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縱橫新浪首頁 > 財經縱橫 > 財富人物 > 管理專欄_21世紀經濟報道 > 正文
 

管理大師彼得-德魯克:一生追求完美決不放棄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11月16日 16:19 21世紀經濟報道

  趙曙明

  11月12日我應邀到澳大利亞墨爾本在“澳大利亞和新西蘭國際企業管理大會”上作主題報告時,突然接到母校加州克萊蒙特研究大學校長Robert Klitgaard教授的電子郵件告知德魯克先生已去世的消息,我異常震驚、難以置信。在我的印象中,德魯克先生正如他的思想一樣是永遠年輕,不會老去的。電話確認以后,我才不得不相信,再偉大的人也有終了的
一天。現在回想,今年夏天我參加完世界管理學大會,我們全家轉道回母校拜見老師德魯克先生,竟然就是與先生的最后永別。

  在夏天的見面中,先生告訴我,自從2002年癌癥動過手術以后,他的身體就遠不如從前。現在他只能依靠輪椅來走路,依靠助聽器來與人進行交流,甚至連最喜歡的游泳也不能了。他依然在堅持寫作和研究,只不過寫作的速度將減緩了很多,以前兩周可以完成一篇論文,現在兩三個月才能夠完成。但是一想到,德魯克先生依然在堅持寫作,我的心就寬慰了很多。一個依然在從事寫作的人,怎么可能會突然逝去呢?我們一直以為德魯克先生會活到100歲的。現在想來,寫作就如他的生命一樣。先生停止寫作的一天就是離開我們的一天。想到此,不由感嘆世事的無常,但看到書架上先生的著作,我又逐漸釋懷:先生雖然走了,但是其作品、精神和思想將永遠陪伴著我們,仿佛先生就在我們身邊一樣。

  第一次親密接觸

  我們很多人只是從著作中認識了先生,并沒有見到過他本人。在我1981年初第一次赴美

留學之前,國內對德魯克的介紹也不多,因而我對他并沒有太多了解。我與德魯克先生第一次見面是1981年的夏天,在一間教室內聽他的講座。雖然在母校聽過他多次的講座,但當時由于我對管理學還沒有足夠的認識,總認為,中國實行的是高度的計劃經濟管理模式,一切都是通過計劃,學了管理也沒有用。曾記得我1981年初在美國克萊蒙特研究生院(現已更名為克萊蒙特研究生大學)留學時,當時的校長John Maguire先生就鼓勵我學管理學,但我覺得學了管理回國也沒有多大用處,所以我當時選擇了語言學與教育作為我的碩士專業。直到1983年我讀完碩士回到南京大學工作后,才感到后悔。由于中國實行經濟體制改革和對外開放政策,特別是1984年實行社會主義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體制后,我感覺到管理的重要性。從此,我下決心要回到母校攻讀管理學博士。1987年我終于如愿以償,再次回到母校,攻讀高等教育與人力資源管理博士學位。從此,我就有了更多的機會與德魯克先生見面,向他請教。

  我們經常想當然地認為世界著名的管理大師一定是一個嚴肅、超然、不食人間煙火的得道高人。在我到克萊蒙特讀書以后,才認識到原來身邊就有如此偉大的人物存在,從而也漸生敬仰之心。但是當我初次見到先生的時候,顧慮立刻就消除。站在我面前的,是一位身軀高瘦、因年紀大而微微駝背、前額微禿的高貴長者。在一張滿布皺紋的臉上,漾著慈祥的笑容。在討論問題的時候,他習慣用很重的口音加強語氣,意在讓聽者接受他的觀點。總之,在他身上,你更容易看到一個行為保守、知識淵博、循循善誘的老者形象。

  激進的“舊知識分子”

  他保留了傳統歐洲的“舊知識分子”的人文魅力。舉一個簡單的例子,德魯克先生雖然在五十年代就預測到了計算機對管理的重大影響,但是其本人卻一直不使用電腦。數十年來,德魯克先生一直堅持用一臺老式的電動打字機完成了數百萬字的著作。我問他,“為什么不換成現代化的電腦?”他說:“我不習慣用電腦,因為它總讓我覺得寫文章好像是在咬文嚼字。”一個如此保守的人怎么會提出自我管理、后資本主義社會等激進的管理思想呢?先生生活上的保守與思想上的激進,始終讓我們感到匪夷所思。

  先生的多產、智慧、洞察很容易讓人產生天生英才的感慨。殊不知先生付出的努力遠遠超過了常人。正是由于先生超乎常人的、對事業的無比熱情、對完美的不懈追求才造就了先生的偉大成就。先生經常對我講起一件對他的人生影響很大的事情。先生畢生喜歡看歌劇。十八歲的一天晚上,他到漢堡歌劇院看意大利著名作曲家威爾第的歌劇《福斯塔夫》,并且完全被它所折服。但后來,他驚奇地發現,這樣一部充滿熱情,活力四射的輕歌劇竟然是威爾第在80歲時所創作的。當別人問威爾第:“你是十九世紀最重要的歌劇家,為什么在如此高齡還要繼續從事創作,是不是對自己的要求太高了?”威爾第回答道:“我的一生就是作為音樂家為完美而奮斗的一生。完美永遠躲著我,我當然有義務去追求完美。”這件事對德魯克影響很大。他下定決心,無論從事什么行業,無論到了什么年紀,一定要追求完美,決不放棄——即使“完美永遠躲著我”。因此,當有人問德魯克先生“您認為您哪一本書最好”時,他總是微笑著回答:“下一本。”在長達六十幾年的職業生涯中,德魯克總共出版了三十本書,平均每兩年就有一本書問市。德魯克先生在他94歲高齡的時候還完成了最后一部著作。

