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孔祥斌:黑土地保護應多種大豆 高標準農田要來次“體檢”
2022年中央一號文件堅持強調嚴守18億畝耕地紅線,更是明確提出“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我國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僅有十余年歷史,但其在穩糧、高產、抗災、減災、優供、增效方面的獨特優勢,已為成為中國糧食安全的壓艙石。中國農業大學土地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孔祥斌在接受新京報記者采訪時說,“我國現在的高標準農田亟須做一個全面系統的‘體檢’,確?,F有高標準農田符合旱澇保收、提產增效的建設目標。只有實現高標準農田質量的提升,我國的耕地質量才能在保資源、穩面積、持續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時候,降低糧食生產的不確定性、不穩定性,提升農民的種植收益,增加耕地保護動力?!?/p>
守耕地紅線離不開建高標準農田
新京報:保護耕地是歷次涉農中央一號文件的重中之重。今年一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永久基本農田重點用于糧食生產,高標準農田原則上全部用于糧食生產”,這體現了什么?
孔祥斌:這體現了黨中央保護糧田的堅定決心,也是落實遏制“非農化”、防止“非糧化”、“降低糧食進口”的新時代戰略意志和提升糧食生產自給率的要求。一直以來,中央及各級政府都有耕地保護的硬措施,但我國耕地保護與高效利用仍面臨一些挑戰。
首先,2021年8月,自然資源部公布的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數據顯示,2019年末我國耕地面積為19.18億畝,十年減少了1.13億畝,主要原因為農業結構調整和國土綠化。隨著我國城市化水平的提高,未來各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的趨勢依然強勁,現有糧田總量仍會面臨嚴重流失的威脅。
其次,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糧食流通受到影響。像國際糧食貿易一度瀕臨中斷,世界各國都降低糧食出口,提升糧食的自給率,而國內一些糧農也增加了自己的糧食儲存量,以前糧農是產多少賣多少,現在可能要留一部分糧食在家里自己用。這都在提醒中國必須守住耕地紅線、保障口糧安全。
還有,全球極端氣候事件在顯著增加,我國干旱、洪澇、高溫、熱浪、低溫等極端天氣的發生頻率、持續時間、影響范圍和強度均顯著增強,像2021年的河南、山西等北方地區,出現了罕見水災。極端氣候事件在影響耕地糧食生產的穩定性。
耕地糧食種植比較效益低,使糧農生產積極性不高。數據顯示,2009年至2018年,全國三大糧食作物凈收益由每畝186.39元降到每畝虧損85.59元。而且考慮55歲到65歲之間的老年勞動力的退出,如果在耕地保護、高標準農田建設以及糧食生產政策進行大幅度調整的前提下,未來包括東北、華北、長江中下游三大平原區在內的耕地糧食種植收益會持續降低。
新京報: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關乎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有哪些舉措可以提升國家糧食生產力?
孔祥斌: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提升糧食種植收益,讓農民能切實通過種地得到更多收益,這就需要決策層在耕地發展權補償、糧食生產補貼、生態補償、農業保險體系等方面下功夫,顯著提升糧食生產的綜合收益;持續實施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嚴控耕地“非農化”“非糧化”,最大限度減少耕地資源剛性損失;另外,我們應該持續增加高標準農田建設投入力度,讓高標準農田應對極端災害的適應能力更強。
高標準農田需做“體檢”
新京報:你提到了應該提升高標準農田建設,今年一號文件中,專門提出2022年建設1億畝高標準農田。什么樣的農田是高標準農田?我國高標準農田的建設如何?
孔祥斌:高標準農田的標準,最早是由原國土資源部提出的,2012年,原國土資源部提出,在“十二五”期間,在劃定的基本農田保護區范圍內,建成不少于2億畝集中連片、設施配套、高產穩產、生態良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高標準基本農田。
高標準農田建設取得了非常明顯的成效,在2021年,我國建成超1億畝高標準農田,占年度建設目標任務的105.5%。但是,我們在一些地區實地調研中發現,有些高標準農田并不完全符合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有的農田就是修個路,或者鑿口井,就被劃為高標準農田了。但實際上,高標準農田是旱能灌、澇能排的,這就需要農田水利設施都要完備。
新京報:對于建設完成的高標準農田與高標準規劃不相符的現象,你 怎么看?
