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經濟日報
自新“國九條”發布以及證監會推出五項惠港措施后,外資機構集體唱多中國市場,紛紛斥巨資搶購中國資產。
國際機構提升中國資產配置
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3月,外國資金凈買入中國股票和債券分別達到17億美元和21億美元,這是去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中國股票和債券同時獲外資凈買入。
另據匯豐控股調查統計,超過90%的新興市場基金開始增持中國股市。4月起,多家國際資管巨頭在華的公募基金公司都開始發行A股基金。如英國資管巨頭施羅德投資集團在華的全資公募基金公司施羅德基金于10日推出首只權益新基——施羅德中國動力股票型證券投資基金。
施羅德基金稱,對于國際投資者而言,市場治理結構的改善是近年來最受關注的一環。同時,經歷3年回調,A股今年有望出現結構性行情。“3月后的行情走得比想象中更強,市場在預期更多積極因素。”而海外股市位于高位,后續若降息周期啟動,不排除會有海外的流動性外溢到A股的可能。
美國的Boston Partners基金經理David Kim表示,在財報中看到了一些強勁的信號。隨著整個中國股市的估值下降,這讓一些業務基本面較強的公司看起來很有吸引力。目前,Boston Partners持有的中國內地和香港股票占到其新興市場投資組合比例的47.5%,較6個月前翻了一倍。
挪威的Skagen AS基金也積極增持中國內地和香港上市的股票,理由是估值低廉,金融和監管風險顯著降低以及企業盈利改善。中國內地和香港的股票現已占到Skagen新興市場基金份額的32%,比去年9月的28%明顯上升,且高于MSCI新興市場指數中中國股票的26%權重。
瑞銀認為,消費回升的早期信號顯現,年初至今強勁的節假日消費數據、上市消費企業的表現好于中國整體消費。消費者信心的任何反彈都意味著家庭儲蓄可能流向消費和股票市場,對股票市場盈利更加樂觀。
高盛注意到新“國九條”中關于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分紅、退市等相關規定。高盛認為,A股股息率依然不高,上市公司在分紅上仍有很大的空間。預計隨著A股資本市場制度的完善與規范,股市仍有較多的價值可以釋放,估值提升潛力約20%,更樂觀的預計或高達40%的潛在上漲空間。
外資創紀錄買入A股
4月26日,北向資金凈買入A股224.49億元,創滬深港通開通以來單日凈買入歷史最高紀錄。今年以來累計凈買入719.68億元,遠遠超過去年全年437億元的凈買入。
另外根據Wind數據統計,截至4月26日,已披露2024年一季報公司中,QFII增持了90家A股公司股份,新進275家。
具體看,新集能源一季度獲得QFII增持2862萬股,暫居第一位,其中科威特政府投資局增持1631萬股,總持倉由2023年末1501萬股增至3132萬股,增倉幅度高達108%,為新集能源第六大股東。
澳門金融管理局一季度也增持新集能源1231萬股,總持股逾3120萬股,為第七大股東。首創證券、東方雨虹等一季度也獲得QFII超千萬股增持。
中天科技成為QFII新進股份最多的公司,高盛新進2922萬股,成為中天科技第四大股東;瑞銀集團持股2030萬股,新進成為第六大股東;摩根士丹利持股1480萬股,新進成為第十大股東。
輝豐股份、宇通客車、老板電器、科倫藥業等一季度也獲得QFII新進超千萬股。
在QFII當中,一季度巴克萊銀行表現最為活躍。2023年末時,巴克萊銀行只出現在100只A股的前十大股東之列。至2024年一季度末,已有171家A股公司前十大股東出現巴克萊銀行的身影。
中金公司認為,近年海外機構申請QFII、RQFII有所加速,一方面表明海外投資者、尤其長線投資資金對中國的中長期發展前景較為認可,對中國高質量發展的前景持相對樂觀的態度。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國在對外開放領域的改革和努力也不斷取得積極進展。
國際資本多渠道加倉港股
外資在港股市場活躍度也大幅提升。記者根據港交所公告統計,今年以來,披露股東增持的公告達78條,平均每個交易日1條,超過去年全年類似公告154條的一半。
