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下旬以來國際油價一度慘跌20%以上,但中石油中石化的油價始終保持堅挺。面對公眾對國內油價漲快跌慢的質疑,中石化表示,這主要是定價機制方面的問題。不過,中石化香港油站公司宣布自8月10日凌晨下調汽油、柴油的價格。
同樣是中石化,為什么一個降價一個能夠保持價格堅挺?相關專家認為,這是內地市場的競爭力不足導致的。國際油價8月10日、11日、15日都有較大程度的反彈,如果國際油價不能守住下跌態勢,成品油調價窗口本月內很難開啟。[詳細]
有關主管部門并沒有完完全全執行定價機制。
成品油價不降招來罵聲無數。那么,為何國際原油價格暴跌而成品油零售價遲遲不降?中石化說,這主要是定價機制方面的問題。油價為什么沒變化由發改委解釋合適。
真正根源是我們處于油價上漲周期中;同時有關部門為調控價格、穩住CPI,并未完完全全地執行定價機制。干預結果是,國際油價大幅上漲,內地成品油調價不到位;國際油價明顯下跌,卻得先還清歷史欠賬。
[綜述]自1998年迄今,中國已經歷三次成品油定價機制改革。1998年,原國家計委出臺《原油成品油價格改革方案》,規定中石油和中石化之間原油交易結算價由雙方協商確定。后于2001年和2006年經歷兩次改革。
油價改革的最終出路是徹底打破壟斷。
國內油價落后于國際油價的運行趨勢,與市場脫軌。其弊端,一是滯后,與國外成熟市場相比,我國的調價周期較長,對市場反應不夠靈敏;二是規定模糊,給有關方面留下不嚴格執行調價行為的空間,該調整時不調整,調價幅度又不到位。
毋庸置疑,油價改革的最終出路是徹底打破壟斷,引入競爭機制,讓更多國企、民企甚至外企都能進入成品油零售市場。這要求把改革壟斷體制、財稅體制等結合起來,讓壟斷企業成為真正意義上的市場經濟主體。同時減少油價中的非成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