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國別貿易投資環境報告--日本(3)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4月01日 18:32 新浪財經 | |||||||||
3、關稅配額 2004年,日本對20類產品實施關稅配額管理。其中,農林水產省負責管理的產品有玉米、天然奶酪、麥芽、糖渣、無糖可可調制品、番茄醬、菠蘿罐頭、乳制品、脫脂奶粉、無糖煉乳、黃油、雜豆、淀粉和菊糖及淀粉制品、花生、魔芋、調制食用油、蠶繭、乳清18類產品。經濟產業省負責管理的有皮革及皮鞋2類產品。 日本市場對魔芋消費需求十分巨大。
4、從價關稅/從量關稅 日本從價、從量稅并用(選擇稅或復合稅)的情況大量存在,增加了關稅計征的復雜性,給中國企業對日出口造成一定困難。另外,日本實施的從量稅如果換算成從價稅,往往稅率較高,尤其是在農產品領域表現更為明顯,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中日貿易的擴大形成了阻礙。 5、普惠制關稅 日本每年都對享受普惠關稅的產品進行調整,減少享受優惠關稅的產品。近年來日本一再取消中國出口產品的普惠待遇,給相關的中國出口企業和生產企業帶來很大負面影響,中國對此表示密切關注。 (二)進口限制 1、關于絲綢進口配額問題 在中日絲綢貿易中,日本以進口商能力有限為由,每年均不足額發放配額。2004年10月,日本明確承諾將于年底如期終止中日兩國絲綢貿易協定,終止對自中國大陸進口絲綢產品的數量限制措施,自2005年1月1日起實現完全自由化。中國希望日本能夠切實實施相關承諾。 2、關于大米招標制度 根據烏拉圭回合協定,日本進口大米執行最低限額進口制度,分為一般進口米以及同時收購和銷售進口米(也稱"SBS進口")兩種方式。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包括: (1)一般進口招標方式下的大米進口量占日本大米進口總量的較大比例, 但遠未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市場準入。由于一般進口招標中的大部分配額由農林水產省綜合食料局直接指定國別,受政府干預較大,招標缺乏透明度,導致中國大米中標量在中標總量中比例極低,與其價格、品質和口味的競爭力不相稱。在2004年大米一般進口招標中,中國僅中標7000噸。 (2)在同時收購和銷售進口米招標中,進口商須將購得的中標進口米按用 戶需求數量先賣給日本農林水產省綜合食料局,再由綜合食料局按內部制定的標準加價后賣給國內批發商。此外,日本政府經常對該項下的大米進口數量進行調整。 中國認為,日本在大米進口中的不合理做法削弱了中國大米在日本市場上的競爭力。中國將對日本改革進口大米招標制度、提高透明度的措施繼續關注。 3、關于紫菜進口限制措施 根據日本《外匯及外國貿易法》、《進口貿易管理令》等法律,日本經濟產業省以配額形式對紫菜進口實施管理。根據經濟產業省發布的名為《關于紫菜進口配額》的公告,干紫菜和調味紫菜進口需要進口配額和進口審批,且原產地僅限于韓國。日本限制進口紫菜原產地的做法阻礙了中國紫菜產品對日出口。 2004年4月22日,中國政府對日本紫菜進口管理措施啟動貿易壁壘調查。 調查期間,中國政府與日本政府有關部門共舉行了三輪磋商,日本承諾在合理期限內采取切實措施解決中國的關注。2005年2月21日,日本經濟產業省公布了2005年紫菜進口配額方案,取消了進口紫菜原產國的限制,將進口紫菜國別配額改為全球配額,進口紫菜配額總量為4億張。2月28日,中國商務部終止了針對日本紫菜進口管理措施的貿易壁壘調查。中方希望中日有關協會通過技術磋商,早日實現中國紫菜對日出口貿易的正常化。 (三)通關環節壁壘 中國企業反映,在向日本出口鮮活產品的過程中自貨物到港至通關完畢的時間拖延較長,常因此而導致損失。 (四)技術性貿易壁壘 1、關于中藥及保健食品問題 日本將有藥用價值的產品劃分為藥品、食品兩類。按照日本厚生勞動省藥物局的通知,凡具有醫藥品效果的產品可能被認定為藥品。據此,許多在中國屬于保健食品的產品因其產品介紹中含有治療或預防功能的內容,往往在銷往日本時被日本定義為藥品,必須接受日本關于藥品進口和銷售管理制度的嚴格限制。 日本《藥物事務法》將獲得認可的藥品分為"一般用藥品"和"醫療用藥品"兩類。一般用藥品所占市場份額約為10%,此類藥品在普通藥店有售,醫院一般不經銷。這類藥品消費者可以自由購買,但購藥費用不在醫療保險承擔范圍內。 醫療用藥品為只能在醫院銷售的處方藥,購藥費用在醫療保險承擔范圍內,市場份額達90%。目前,中國出口至日本的中成藥大多數沒有被列入醫療用藥品,只能作為一般用藥品由患者自費購買,因而極大影響了中成藥在日本市場上的銷售。 同時,中藥多是由動植物產品加工而成,其進口還受到日本一些不合理檢驗檢疫措施的影響。 日本的技術性壁壘長期制約著中國中藥和保健食品對日出口,中國對此表示關注。 2、關于食品原產地標簽要求 根據日本《農林物資規格化和質量表示標準法規》的規定,從2000年12月開始,在日本市場上銷售的食品都必須標注原產地。2003年以來,日本規定進口大米必須標明品種、產地、生產者姓名和認證號碼等。2003年12月,日本農林水產省再次發出公告,要求以畜產品為主的進口生鮮食品必須標注原產地。2004年4月,日本農林水產省對加工食品的質量標簽標準作出修正:擴大須標明原產地的加工食品范圍;對無義務標明原產地的加工食品,規定須有防止對原產地產生誤導性的標示。 日本還經常對水產品品質和原產地標識進行檢查,甚至對標識為"國產"的鰻魚加工品進行DNA分析,并在官方網站上公布檢查結果。由于日本政府長期提倡食用國產食品,且日本媒體經常渲染中國農產品藥殘超標,誤導消費者產生食用中國農產品不安全的錯誤印象,因而上述措施對中國農產品出口日本造成極大障礙。中國對此表示關注。 [上一頁] [1] [2] [3] [4] [5] [6] [下一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