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群的水廠噩夢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1日 16:27 中國《新聞周刊》 | |
■本刊記者/劉溜 作為牛群“五子牛教育集團”惟一的一家企業,五子牛水廠成為牛群不斷往里扔錢的無底黑洞,也成為一個外行不善經營的典型例證 從記者現有的調查材料來看,五子牛特校獲得的近600萬的善款,除去剩余的81萬,還有500多萬,有人懷疑這筆錢最大的可能,是流往了牛群著力創辦的“校辦工廠”——五子牛水廠。 2002年5月17日,牛群特校出資48萬,收購了蒙城三義鎮九龍泉礦泉水廠,水廠原有的設備估價為12萬,牛群特校與水廠原持有者——三義鎮鎮長張勇各占80%和20%的股份,新成立的水廠被命名為五子牛礦泉水有限公司。牛群任公司董事長,張勇任總經理。 2003年6月,因與牛群產生矛盾,張勇辭去總經理一職,由牛從北京帶來的“智囊團”之一的曹曉香接任。2004年1月,張勇將自己20%的股份(合88000元)捐給牛群,至此,牛群擁有水廠100%的股份。 水廠成立不久,牛群出資30萬,和五子牛特教學校以及五子牛礦泉水有限公司共同入股成立了五子牛教育集團,注冊資金為3000萬,牛群任董事長。按照牛群的設想,集團還將陸續收購一批企業,有一陣牛群的名片上加了不少企業董事長的名號。“但最后都沒有談成,也沒有投入過一分錢,集團其實是虛的。”教育集團的一位前工作人員張建(化名)對《中國新聞周刊》說。 混亂的資金管理 據張建說,集團的資金來源主要有兩處:一是2002年5月8日牛群從安徽省農業銀行個人貸款得來的200萬;一是特教學校的資金,也就是從慈善總會返還的善款。“而水廠一直沒有回報”。慈善總會撥來善款會進集團一個專門的賬戶,但那只是一個過賬賬戶,一般在3天內就會分流掉,分往集團或學校或水廠,“因為申請撥款前牛群會就使用用途向總會打報告,但具體是如何申請,則只有牛群本人和慈善總會知道,而如何分流,牛群簽字就可付,只有他一人說了算,其中并無一定原則可循”,張建說。 集團的資金支出,有如下幾方面:一是集團的事務和人員開支,“集團注冊花不了幾百塊錢,而人員實際上就我一人領工資,我一年的工資總共為1萬元左右”;二是北京辦事處,這是牛群為特校募集資金、推廣礦泉水銷路而設立的,辦事處存在了一年的時間,總共花銷50萬;三是特校,大的支出就是曾買地花110萬,但后來退還了,其余的支出很少。像那臺備受非議的測身體功能的儀器花了25萬,也是在學校的日常開支中支出的。 所以說,集團剩下的大部分資金都流向了水廠,水廠是集團下惟一一家企業,牛群對它非常重視,“三天兩頭往水廠跑”。張建說,從安徽農行貸來的200萬元全部用于水廠,分三四次撥完后,后來又不斷地往里加撥錢。張建記得,當時水廠三天兩頭向集團要錢。而當時任水廠總經理的張勇說,水廠除了集團的投資和安徽農行的貸款外,也再沒有其他的資金來源。 牛群立志要把水廠辦成“國內水王”,而“在水廠的投資完全是個黑洞”, 2002年10月,水廠從三義鎮周樓村征用了100畝土地,征地補償費用共78萬,實際支付了三四十萬。修了一條水泥路,用了10多萬。修建一棟辦公樓,加上裝修,總共150萬。建成2個倉庫,花了20多萬。在生產設備投入方面,據當時的總經理張勇介紹,水廠開業三個月內,就從日生產10噸猛增到日生產200噸。 然而如此大規模的投資并未取得相應的回報,據安徽信泰會計師事務所于2003年6月24日對水廠作的審計報告來看,從2002年8月到2003年6月,水廠的年銷售總額不過69萬元,在尚未交納企業所得稅的情況下,除去成本,仍虧損了16萬,此時水廠的資產為431萬,負債387萬,加上一套未列入賬面的捐贈而來的生產設備83萬,負債率高達91.4%。
中國《新聞周刊》封面系列報道: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