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企業崩潰前后(5)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19日 11:43 《中國商業評論》雜志
企業家危機中的孤獨處境 企業家其實許多時候很悲涼。事業順利的時候,沒有敵人,或者很少敵人。大家都說你好,很多人想要認識你,好像你是英雄、財神。但是,有一天,突然傳出風聲,你的企業出了問題。一下子,朋友就沒了。周圍全是敵人,像一群禿鷲一樣圍著你,希望你倒下去。 企業不是友情的平臺 企業家的孤獨源于認識偏差,把企業視為友誼的平臺,其實企業更是一個交易的平臺。在某種程度上說,朋友也是一個交易的圈子,而你的同事、你的下屬更是一個交易的圈子。我跟著你,是因為你能給我高工資,或者給我一定的位子,一句話,你能給我帶來一定的利益。當你遭難了,不能再給我那些東西的時候,對不起,我當然就走了。 ●孤獨體驗 范棣:在過去五年里,我負責的企業工資相對比同行業的其他企業要略微高一些。五年來,總會有幾次遇到困難的時候,這時候,通常是那些平時我對他不錯的人的表現令人失望。不是躲避責任,就是說風涼話,要不就逃跑。起初,我也想不通這個問題。比如,你對一個人非常好,培養他十幾年,你給了他很多很多的好處,從各方面講都沒有任何虧欠,但是他在你碰到困難的時候會毅然離你而去。為什么呢?后來慢慢理解了。所有這些人都是因為利益交易的目的才到企業來的。如果有一天他發現你這個企業對他的未來已經不構成價值的時候,他不看好你的未來的時候,他就不想跟你進行交易了。因為,你可能要貶值了。他不要等到你貶值的時候再走。 我們從小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的時候,看到資本主義的商業計算剝去了溫情脈脈的感情面紗,覺得很殘酷。現在可以接受了。我們過去更多系于人的友誼、信任、情感和世故往來,表面上親熱,但局限在少數朋友圈中。今天,現代人的一生與其他人的交際面已經從2000多年前的幾百人到1000多年前的幾千人,到今天的幾十萬人之多。你如何能僅僅以好惡之類的道德原則來確定彼此的交往呢?應當在符合彼此利益的商業基礎上來建立基本關系,如果能提升到個人友誼層面則是緣分了。 商業利益管理比人性化管理易行 我們過去太多依靠人性來維持企業關系,現在應當調整。赤裸裸的商業計算要比曖昧的人情關系更好一些。講太多的人情,太過虛偽,大家都做不到,反而會給自己的感情造成太多傷害。歸根到底,人們看的不是你的情感表達,而是你的現實效果。 ●企業家就是讓人罵的 王巍:企業家的心態要非常堅定,被人罵是常事。改革和創新就是企業家的日常生活和職業生涯。創新就會破壞一個大家習以為常的秩序。你做一件事情,假設100個人受到影響的話,通常會是50人受益,50人受害。50個受益人會認為,由于社會進步,自己就該受益,也許只有5個人承認是因你而受益了。而50個受害者則一定認為,本來很好,都是因你而受害了。總之就是50個罵,5個說好的,45個無所謂。 如果你接著再改革,罵你的50個變成敵人,而50個受益人里頭,25個又受害了。這樣有75個罵你了,只有2個說你好。當你再做第三件事的時候,絕大多數人都會罵你,而且在公眾場合上,受益的人也跟著一塊罵你。如果你狠著心接著干,連老婆、孩子都罵你。大家到處說你人不好,寫檢舉信,突然間你發現自己已經成孤家寡人了。 當所有的人都罵你,你怎么可能那么堅強呢?最后一想,算了,我不干了。可是你掉頭回轉,所有罵你的人都因此就罵對了,否則你為什么放棄呢。 但丁的名言: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現在可以理解了。所以你一旦進入軌道,只能走下去,死不回頭。過了兩三年,事做成了,大家終于看到了成效,形勢就轉變了。