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挑戰下一個彎道:從代工到品牌的轉型路徑(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8日 01:53 《中外管理》
宇達電通:堅持的力量 做品牌時,如果把重點放在損益兩平上,就會很保守。 而對現在的品牌投入,不能輕言放棄,否則一切都將化為泡影。 文/本刊記者 劉宏君 一位臺灣企業家說過:代工是臺灣企業的生命,品牌是臺灣企業的奢夢。 果真如此嗎? 也許不,比如神達電腦。 成立于1982年的神達計算機集團為臺灣最大的計算機集團,亦是國際大廠的幕后英雄。盡管早年依靠OEM起家,但如今的神達,憑借其旗下的自有品牌Mio(神達手持式定位裝置產品的自有品牌,也是全世界第一個將GPS內建在PDA上的品牌),已經成功躋身全球第二大PDA廠。 當然,亮麗成績并非一蹴而就,而是近10年細火慢熬的結果。 做先驅者,而非跟隨者 事實上,Mio并不是神達第一個自創品牌。早在1985年,神達就推出“MiTAC”自有品牌,當時神達的營收有六成來自品牌,四成來自代工。“神達本身做品牌已經很久了。”神達計算機總經理何繼武回憶,“當時自有品牌的計算機相關產品,還頗具知名度。” 但這次建立自有品牌的嘗試,最終因虧損而宣告失敗。 多年之后的2002年,神達集團再度出擊,成立了宇達電通公司,專注于發展先進的個人衛星導航產品,并推廣自主的Mio 品牌。 “對于品牌盡管以前曾經放棄,但我們仍有這個夢,此后我們做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在為此鋪路。”宇達電通公司中國區總裁李敬平對《中外管理》回憶說。 有了前車之鑒的宇達電通此次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而其殺手锏,便是向藍海進軍。 2003年,宇達電通制造出世界第一臺將GPS衛星導航技術整合入個人手持裝置的產品。對于這個產品,宇達電通有著自己的產品研發能力和核心技術。 “當品牌不具競爭力時,就必須要產品領先。要有自己獨特和專業的產品,必須尋找產品中的藍海。在發展自主品牌的產品上不能做跟隨者,要做領先者,因為在行業已經成熟、大品牌已經形成壟斷的市場上,后進者很難有成功的機會。”李敬平說,“和戴爾、IBM等知名品牌企業相比,我們畢竟市場能力弱,所以產品必須具有優越性,這是向品牌企業轉型最大的重點。” 產品領先還體現在生產能力上,著名品牌的企業可以沒有自己的工廠,但他們對生產流程的管控能力甚至精于生產廠商。而企業在做OEM的過程中要主動接觸市場的變化,了解客戶公司的管理,提高對生產過程的控制和對成本品質的管控能力。 經過幾年磨練,李敬平對轉型積累了大量心得。 “因為是新興品牌,服務還必須要比國際知名品牌服務得好才行。”他說,“這是完全有可能做到的。” 轉型企業多數沒有足夠的力量在全球同時推廣,但這也恰恰是優勢之一。因為從局部市場開始推廣,可以集中投入資源,多建服務點。而國際品牌的著重點不一樣,他們的本地化工作彈性小,服務政策全球一致,甚至不會針對某一市場做特定的服務。這種差別帶來的影響不可小覷。當年面對強大的國際品牌,聯想電腦打出了三年保修計劃,于是大家就認為買聯想比買IBM要好,這就是產品特性之外最重要的競爭力。 對于電子類產品,建立自己的維修據點也極其重要,因為對這類產品而言,品質再好也需要后續維修和服務。“借OEM的機會,我們的生產能力得到很大鍛煉。從OEM到ODM,接下來是配銷。我們利用配銷的經驗來了解整個市場狀態,幫客戶提供服務,通過ODM客戶維修,建好自己的服務據點,為自有品牌推廣打下基礎。”李說。 適時而變 雖然做了大量而充足的準備,挑戰依然巨大。