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今天(8日)在上海閉幕。本屆大會為期三天,集中展示了大模型、芯片、機器人等領域的前沿技術和應用。
在大會期間,數十家大模型開發企業匯聚,帶來了最前沿的技術趨勢,30多個人工智能大模型集中亮相,展示大模型賦能各行各業的多元生態,成為本屆大會的亮點之一。
那么什么是大模型?它和以往的人工智能模型有何區別?基于大模型的最新成果都有哪些?大模型又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么樣的改變?
什么是人工智能“大模型”?
人工智能大模型,可不是指它的個頭大,那么到底什么是大模型?為什么如此火爆?先來了解一下。
如果說去年人工智能領域的關鍵詞是“元宇宙”的話,那么2023年無疑是屬于“大模型”的一年。迄今,國內的科技公司、高校、研究機構已經發布了數十款人工智能大模型產品。究竟什么是大模型呢?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邱錫鵬:大模型就是一種參數規模非常大的人工神經網絡。因為參數足夠大之后它能力非常強,所以在很多任務上都表現出非常好的能力。因為大模型學習了非常多的知識,經過了非常多的數據訓練,這樣就具有了非常好的通用性。包括像我們日常生活中經常見到的各種人工智能產品,比如說人臉識別、對話機器人,等等。因為大模型的容量非常大、能力非常強,所以它把所有的任務都合在一起,用一個模型來提供非常多的任務的支撐,就是我們人工智能這個領域所謂的通用人工智能,所以它展示出來通用人工智能一個非常好的前景。
“大模型”與以往的人工智能模型有何區別?
“大模型”是人工智能領域的通用人工智能,那它和以往我們提到的人工智能模型有什么不同呢?
復旦大學計算機學院教授 邱錫鵬:我們早期的人工智能模型大部分都屬于弱人工智能,比如說像阿爾法狗,它雖然能力非常強,但它訓練出來基本上只能下圍棋。同樣在我們日常生活中有非常多的產品,比如說各種識別產品,語音識別,人臉識別,基本上都是每個任務是一個模型,這些模型都是隔離開的。大模型就是希望通過擴大模型的參數,通過大量的數據的訓練之后,能夠用一個模型支撐所有人工智能的任務。這樣的話它的使用門檻就會降低非常多,大家不再需要去開發各種各樣的產品了,我用一個基座模型就可以去支撐非常多的服務。
基于“大模型”的最新成果有哪些?
在本屆人工智能大會上,大模型是“重中之重”。大會首次設置“邁向通用人工智能”主題展區,在這個展區,有什么基于大模型的最新成果呢?讓我們跟隨總臺記者一起去看看。
在本次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有基于多模態大模型的機器人,他們比之前的機器人更加智能。在現場,就有機器人表演千手觀音,還有機器人打籃球。
總臺記者 竇筠韻:在這里有一個機器人正在準備進行投籃,而它使用的就是多模態的機器人大模型,和以往的固定模式的機器人投籃不同,我們看到這個機器人首先可以感知環境,它感知到籃球所在的位置,然后它感知環境,看到了球籃所在的位置,并且調整方向,然后進行投籃的動作。
這些黑科技的背后都依托大模型的加持。在本屆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30多個大模型明星團隊悉數登場,一批重磅成果在大會期間集中啟動或發布。
目前,上海正積極打造人工智能開源環境,形成開發者生態。本屆大會還舉辦了開發者生態論壇等。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