所有罵你的人又會來夸你。 保護危機企業是企業家一個人的事情嗎? 在一個成熟的市場經濟社會,在企業瀕臨崩潰邊緣的時候,社會首先采取拯救的方式。社會給企業的是保護,因為企業是社會經濟利益的載體,大家更關心的是就業,是稅收,是生活穩定,關注點不在企業家個人身上。 過度使命感 可以用北京的一個段子來形容有過度使命感的企業家做事的特點:第一,是沒事找事干;第二,是拿別人的事當自己的事干;第三,是拿自己的事不當事干。中國的企業家許多在40到50歲,英雄主義情結很重。另外由于是在經濟轉換體制的情況下參與工作,又接受了西方現代的思想,看到了中國和世界的差距,使命感變得更強烈,希望一旦做事就要做大事。比如說,一個企業家在山東起步,企業在濟南,哪怕只是生產扣子、勺子什么的,也要說立足濟南、面向全國、走向世界。 在西方,企業家的宗旨是賺錢,譬如做房地產的企業,一定要三四年收回成本,否則就不干。而在中國,大部分企業家都想成為世界第一,先天下之憂而憂。在現實生活中,揠苗助長,趕超別人,企業家非商業性的擴張欲望極強。這種隱藏在擴張欲望下的強烈的使命感在西方企業家那里很難理解。在中國,即便是很成功的企業家內心仍然有落草為寇暫棲身的委屈感,一旦有機會非商業的東西就會占上風。所以,理解中國企業家首先要理解他們的出身和內心的真正沖動。 一個人的戰斗 我們看到,保護危機企業的任務往往光榮地落到了企業家一個人身上。由于他對民族、對世界有著豪情壯志般的使命感,就拼命在危機中掙扎。社會并沒有提供必要的保護,就像爬到了60層懸在半空干活,下面沒有安全網兜著,吧唧摔下來就粉身碎骨。 什么是企業?企業就是一種最有效的契約關系的表達方式。但在中國則不同。中國是一個有人治傳統的社會,人們的契約或交易概念淡薄。所以,我們在本能中把企業認做一個獨立王國,是一個服務于既定目標的商業團體。中國企業的成敗往往取決于管理者的能力,靠個性、霸氣或者匪氣來維持地盤。它不是按照市場規則來走的,而是按自己管理的幅度來辦企業。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體現為個人在控制企業,如果企業成功,那么大家也會歸結于企業家的個人成就。企業一旦崩潰了,那就是企業家個人的崩潰。而在國外,經常是一個人出事了,企業往往轉手另一個人,不會因此破產倒閉。 危機企業需要制度性保護 在中國這個不成熟的市場經濟中,對處于危機中的企業沒有一個制度性的保護,特別對于民營企業沒有保護。出了問題的企業,如同人一樣,生病了,需要治病,但現在的情況很可能就是直接送進火葬場了。這是多大的社會浪費呀! 我們往往有一個錯覺,好像市場經濟就是讓有問題的企業倒閉。其實,成熟的市場經濟非常注重對危機企業的保護,實在不行,才讓它倒閉。而且從危機到真正倒閉有一個制度保護,包括對所有者、股東、管理者都有一個保護的制度,保護資本的利益。一般情況是,企業主動申請破產,大家關心的是保護債權人與債務人的雙方利益。破產保護的核心是:先給企業一定的時間,在這個時間內不允許影響企業的正常經營,看看能否使企業通過暫時停止支付債務而恢復正常。如果不行,再研究如何公平分配資產。 一旦企業出事,就一定要收拾企業家? ●游戲規則的獸性 范棣:我們不能回到古羅馬時代。羅馬人用奴隸互相殘殺來取樂,兩個斗殺的人里,一個人必死無疑。后來,文明進步了,斗奴隸變成了拳擊運動,一個文明的比賽,不是說非要置其中一個人于死地。 王巍:“一定要抓出一個賊”其實是很殘酷的。這讓我想起在廣西見到的吃猴腦。猴子在籠子里非常驚恐地擠成一團。廚師離猴籠大概還有三四十米時,會有一只猴子被其他的猴子扔了出來。這些猴子已經形成一個習慣,有人來了意味著必須有一個猴子要遭難,這個時候它們抓住其中的弱者給扔出來。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