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明(重慶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
人是這個世界上最不喜歡寂寞的物種,許多游戲娛樂活動,主要解決的就是因閑暇而產生的寂寞問題。現代傳媒的娛樂功能日趨發達,它們制造的娛樂狂歡,仍是為了讓公眾精神上少點寂寥。人工智能技術的彎道超車,將人類社會帶入人際互動的狂歡階段。這樣的狂歡,由一款被譽為“全能網友”的聊天機器人推到了新的巔峰。
ChatGPT是美國人工智能研究實驗室OpenAI開發的一種全新聊天機器人模型,根據聊天的上下文進行互動,還可以寫論文、創作詩歌、翻譯、編寫代碼等。推出剛兩個月,就成為現象級消費類AI應用,促使谷歌、微軟、百度等科技巨頭搶先布局新賽道。
在社交媒體上,如果誰沒聽過ChatGPT這個名字,仿佛就成了陶淵明筆下與世隔絕、“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人”。在社交媒體的聊天群組內,人機對話的截圖比比皆是,儼然成了一道新的“聊天風景圖”。
不可否認,ChatGPT在改寫著人類的娛樂模式,將傳統的“人-物互動”(斗雞、耍猴)和“人-人互動”(游戲娛樂活動)向“人-機互動”(人與機器對話)轉移。在這場全民性“人機互動大躍進”中,技術產品不再是單純的工具,而是變成了人類娛樂活動的“領銜主演”。
當不少人都在談論類似ChatGPT這樣的聊天機器人能干什么,甚至擔心這位“全能網友”搶走自己的飯碗時,我們更應該反思的是:一款聊天機器人為何能夠在人機互動的娛樂狂歡中喧賓奪主,而自然人卻甘拜下風成為配角?假如配角過剩,會不會把主角玩得“內卷”?
ChatGPT的異軍突起,跟人類天然的好奇心有關。聊天機器人并非新概念,類似的聊天產品早已飛入尋常百姓家,ChatGPT的“喧賓奪主”在于功能強大,可以充當人們的顧問和助手,并且可以有求必應。
ChatGPT的迅速擴張,讓全球科技公司看到了類似產品蘊藏的巨大商機,讓公眾找到了新的娛樂方式,讓懶人意外地收到了“免費的午餐”,甚至也讓某些不法分子掌握了坐地生財的門路……熱點問題需要冷思考,針對ChatGPT現象,需要追問誰是人機互動的主導者。
技術是社會發展的潤滑劑,讓人和這個世界的關系更為協調。未來的人工智能技術無論有多魔幻,也無法改變它是人類助手的角色。當人們圍著ChatGPT轉時,我們需要清楚這類產品對人類社會究竟意味著什么。如果未來ChatGPT家族“人丁興旺”,人類在人機互動中的主體性地位會不會下降?會不會造成“機器內卷”現象?
雖然這類機器的設計者依然屬于人類,卻僅限于少數科技公司。伴隨著智能機器的崛起,普通大眾在社會生活中的議程設置能力反而呈現出下降趨勢,這種局面如果不改變,人的主體性地位焉能不下降?
人類是這個世界的主宰,這種地位的獲得不是因為人的體格強健,而在于人的智慧和創造力。正是人的智慧被用于發明創造,讓人類脫離野蠻走向文明,擺脫貧窮走向富裕。在ChatGPT制造的眾聲喧嘩之下,我們需要捫心自問:當機器在代替人從事“創造性的勞動”時,這樣的創新是否會慢慢“卷起來”?如果人們習慣于讓機器幫自己解決工作生活中的難題,科學文化的創造和生活智慧的創造權,最終又該屬于哪一方?
離開創造,人將處于退化狀態。當ChatGPT們可以幫我們代寫評論、論文和文學作品,可以代勞編寫程序,成為新的創造方式時,看似是人在操縱機器,使其為自己免費打工,這個時候,我們更應該清醒地意識到:ChatGPT們越是勤快,也就越是面臨著“機器內卷”,人的惰性卻渾然不知而甘于“躺平”。惰性一旦成為人性中的主導力量,坐等嗟來之食的“機器制造景觀”對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意味著什么?
ChatGPT成為“機器網紅”,無非是這類產品有著強大的數據資源和數據整合能力,瞬間向用戶提供摘要式的機械答案。這樣的“匯編”的確顯得無所不能,但無非是在現有的人類數據庫這口“大鍋”中,給有求于它的“顧客”端上一碗看似新鮮美味的“剩飯”,只不過這樣的“剩飯”在被機器重新包裝后,給人以形式上的新穎感罷了。假如整個社會都躺在ChatGPT的面前等待“接濟”,失去了新數據來源的聊天機器人,也將很快進入“內卷”模式。
面對全新的聊天產品,人們湊個熱鬧、逗個樂子無可厚非,探索人機互動的新模式,這樣的努力同樣值得欽佩。但對于聊天產品的用戶來說,在發揮機器之所長造福自己的同時,也別忘了誰是這個世界的“主人”。這個“主人”的責任是創造豐富多彩的文明,而不是任由機器喂“剩飯”,甚至索性在機器面前“躺平”。
如果“躺平”的人多了,等到ChatGPT們也搞起了“內卷”,人類社會的未來將是如何?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