親自出錢、出人、出辦公室,立志要把這5000萬準確地花出去。

  “之所以這么做,還有一個目的也是為了宣傳吉利的文化。吉利在全國各地有上萬職工、數萬學生,希望通過這個辦公室的設立,不斷把自己所做的工作,所了解到的消息匯報給大家,使大家都知道吉利在做什么,同時自己也加入到這樣的公益活動中去。”羅曉明說。

  一場堪稱轟轟烈烈的尋訪活動由此開始。吉利為此發動了強大的媒體攻勢,中國聯通、中國移 動都免費為他們在全國發布短信,教育、民政、全國工商聯等很多機構都前來幫忙。

  “每到一處,先跟當地的政府、教育和民政部門接觸,讓他們推薦貧困的學生。小組成員都覺得符合條件的就通過,若覺得有疑惑就直接到他家里去。”羅曉明說。

  材料收集齊全之后,全部上報到尋訪工作領導小組進行逐一審核,初選的名單報到中國教育發展基金會,由秘書處組織評選,最后確定并通知被資助人后,基金會直接把錢打到他(她)被錄取的學校,以確保專款專用,流程極其嚴謹。

  這一次大規模尋訪,吉利共資助了564名學生。

  “這錢沒用完,今年我們第二輪再用,如果還沒用完就繼續進行,一直到把這5000萬非常好地用出去。”羅曉明說。

  慈善的意外:價值延續

  事實上,這個活動最后對吉利帶來了超出想像的效果。

  吉利集團做的是終端產品——汽車,要賣到普通消費者手中。而對于社會公益事業的參與,顯然大幅度地提升了吉利的企業美譽度。以往常常背負指責的民營汽車企業,由此贏得了公眾更多的好感。而最具說服力的還是數字:2006年,吉利的汽車銷售量猛增到2043萬輛,較之前一年增幅達30%多。

  “產品是帶著一種性格、品質、人文關懷的。具有強烈社會責任感的企業,生產出來的產品更容易受到客戶的擁戴和認可。”羅曉明深有感觸。

  不僅如此,尋訪活動還拉近了員工和企業的距離。平素,員工總容易感覺自己只是打工者,需要忍受老板的盤剝,但對社會事業的共同參與,使他們找到了不同的感覺:我們和老板一樣,都是為這個社會在創造財富。

  如今,吉利大學的近20個學院,有不少都和貧困機構建立了合作資助關系。每年,各個學院的老師和學生都會為這些貧困地區舉辦多種活動:給村里的老人送魚、送肉、送米,給他們的幼兒園、小學義務教授英語,提供各種各樣的法律服務,幫扶對象遍及全國。

  身教重于言教。對于下轄教育機構的吉利集團來說,更能感受到這句話的份量。

  這些收獲很大程度上增強了羅曉明的信心。回想去年,當他們剛剛開始尋訪時,還面臨著懷疑和不解:辦好企業才是本分,干嘛要去捐錢?是不是要圖名?給錢就給錢,干嘛還再多花一份人力?

  還有許多尋訪當地的百姓都不相信天上還能掉餡餅。尋訪老師常常被拒之門外,要反復地解釋,出示證件。而到交通條件極差的現場去核實,也給尋訪增加了很多難度。

  “姐姐啊,向前一步是萬丈深淵,向后一步就一點信號也沒有。”時任尋訪小組總指揮的李夏至今對“下屬”的匯報記憶猶新。而如今,每個學期開學時,她總能收到蜂蜜、鞋墊之類的“土特產”,每一份禮物,都代表一份感激。

  對于受到資助的大學生們,吉利還有著長遠的跟蹤計劃:二者之間簽定了“幫扶協議書”。學生要匯報在學校里的情況,每年兩到三次。匯報包括成績、在學校里的表現等,由學校簽字證明,獲得榮譽也要及時反饋給吉利。在這一過程中,如果吉利發現學生揮霍浪費或不好好學習,就會停止資助。當然,不僅有約束,還有關懷。吉利為此還成立了一個愛心社,立足吉利大學,面向全國學生,力圖為被資助學生營造一個便于互相交流的家。

  就在去年年終,吉利還為這些學生舉辦了新年聯誼會。有二三百人參加,主要是北京地區的學生。他們的多才多藝令吉利的員工頗為動容。“我們將在4年的大學中一直跟蹤到底,甚至是他們工作之后。用我們的工作來證明,這或者是一種成就,或者是教訓。”李夏說。

  “許多學生都表示如果今后有能力,也會參與到資助中。我感覺我們的慈善得到延續了。相信我們做的是對的。”羅曉明說。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下一頁]

發表評論 _COUNT_條
愛問(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