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新安晚報
施工現場航拍圖。
?本報訊2022年底,引江濟淮一期工程試通水通航,如今正在發揮社會、經濟和生態效益。那么,工程結束后遺留下大量的廢棄渣土如何處理?記者日前了解到,引江濟淮工程在合肥使用的38個棄土場約7.43萬畝正進行移交復墾,預計明年全部完成復墾工作,屆時大片荒地將“改頭換面”。
12月24日中午,記者來到位于合肥市高新區城西橋中心,這里是安徽建工路港建設集團有限公司承建的引江濟淮工程二號棄渣場臨時用地土地復墾項目施工現場,遠處江淮運河和蜀山泵站隱約可見。冬日的暖陽下,數百臺大型挖掘機、推土機、環保自卸車正在進行土地平整,不久的將來這里就會變成大片的良田。
記者了解到,引江濟淮工程在合肥市占用臨時用地約9.18萬畝。其中,棄土場38個約7.43萬畝;排泥區13個約0.76萬畝;施工場站等臨時用地約0.99萬畝。合肥市引江濟淮辦(公司)全力協調相關縣(市)區、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推進38個棄土場約7.43萬畝的移交復墾工作,截至今年11月,已全部移交屬地政府,正有序開展復墾工作。
安徽省引江濟淮集團有限公司合肥建管處相關負責人表示,棄渣場復墾與生態修復能夠推進損毀土地復墾,改善生態環境,有利于盤活存量建設用地,優化用地結構和布局,保障經濟社會發展的建設用地供給。
新安晚報安徽網大皖新聞記者劉旸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VIP課程推薦
加載中...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