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3日金融一線消息,2023上海全球資產管理論壇于12-13日在上海舉行。國民養老保險股份有限公司投資總監孫晅出席并參與“助力養老金融的高質量發展”圓桌討論。
孫晅表示,從多數養老金融產品的長持有期特性出發,雖然理論上說養老金融產品的表現或者是凈值、收益真正關鍵點是用戶退休開始需要其產生現金流的時刻,即期間收益的累計效果,但是之前的持有期限通常較長,如何使用戶有一個安心的體驗是需要我們作為投管人去思考的。
提升養老金融產品客戶的持有期體驗是重要課題,而這個問題可以映射到作為負債端較穩定、久期較長的長期資金投資人自己的持有期體驗上如何提升,雖然長期資金理論上可以奢侈地對短期波動免疫,但與個人投資者一樣,投資持有期體驗不好,決策仍難免受到其擾動。
在定義投資持有體驗為盡量小的回撤幅度和盡量少的回撤頻率后,若從險資擅長的大類資產配置優化的角度去看,可以考慮去從以下三個角度嘗試改善投資持有期體驗:一是在尋找大類資產配置最優解時,與傳統均值方差模型不對波動率做細分不同,將較多權重給到對負向波動率的考察,即嚴格對投資資產回報為0以下時的波動率的約束,而放松對正向波動率的約束,即投資資產回報為0以上時的波動率的自由度提升。波動率和膽固醇指標一樣可分成好膽固醇和壞膽固醇;二是在做計算的相關壓力測算時,主動放大肥尾風險,增加風險事件發生的頻率和幅度,對較差未來情況給予更多權重,觀察此時大類資產配置的效果是否仍在承受范圍內,嘗試解決投后實際不達投前期望的情況;三是通過效用函數定義投資人偏好來計算大類資產配置效用值,量化考察投資持有體驗。具體可通過拐折效用函數的概念自定義一個閾值,一旦投資收益掉到閾值之下,則效用值大幅下滑。在此概念下,可以引入混頻歷史數據集去測算短期和長期持有期的總體效用值,舉例來說可以用月度回報和年化回報同時計算效用值進行加總,然后通過大量模型模擬,尋找各種配置情況下的最優配置解。
初步的數據結果顯示對大類資產配置的這些投資持有期體驗改進工作可以在不對期間投資累計收益率產生負面影響的情況下,降低回撤頻率、縮小回撤幅度,在繼續研究的同時,希望未來可以將這些改進工作可以合理運用到養老金融產品的設計中。
責任編輯:曹睿潼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