  他在《哈佛商業評論》上發表了30多篇論文,并且有6篇獲得了麥肯錫最佳論文獎。這一成果足以令當今最杰出的管理學家嘆為觀止。德魯克經常告誡經理人:“一定要知道你自己是如何利用時間的。”他本人就是有效利用時間的典范。在克萊蒙特校園里面流傳這樣一則故事。如果你寫信邀請德魯克發表一場演講或寫一篇書評,將會收到他本人寄來的一張明信片,背面寫著:非常感激您誠摯的邀請,但我無法做下列各項事情:撰寫前言;替手稿或新書寫書評;參與專題討論會;參加委員會或任何形式的會議;回答問卷調查,接受訪問;以及上電視或上廣播電臺。當我問先生,您是如何打發工作以外的休閑時間的?德魯克先生反問我:什么是休閑時間?德魯克的高產再次驗證一個再有天賦的人,也需要目標和愿景,也需要對目標的不懈追求。我從德魯克身上學習到對工作的態度、對人生的追求、對學習的熱情,這不僅是一個學者成功的基礎,同時也是一個卓有成效的管理者成功的基礎。這遠勝于任何的管理方法和技巧。

  永遠的旁觀者

  當然,光有目標和滿腔熱情遠遠不足以成為一代宗師,德魯克先生之所以能夠讓人們記住他,還是因為他對現代管理理論的業績和貢獻。德魯克先生討厭別人稱他為預言家,而自稱為旁觀者。年輕的時候,他曾嘗試成為一個經濟學家。他曾經用經濟計量工具分析紐約股市,并且預測紐約股市未來將不斷繁榮。但一個月后,紐約股市即發生大崩盤。德魯克先生說,“這是我所作的最后一次市場預測。”他說,任何人都無法預測未來,我唯一能做的是以旁觀者的身份,就是觀察已經發生并對未來可能產生影響的重大事件。他意識到經濟學家只對商品的行為有興趣,而他關心的重點在于人的行為。從表面上來看,管理似乎離不開以商品為主的范疇;然而在德魯克先生的眼中,“人”才是管理的全部內容。德魯克先生具有的強烈的人文關懷,最終導致他決心以管理顧問和管理學教授作為終身職業。

  德魯克具有的不斷學習的精神、廣博的知識基礎、獨特的思維方式則保證他能夠達到常人所不能達到的思想高度。德魯克先生堅持每兩三年就要學習一門新學科的學習精神,使得他涉獵了經濟學、心理學、數學、政治理論、歷史及哲學等眾多知識領域。在此基礎上,他運用其獨特的思維方式,從社會、歷史的高度,冷峻地俯瞰和分析組織及組織管理的變遷。這一獨特的視角使其避免了一葉遮目的狹隘,從紛繁復雜的社會現象中,準確把握和預測組織發展和管理的變化。德魯克先生對管理理論的貢獻,提出的管理理論和管理思想,是任何人都無法比擬的,隨便列舉就有:目標管理、自我管理、顧客導向的組織、高層管理團隊、效能與效率、時間管理、企業愿景、業績管理、知識工作者、組織分權、以知識為基礎的組織、扁平組織、團隊、后資本主義社會等等。就連最近流行的平衡記分卡等管理方法也能夠從德魯克的著作中找到影子。毋庸置疑,德魯克先生是有史以來對管理理論貢獻最多的大師,現代管理學的奠基人。

  許多年前,德魯克先生回絕了哈佛商學院聘請他擔任研究所教授的邀請,主要原因就是,學校要他教的對象幾乎全是剛從大學畢業的學生。德魯克先生強調:“沒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學生,是不會從我這里學到任何東西的。我從他們身上也學不到任何東西”。管理是一種責任和實踐的思想始終貫穿于德魯克先生的所有著作。當我與德魯克先生談及

中國經濟改革和企業管理時,他告訴我“中國經濟改革和企業管理取得了巨大成功,一定有很多值得總結的東西。管理實踐總是領先于理論。要總結中國企業管理的特征一定要從實踐入手。我當年為了學習日本管理經驗,也曾多次到日本考察。”想到中國企業取得的巨大成就,再想想中國管理學術研究的現狀,我不由得感到慚愧。今年夏天我與著名的美國管理學者徐淑英教授等人在夏威夷討論籌辦2006年中國管理研究國際學會南京年會時,就也曾為此問題深感不安。德魯克先生的遺志將激勵我們所有華人學者的共同努力。我們唯有秉承德魯克先生的學術態度和學術精神,才能夠實現中國管理學術研究的騰飛。

  (作者系南京大學商學院院長、教授、博導,兼澳門科技大學研究生院院長,寫于新西蘭奧克蘭)

    相關文章:

         彼得-德魯克的真正遺產

         大師彼得-德魯克創造了本世紀最重要的管理思想

         德魯克:管理已成為組織社會的基本器官和功能

         中國發展核心問題是培養一批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讓自己變得不一樣 影響彼得-德魯克的七次體驗

         面對德魯克這面鏡子 中國企業應看到自身的不足

         追問德魯克 可以為別人說話絕不和人們打成一片


發表評論

愛問(iAsk.com) 相關網頁共約225,000篇。


評論】【談股論金】【收藏此頁】【股票時時看】【 】【多種方式看新聞】【打印】【關閉


新浪網財經縱橫網友意見留言板 電話:010-82628888-5174   歡迎批評指正

新浪簡介 | About Sina | 廣告服務 | 聯系我們 | 招聘信息 | 網站律師 | SINA English | 會員注冊 | 產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新浪網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網絡帶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