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慈善十年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1月11日 16:27 中國《新聞周刊》 | |
■本刊記者/劉溜 與世界先進國家相比,中國慈善事業的發展滯后,根本原因不在經濟發展落后和慈善資源不足,而在于法制欠完備 中華慈善總會成立于1994年。目前“慈善十年”的說法即以中華慈善總會的創立為起點。中國人口占世界人口總數的1/5,有1億多老人,5000多萬殘疾人,30多萬孤兒,流浪兒童有15萬之多,貧困人口更是以千萬計,突發性災害多發,需救助的人最多。如何對待這些需要照顧的特殊群體,是評判一個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標準。 慈善,已被公認為是社會的第三次分配。第一次分配是指生產部門的初次分配;第二次分配是強制性的稅賦征收;而慈善作為第三次分配是完全自愿的,有助于彌補第一次、第二次分配的缺陷與不足,拉小財富差距,促進社會平等。 中國慈善事業:差距之大已不能用“經濟落后”來解釋 十年慈善,中國的慈善事業仍然非常落后。到目前中國已有100多家慈善組織,而美國的慈善組織數量是100萬家;中國100多家慈善組織每年募集到的慈善款物約為50億元人民幣,僅相當于GDP的0.05%,與美國和日本慈善機構掌控著約占GDP8%到9%的慈善資源相距甚遠,比例上的巨大差距已不能用“經濟落后”來解釋。而且,中國的慈善事業在很大程度上仍舊依賴海外捐贈,包括許多大型基金會、海外中國企業、跨國公司和個人捐贈,比如在中華慈善總會的捐贈物資中,有近80%來自海外,只有20%多一點來自國內。 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教授鄭功成認為,“現代公共慈善的理念是,慈善是種公共行為。捐贈應以慈善組織為中介,使捐贈與受贈分離,捐贈人不知道哪些人因他受助,而受助人也不知道哪些人幫助了他,這已成為國際慣例。這與傳統意義上的直接捐助不同,從而免除了感恩與求回報的心理,捐贈人和受助人的人格是平等的,救助弱勢群體成為整個社會的行為。” 在美國和香港,善款善物的募集與慈善項目的實施進一步分離,成立了專門的籌款機構,在美國是聯合勸募者協會,香港則有香港公益金,慈善工作因分工而更加專業化。 而在中國,更多的人仍然習慣于直接而具體的傳統捐贈,捐贈人希望看到是誰接收自己的幫助,效果如何,這也是希望工程的一對一模式如此受歡迎的原因。還有不少捐贈不通過慈善組織進行,鄭功成對此非常擔憂,“經?梢砸姷矫襟w報道哪個孩子患了白血病之類的,然后號召大家捐助,媒體成了實施慈善的機構。受助人置身于媒體關注之下尊嚴受到傷害不說,這筆捐贈的實施情況如何,公眾無法有效監督,而多出的錢如何處理,又引發出不少愛心官司。而交給專門的慈善組織就完全可以避免這些問題。” 對慈善組織,誰來監督、怎樣監督? 誰來監督慈善機構的運行?在中國,慈善組織按社會團體管理。根據1989年頒布、1998年修訂的《社會團體登記管理條例》,社會團體必須要有業務主管單位,并對業務主管單位負責,而主管單位只能是政府機構或政府授權的機構。所以目前對慈善組織的監督主要是行政監督,“審計部門每年查一次賬,進行年檢,業務主管單位進行日常管理監督”,中國國情研究會副秘書長呂世杰說,除此之外,如果出了問題,檢察院應代表公眾提出公訴。 “如果慈善機構擅自改變捐贈財產的性質、用途,甚至挪用、侵占或者貪污捐贈款物,按照《捐贈法》,慈善機構及其負責人員應承擔相關的法律責任”,一位熟悉慈善事業的法律專家指出。 實際上,審計部門的力量是有限的。在中國,審計只能涉及到中華慈善總會等一些比較大的慈善組織,很多小的慈善組織不可能一一審計到。據了解,美國政府實際每年也只能對1/10左右的基金會進行審查。 在美國大多數州,首席檢察官有權監督和管理慈善機構,對其活動進行規范,而慈善機構必須經常性地報告其業務活動和財務狀況,如果慈善機構的董事未能履行其職責,州首席檢察官有權迫使該董事從他們的私人資產中劃撥出足夠的資金對慈善機構遭受的損失給予賠償。 而根據聯邦法,美國的稅務局通過三種方式來監督慈善機構的動作,一是慈善機構提供的年度報表,包括年度收支明細賬,其付給董事、執行官、骨干雇員和五個收入最高的員工的薪酬等等;二是通過審計慈善機構的財務和經營狀況,審計對象每年會有不同側重;三是通過評估對違規的慈善機構給予處罰或罰金,最嚴厲的處罰莫過于取消一個組織的免稅資格——這無異于將該組織判了死刑,不過這種處罰很少使用,更常見的是處以罰金,而且受到處罰的是參與違規行為的個人而非慈善機構。
中國《新聞周刊》封面系列報道: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