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O創(chuàng)富 一場徹頭徹尾由內部人操控的游戲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09月22日 16:11 《新財富》 | |
本刊主筆 劉猛 管理層收購(Management Buy-outs,MBO)自上世紀70~80年代起流行于歐美國家,其主要動因是希望有效降低企業(yè)代理成本、優(yōu)化公司治理結構。90年代初期,MBO市場在國外極盛而衰。但作為我國國企產(chǎn)權多元化改革的一種探索方式,MBO自90年代末在國內出現(xiàn)以來,就以其致富的速度之快、點石成金的魔力之大而受到廣泛的關注和異議。 也正基于此,國內MBO的操作者們多是在“沉默中潛行”,多數(shù)MBO案例直到其大功告成之時方為外人所知—MBO所帶來的以億元計的財富令人驚詫,而其在運作過程中所表現(xiàn)出來的奇詭精巧的股權騰挪、撲朔迷離的資金鏈條及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操作手法則更令人嘆為觀止。 中國的MBO產(chǎn)生于國有企業(yè)改制這樣一個特殊的歷史時期,由于并購交易雙方是國有股東和國有股東派出的管理者,MBO是在管理與被管理的背景下進行的并購交易行為。這樣的特殊關系使得中國的MBO帶有許多與生俱來的特殊性,MBO的成功與管理者的低調行事、徐圖天下息息相關。 但即使在這種“沉默中潛行,匍匐式操作”的困難情形下,國內的MBO仍呈風起云涌之勢: 8月25日,“棲霞建設”(600533)公告披露,“棲霞建設”第一大股東南京棲霞建設(集團)公司經(jīng)南京市棲霞區(qū)人民政府批準,由國有獨資企業(yè)改建為有限責任公司。改建后,南京萬辰創(chuàng)業(yè)投資有限責任公司持有“棲霞集團”49%的股權,而“南京萬辰”的實際控制人是以“棲霞建設”法人代表陳興漢為首的10位高管。 此前,經(jīng)國資委對國有股轉讓的批復以及7月5日連云港天使投資發(fā)展有限公司以“禪讓”方式獲得第一大股東地位作出相關聲明,“康緣藥業(yè)”(600557)的MBO宣告大功告成。這被業(yè)內人士認為是在國家財政部緊急叫停后上市公司MBO后獲批的第一案。 7月10日,“美羅藥業(yè)”(600297)發(fā)布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美羅集團股權轉讓及企業(yè)性質變更的議案已獲國資委和商務部的批準,美羅集團的全部國有股股權分別轉讓給西域投資(香港)有限公司(40%)、大連凱基投資有限公司(系管理層投資設立的公司,37%)、大連海洋藥業(yè)有限公司(15%)、哈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8%)等四家受讓方;美羅集團也依法變更為中外合資企業(yè)。根據(jù)公司章程,股權變更后的美羅集團不設股東會,董事會是公司最高權力機關,而其董事會即由原管理層主導。 由于美羅集團持有“美羅藥業(yè)”63.39%的股權,實際控制人變動觸發(fā)要約收購義務,7月14日,美羅集團簽發(fā)要約收購報告書,表示將履行要約收購義務。但業(yè)內人士認為,是次要約收購又將是一個“走過場”,可以說,“美羅藥業(yè)”的MBO勝券在握。 在2003年3月國家財政部緊急叫停MBO后,上市公司MBO以如此密集的頻率叩關通過,這一現(xiàn)象便顯得意味深長。而與此同時,對MBO的各種疑問也驟然升溫,諸如MBO侵吞國有資產(chǎn)、MBO宜緩行等觀點不絕于耳。
相關專題: 《新財富》相關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