應對各種各樣的挑戰已經成為李敬平這幾年的工作重點。 最大的挑戰就是建立知名度。在此之前,讓渠道和最終客戶接受產品很難。2005年,宇達電通在中國大陸推出自己帶有GPS功能的智能手機時,曾經與一個國內的大代理商談判,以期望后者能為他們做全國總代理。但在簽約前的最后一刻,對方反悔了,原因就是對其產品品牌知名度的擔憂。而此時,宇達電通的產品對外發布會甚至已經準備就緒,對方反悔實在讓他們措手不及。 “沒有辦法,誰讓你是個新品牌呢!”李敬平感慨說。 渠道也是個很大的挑戰,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大國,更體現出渠道為王的趨勢。對此,李的經驗是:必須了解各地的特性,采取不同策略、不同方法對渠道進行管理,而不可能是一套政策對所有渠道。 因為遭到大代理商的拒絕,李敬平只得率領屬下改變策略,深入到各省尋找省級和區域級代理。事后看來,介入二級渠道反而是件好事!讓宇達電通更了解了市場,更容易采取有針對性的渠道策略。而現在,產品有了一定知名度以后,就可以采取國家總代理的形式,然后協助這家代理商制定分包各地時的不同策略就可以了。 堅定地走不歸路 但對宇達電通而言,最難的恐怕還是來自內部的壓力。 李敬平坦言:起初,由于對市場了解和掌握度不是很夠,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當長期的投入得不到回報時,要面對董事會和股東的質疑,到底要不要繼續投入?這是不是個無底洞?當集團的很多大客戶要求神達不要推自有品牌時,還要考慮代工客戶的權益。面對品牌和利潤的兩難,有時真的是難免徘徊。 2002年開始運作的宇達電通,當年就虧損三四百萬之多。到2004年開始投入市場推廣時,公司的出貨量并不多,但虧損卻達到了1000萬!公司內部的很多人都開始質疑當初的決策,李敬平等人被急召回臺灣總部,開了兩天的會。會上,正反雙方辯論得很激烈。 “這兩天真的是很難過,我們這些市場人員很堅持,但財務人員考慮的角度會不一樣。當時董事長問我們有沒有把握,我說有,我的個性就要么不做,做就不回頭。最后大家投票表決,因為我們的堅持,而且愿意承擔責任,董事會同意繼續投入。”李敬平回憶說。 其實當時的李敬平也沒想到市場會成長得那么快,但如果那時就收兵,就永遠也沒有機會遇到市場爆發。品牌是條不歸路,有時像雞肋,但不能放棄,否則之前的投入就完全失效了。 做品牌之前要想清楚,不要想兩三年內就可以賺錢。如果工作重點放在損益兩平上,就會很保守。而現在的品牌投入都會顯現在未來的收獲上,群眾的認知和信任度是無形的資產。這就是李敬平的最深體會。 和宇達電通一樣做手持GPS設備的,國內有比宇達電通更早的品牌,但由于他們求量不求品牌,現在市場培育起來之后,他們就不占優勢了。而現在宇達電通在歐美市場已經穩居第一的位置。在國內市場,只要說起導航和GPS人們就會想到宇達電通,利潤就成為水到渠成的事。 專家點評 宇達電通的品牌戰略轉型有兩大亮點: 其一是轉型決心大,二次開創極其可貴;其二是愿交學費,吸取教訓長本領。突出表現在二次創牌時的產品定位上,頗具差異化競爭優勢,而且技術上也有較強大的支撐。另外,從市場需求的角度分析,GPS技術也正趕上了電子通訊產品的行業浪潮需求熱點。值得強調的是,對于新品牌而言,產品力是第一要素,是新品牌上市能否成功的核心因素。宇達電通在第二次創建自有品牌時,這方面有較好表現。 當然,宇達電通還需要對新業務建立嚴謹系統的戰略規劃。另外,單有一個好產品只是一個好起點,目標市場、渠道、價格、營銷策略的研究等市場調查分析研究工作也特別重要,尤其中國市場,不同地區差異性很大。 責任編輯:焦 晶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