孔祥斌:我建議,全國的高標準農田可以做個“體檢”,將所有的高標準農田能夠有效應對極端天氣為標準,重新排查一遍,對設施不完備的農田,及時查漏補缺;另外,應該有針對性地實施基礎設施再提升工程,特別是針對黃淮海地區可能遇到的極端降雨天氣,要對區域內高標準農田實施改造提升工程;加大對東北糧倉投入,提升應對極端凍害適應能力;啟動西南山區和黃土丘陵區中低產田質量提升工程;以高標準農田建設和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為契機,促進耕地空間重構,提高耕地規?;?。
高標準農田要多渠道投入
新京報:全面完成高標準農田建設階段性任務,需要做哪些方面?
孔祥斌:一號文件指出,要有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特別提到,在水土資源條件適宜地區規劃新建一批現代化灌區,優先將大中型灌區建成高標準農田;另外一方面,就是要深入推進國家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8000 萬畝;還有一條就是要積極挖掘潛力增加耕地,支持將符合條件的鹽堿地等后備資源適度有序開發為耕地,并且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統籌規劃、同步實施高效節水灌溉與高標準農田建設。
新京報:在大中型灌區上建高標準農田,有怎樣的優勢?
孔祥斌:大中型灌區生產糧食約占全國總量的50%,糧食生產地位非常重要。另外,大中型灌區的水利條件基礎設施條件比較好;還有一點,將大中型灌區建設成高標準農田,有利于解決高標準農田地塊被無序占用的問題,建在大中型灌區的高標準農田更容易連田成片、網相連、渠相同的優質糧田,這樣有利于監督管理、保障農田不被占用,而且可以充分發揮灌排設施支撐農業發展、農民增收、農村生態改善的作用。
黑土地保護先要多種大豆
新京報:關于東北黑土地保護,除了人們經常提到的建立黑土地保護管理監督體系外,您認為還需要注意什么?
孔祥斌:優化種植結構,進行保護性耕作。東北黑土地退化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大豆種得少了,很多農民發現玉米畝產量高,只種玉米,但玉米需要大量肥料,過多的化肥,就容易耗費土壤的碳資源,導致土壤變硬、變薄。但大豆屬于豆科植物,其根系有固氮能力,可以有效恢復地力。所以,我們倡導在黑土地區域采用玉米與大豆輪作的方式。
新京報:為什么要推動由主要治理鹽堿地適應作物,向更多選育耐鹽堿植物適應鹽堿地轉變?
孔祥斌:這里有至少四個意義。一方面,我國的鹽堿地總面積比較大,選育耐鹽堿植物,可以提高鹽堿地利用率,從而擴大糧田面積;另一方面,選育耐鹽堿植物可以節約水資源,有利于緩解一些地方的農田水資源短缺的情況;還有一點,鹽堿地具有豐富礦物質元素,鹽堿地含有鹽分等一些元素,通過植物吸收后再傳送給人類,有益于提升人體營養元素的豐富性。此外,耐鹽堿植物對土壤有很好的改良作用。
最重要的是提高農民收入
新京報:您認為在守住耕地紅線、推進建設高標準農田的時候,最應該注意的問題是什么?
孔祥斌: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讓農民在種田上獲得更多收益,也就是多渠道提高農民收入,讓農民種糧更有積極性。我們通過實地考察發現,一些地區的農民,會因為種田帶來的經濟收益低,就會選擇撂荒;或者一些地區農民,過度重視種糧收益,放棄種養結合輪作、間作的方式,大量開采地下水、使用肥料,導致耕地生態風險不斷加大。
新京報:對此,你有哪些建議?
孔祥斌:農民是耕地保護的微觀主體,國家應該進一步明確耕地保護微觀主體的責、權、利。一是將農民納入耕地保護責任主體的范疇,《土地管理法》明確規定,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是耕地的所有者和承包者,是耕地的直接使用者,按照權、責、利對等原則,應將農村集體經濟組織和農戶納入耕地保護的責任主體,承擔耕地保護的責任;二是建立耕地保護績效評價機制,對耕地保護效果較好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提供激勵性補償;三是依托農村土地資源和區位優勢,建立生態農田、景觀農田、文化農田,創新“一、二、三產”融合生產模式,發揮耕地的生產、生態和生活復合功能,增加農產品的復合價值,最大程度地提升耕地資源價值,增加農民務農收入。
新京報記者 趙利新
責任編輯:王珊珊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