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2月25日訊(全媒體記者 陳星源)一卷其貌不揚的碳纖維絲、一塊薄薄的碳纖維板,卻是桎梏產業發展的核心材料,你能想象嗎?走進位于湖南湘江新區的湖南東映碳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映碳材”),總經理葉崇介紹,被譽為“黑色黃金”的高性能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因量少而價高,曾是許多領域“用不起”的存在。
讓“黑色黃金”走向大眾化,是東映碳材不變的使命。7年來,企業深耕瀝青基碳纖維領域,通過原創技術突破,實現了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的批量生產,建成了50噸/年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生產線,擁有從原料到纖維產品的全流程自主知識產權,填補了國內產業化空白。
技術突破,解決“難得有”的困境
“我們主要的價值是解決‘有’和‘無’的問題。”談及東映碳材的“前半生”,葉崇總結道。這個看似簡單的抉擇,背后是對高新技術的久久為功、持續突圍。
從原絲類型劃分,碳纖維主要分為聚丙烯腈(PAN)基、瀝青基和粘膠基三大類。其中,瀝青基碳纖維擁有高模量、高導熱的優良特性,然而在東映碳材誕生之前,國內面臨著“難得有”的困境。
“國外只有三家在做這款材料,對我們從原材料到設備、成品,一直都是封鎖的。”葉崇回憶道,20年前該纖維的售價在3000元~4000元一公斤,而其最初的原料油漿的價格只需幾千元一噸,瀝青基碳纖維價格昂貴且供給不穩定、頻頻漲價,使得大規模使用難以為繼。
秉承著“想做成事”“想做大事”的使命擔當,2017年,湖南大學、湖南省科技廳與技術團隊三方共同出資成立了東映碳材,力爭成為國內第一家、世界第四家批量穩定生產中間相瀝青基碳纖維的基地,打破日美在該領域的技術壟斷,為航天航空、國防工業等行業提供原材料保障。
從工藝流程再到設備,東映碳材一步一個腳印,最終實現了全過程的國產化替代。核心技術是最大的底氣,企業自主研發的“中間相瀝青基制備工藝流程”,能將成分復雜的油漿制成瀝青,雜質含量僅為10ppm;在紡絲過程中,將瀝青紡到細度僅為10微米(約頭發絲的1/7),連續長度可達幾千米,甚至上萬米。
產能升級,邁向“隨意用”的未來
2020年,東映碳材榮獲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成為瀝青基碳纖維領域唯一獲此殊榮者。盡管技術已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但在產量上,與國際市場仍有差距。如何實現產能與效益的“雙豐收”?東映碳材把目光投向了民用市場。
葉崇介紹,瀝青基碳纖維不只用于“高大上”的軍工,民用領域也有“用武之地”?!氨热缡謾C屏幕的支撐板,需要輕薄能導熱,現在用的鈦合金、聚丙烯腈基碳纖維,性能都不及瀝青基碳纖維?!?/p>
如今,擴大產能和降低成本成了東映碳材的“必修課”。在產能方面,預計在湘江新區新建百噸級的瀝青基碳纖維生產線,建成后總產能達到200噸以上,趕超國際水平,且價格同步大幅下降;在降低成本方面,企業與中石化合作投建了400噸/年的中間相瀝青生產線,實現原材料的自主可控。
對東映碳材而言,長沙銀行是其“戰略合作行”之一。自2017年結識以來,長沙銀行始終給予貼心服務,2019年企業融資受挫時,更是創新專利抵押貸款,授信兩千萬元助其渡過難關。未來,在互相信賴的基礎上,雙方的合作有望更深入、更全面。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