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路貸”“套路保”……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警惕這些“套路”營銷行為

“套路貸”“套路保”……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警惕這些“套路”營銷行為
2022年01月21日 20:33 新華社

  原標題:百姓財經話丨“套路貸”“套路保”……監管部門提醒消費者警惕這些“套路”營銷行為

  貸款時,遭遇息費不透明、虛假宣傳,還被莫名收費!買保險時,被“首月0元”“免費保障”所吸引,沒想到只是噱頭!你是否也有過被“套路”的類似經歷?

  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日前發布風險提示,提醒消費者注意防范此類侵害金融消費者知情權、自主選擇權、公平交易權、財產安全權的“套路”行為。

  信息披露、隱藏產品風險等“套路” 侵害消費者知情權

  息費不透明,故意模糊借貸成本,不明示年化綜合資金成本、還本付息安排……在貸款營銷中,類似“套路貸”的營銷宣傳行為時有發生。有的借款人在不知情的情況下被收取了高額費用,所謂“零息”名不副實。比如借款人有的遭遇了“砍頭息”,有的貸款后發現還須支付擔保費、服務費、保險費等,真實的貸款成本很高。

  “首月0元”“免費領取”……在保險營銷中,也有類似“套路保”行為,以“優惠”之名對消費者進行誘導。

  銀保監會表示,這些“套路”給人優惠錯覺,實際上是將保費分攤至后期,消費者并未真正享受到保費優惠。此外,還有多項銷售誤導行為,比如炒作“限售、限時、限量”,不如實、不準確介紹產品責任、功能和保險期間,以銀行存款、理財產品等其他金融產品名義宣傳銷售保險產品。有的消費者就因所謂“免費”“限時”等誘惑,被誤導投保了不需要甚至是完全不了解的保險產品。

  互聯網界面設置暗藏“套路” 侵害消費者自主選擇權

  購物支付時,一不小心“被貸款”,這種經歷你是否也有過?

  當前,通過互聯網購買金融產品、使用金融服務已十分普遍。部分機構在互聯網頁面中暗藏各種“套路”,給消費者自主選擇設置障礙。

  比如,在購物、媒體、社交、游戲等互聯網場景中借貸產品廣告泛濫,平臺直接提供貸款服務或為貸款業務引流以完成流量變現,在產品推廣、展示或支付等環節誘導消費者優先使用消費信貸。

  又如,一些互聯網保險營銷廣告界面設置不規范、不清晰,在頁面中誘導消費者勾選“領取保障”“自動續費”等選項。此外,還有平臺以默認勾選、強制勾選等方式進行捆綁搭售,強制要求消費者購買非必要的產品或服務。

  銀保監會表示,一些對智能設備使用不熟悉的老年消費者、對金融產品風險定價不敏感的消費者或者缺乏理性消費觀念的消費者更容易被“套路”。

  互聯網貸款營銷不當誘導 侵害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一些機構或平臺基于自身大數據資源優勢對消費者行為數據進行分析和濫用,引導甚至操縱消費者需求。比如不顧消費者綜合授信額度、還款能力、還款來源等情況,一味地誘導消費者借貸、負債、超前消費。這種利用優勢地位不當誘導消費者的行為,一定程度上侵害了消費者公平交易權。

  套路貸、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 侵害消費者財產安全權

  套路貸、非法集資、詐騙等違法犯罪行為也不斷變換“馬甲”,打著金融創新、金融服務等名義,嚴重擾亂金融市場秩序,危害人民群眾財產安全。

  比如,有套路貸打著“創業”“求職”“美容”等名義,用提供就業、培訓、醫美等服務作偽裝,在校學生、求職人群或盲目追求高消費人群等更易上當受騙。也有不法分子以“退保理財”“代理退保”等名義招攬生意,慫恿或誘騙消費者委托其退保去購買所謂“高收益”理財產品,甚至截留侵占消費者退保資金,暗藏集資詐騙風險。還有不法分子利用一些債權債務人群急于解困、收回資金的心理,打著債事化解、債事咨詢服務等名目收取高額服務費,實則是“真收費、假代還”的非法集資或金融詐騙。

  向“套路”說不!這些提醒要謹記!

  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如何增強風險防范意識,防止“套路”營銷行為侵害自身權益?銀保監會消費者權益保護局作出以下提示:

  一、警惕隱瞞風險、模糊費用等虛假宣傳,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和需求購買金融產品。所有貸款產品均應明示貸款年化利率;保險產品應載明保險責任、除外責任、保險金賠償或給付等影響投保決策的重要事項。消費者應從正規機構、規范渠道,根據自身需求和消費能力購買金融產品或服務。

  二、警惕過度負債風險,合理合規使用個人消費信用貸款。堅持適度負債、理性消費觀念,養成良好的消費還款習慣,不要無節制地超前消費和過度負債。樹立誠信意識,不違規將分期、小額信貸等個人消費信用貸款用于理財、投資、還貸等非消費領域,避免“以貸養貸”“以卡養卡”。

  三、警惕非法“代理維權”侵害,謹慎對待簽字、授權等重要環節,選擇合理合法途徑維權。注意閱讀合同條款,確保自己了解所簽署或授權的金融服務協議內容。不參與違背合同約定、提供虛假信息、編造事實的惡意投訴,更不要輕信“退保理財”等說辭。

  四、警惕“債事服務”等名義的詐騙侵害,正確看待、依法解決債務問題。不被“解債上岸”等說辭迷惑,防范打著債務化解名義的非法集資、詐騙等行為的二次侵害。

  讓我們謹記這些提醒,遠離“套路”,守好“錢袋子”。(記者李延霞)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張玫

貸款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1-28 坤恒順維 688283 --
  • 01-27 粵海集團 001313 --
  • 01-24 亞信安全 688225 30.51
  • 01-24 三元生物 301206 109.3
  • 01-24 東微半導 688261 130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