途虎日前在港交所公告,富達國際基金(FIL Limited)透過其受控法團收購公司額外A類普通股,截至2024年4月17日,共擁有4134.73萬股A類股,占已發行股本總額約5.03%及已發行A類股份總數的5.49%。
自途虎上市以來,富達國際已經多次增持其股份,持股數量不斷上升。富達國際此次以每股均價17.172港元的價格增持途虎1234.62萬股普通股股份,涉資約2.12億港元。
途虎股價近來也連續走強,4月26日放量大漲16.1%,以23.15港元報收,較3月低點9.01港元,上漲了157%。
這是達到港交所規定要求,需要公告的增持行為,而沒達到公告要求的增持行為數量更是暴增。
根據Wind數據統計,一季度港股市場各類增持1359起。其中摩根大通最為活躍,共發生93起增持,美團、小鵬汽車、福萊特玻璃、香港交易所等均是其增持目標。
另外,據美股市場13F文件(機構持倉季度報告)披露,多家機構增持阿里巴巴。投顧公司Driehaus Capital Management旗下新興市場基金在2月新進阿里巴巴127萬股H股。
對沖基金Scion Asset Management LLC在去年第四季度增持阿里巴巴2.5萬股,總持倉達到7.5萬股。該機構還增持京東7.5萬股。
加拿大最大養老基金Canada Pension Plan Investment Board披露的持倉中,截至2023年第四季度末,新買入阿里巴巴360萬股,市值2.79億港元,成為其四季度規模最大的新買入標的。
阿里巴巴本周連續上漲,累計漲幅達12.89%,一周市值增加1763億港元。
外資除了在市場上直接買入AH股外,還通過ETF間接持有中國資產。港股通紅利ETF第一大份額持有者為瑞銀集團,持有1003萬份;巴克萊為第二大份額持有者,持有775萬份。
巴克萊還是港股國企ETF第一大份額持有者,持有1005萬份;香港證券ETF第三大份額持有者,持有1.29億份;港股科技30ETF第一大份額持有者,持有4542萬份。
瑞銀集團是中國國企ETF第二大份額持有者,持有3600萬份;恒生互聯網ETF第七大份額持有者,持有3.99億份。
中國市場具備估值優勢
外資大規模增持中國資產原因有三。
第一,中國經濟穩步增長,一季度經濟數據徹底扭轉了市場的悲觀預期。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工業經濟運行平穩向好,一季度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1%,較2023年全年提高1.5個百分點。
社會消費更是快速復蘇,其中服務零售額增長10%,餐飲消費增長10.8%,最終消費支出的貢獻率為73.7%,拉動GDP增長3.9個百分點。
數字消費成為新增長點,一季度全國網上零售額3.3萬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在線旅游和在線餐飲分別增長95%和27.8%;智能穿戴裝備和電子音像制品分別增長30.9%和23.4%。
第二,扶持政策頻出。繼新“國九條”之后,證監會又推出五項惠港措施,將與香港深化合作,進一步拓展優化滬深港通機制、助力香港鞏固提升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共同促進兩地資本市場協同發展,利好港股流動性,對于未來港股而言,有望吸引更多內資和機構投資者。
香港財政司司長陳茂波稱,中國證監會支持符合條件的內地行業龍頭企業到香港上市融資,這將有利香港的新股上市,而更多具長遠發展和回報潛力的企業在港上市,將吸引更多國際資金來港,加強和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充分體現中央對香港的支持。
第三,經過深度調整之后,AH股估值極具吸引力。統計數據顯示,美股標普500的市盈率24.87倍,市凈率4.54倍,股息率1.36%;納斯達克市盈率38.94倍,市凈率6.35倍,股息率1.49%。
而A股市盈率僅16.86倍,市凈率僅1.47倍,近25%的公司股息率超過2%。在新“國九條”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后,股息率進一步提升是可以預期的。港股估值就低了,平均市盈率才10.32倍,平均股息率高達4.16%。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