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發布公告稱,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下稱新華信托)不能清償到期債務,并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符合宣告破產的法律規定。該院于2023年5月26日裁定宣告新華信托破產。
2020年7月17日,新華信托因觸發《中華人民共和國銀行業監督管理法》第三十八條和《信托公司管理辦法》第五十五條規定的接管條件而被原銀保監會接管,接管期限為一年。2021年7月16日,原銀保監會決定延長新華信托接管期限一年,自2021年7月17日起至2022年7月16日止。
2022年6月16日,原銀保監會同意新華信托依法進入破產程序。7月6日,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依法裁定受理新華信托提出的破產清算申請,并指定新華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清算組擔任管理人。
體現市場化、法治化的風險處置方向,對其他機構、股東等提供警示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張麗平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破產歷來是市場經濟中風險管理的手段,新華信托破產也是如此。一個企業或機構破產的根本原因是經營出了問題,或表現在資產端,或表現在負債端,或兼而有之。新華信托破產,意味著經營不善的機構退出市場,本身就是市場優勝劣汰的過程,并為其他機構提供警示借鑒,促使其他機構更規范經營,更注重風險防控,從長遠看對行業健康發展是有好處的。
清華大學法學院金融與法律研究中心聯席主任周小明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表示,從金融風險處置角度看,新華信托破產更體現了市場化、法治化的方向。
“破產是一個市場化的做法,經營失敗難以為繼,該破產的就得破產。進入破產程序后,行政層面的措施少了,都在司法程序中,也是更加法治化的。”周小明表示,采取市場化、法治化的處置方式,是一個積極的信號。對于經營機構、股東有警示作用,不要以為公司出了問題,最后是有人能救的,經營者和股東要承擔損失的。同時對投資者也敲響了警鐘,要打破剛兌思維,更加謹慎選擇產品,明確認識“賣者有責、買者自負”。
新華信托的經營亂象從監管部門的罰單中可見一斑。
去年下半年,重慶銀保監局連續對新華信托開出罰單,合計罰款1450萬元。罰單顯示,新華信托存在14項違法違規事實,包括:未事前報告關聯交易;發放不當激勵;通過關聯方違規開展實業投資;全面風險管理失效;超權限審批與關聯方的業務;違規審批代關聯方投資造成巨額損失;違規通過關聯方資產虛假出表;向禁止性或限制性領域提供融資;“三查”嚴重不盡職;資產風險分類不準確、減值準備計提不足;未按規定進行信息披露;信托受益權違規轉讓;委托非金融機構推介;違規為銀行提供通道業務。
就信托業而言,近幾年來,金融監管部門在嚴守風險底線的基礎上,統籌推進信托業改革與轉型發展工作,并取得了顯著成效,信托行業通道業務持續壓降,房地產信托亂象得到有效治理,行業積極回歸本源發展。
對金融體系影響有限,信托業市場前景廣闊
“新華信托體量有限,對金融體系不會產生什么實質性的影響。”周小明表示,信托公司本身是一個信托機構,其過去的產品都是針對合格投資者且數量有限,不像銀行這類吸納存款的機構。新華信托本身在行業中并不是“巨無霸”機構,破產不會有太大的負面影響。
新華信托破產,客戶的資金會否受到影響、消費者權益如何保護也備受關注。張麗平表示,從未來監管態勢來看,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將變得更加重要,而保護信托產品投資者權益的關鍵在于,信托公司要勤勉盡責,忠實履行受托義務。對于受托履職不當的,要以公司資本金按失責程度進行相應賠償。
據她介紹,近年來信托業管理資產規模超過20萬億,2021年個人投資者數量超過120萬人,2022年超過了130萬人,加強投資者保護是行業健康發展的關鍵環節和重要內容。
在新華信托被接管之時,原銀保監會也明確表示將依法保護保險活動當事人、信托當事人等各利益相關方的合法權益。
周小明在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也指出,最終要看責任如何認定,因為信托公司的消費者就是信托產品的投資者,在破產清算中,嚴格按照法律的認定,就要對每一個產品進行界定受托人是否盡職管理。如果認定某個產品的受托人是盡職的,它最后造成的損失就投資者自擔。如果認定某個產品受托人是不盡職管理的,它給信托財產造成的損失,在司法程序中可以確認受托人對投資者需要賠償多少。在破產程序中,對投資者的賠償就轉換成破產債權,根據破產清算的程序去按比例清償。
當下,信托業正處于轉型發展的階段,金融監管部門也在不斷補齊制度短板,引導機構回歸本源,堅守受托人的根本定位。今年3月,原銀保監會發布《關于規范信托公司信托業務分類的通知》,對信托業務進行重新分類并提出了相關監管要求,信托業務被分為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類共25個業務品種。
張麗平向澎湃新聞分析稱,其實不止信托業,在我國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之時,整個金融業也都有轉型發展的需要。信托業新分類政策經過多輪廣泛征求意見落地,體現了信托順應時代需要轉型發展的大方向,尤其是將家庭服務信托納入資產服務信托豐富了普通家庭拓展財產性收入的渠道,對發展公益慈善信托的強調是發展三次分配實現共同富裕的應有之義,規范資產管理類信托可以使信托更好服務實體經濟。
“資產服務信托、資產管理信托的市場需求依然旺盛,現在政策也明確了,信托機構接下來無非就是要抓住市場機會,重構商業模式、重建核心能力。”周小明說道,短期影響肯定會有,但信托業的市場前景廣闊,各家公司能不能夠在新的業務分類里獲取新的市場份額,取決于各家公司的核心競爭力的再塑造,能者就能占先機。
責任編輯:石秀珍 SF183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