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在今年中國的資產價格中,我們看好股市,也看好人民幣匯率。債券市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信用債違約可能高發。房地產市場可能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有所反彈,全國市場恐怕很難起來。”2月24日,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張明在由《財經》雜志、《財經》智庫、財通匯聯合主辦的“第五屆全球財富管理論壇——經濟重構中的財富管理態勢”上表示。
談及滯脹因素,張明表示,2023年全球面臨三大不確定性。一是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仍在持續。二是地緣政治沖突在上升。三是去全球化的趨勢加深。
張明預測,美聯儲今年上半年還有兩次加息,每次25個基點,可能到今年二季度末,美聯儲停止加息。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主要是雙向波動。
在財政政策方面,張明表示,中央財政赤字占GDP的比率會從去年的2.8%提高到3.0%甚至更高一點;去年地方專項債額度是3.65萬億,今年可能會到3.8至4萬億;國債發行規模和去年相比可能會增加;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可能會延續使用。
在貨幣政策方面,央行一直在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重要性,但總量放松依然不可或缺。今年央行可能還會降準和降息。張明表示,從目前來看,降息比降準重要,因為降息可以降低微觀主體融資成本,進而激發其信貸需求。
以下為發言實錄:
主持人:如何看待2023年全球與中國的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形勢?
大家下午好。因為時間所限,我大概用7~8分鐘時間把我對當前全球與中國宏觀的主要看法跟大家分享一下。
2023年,全球范圍內有三重不確定性。
第一依然是疫情的后續影響。盡管疫情對經濟增長的影響逐漸消失,但疫情對全球產業鏈的影響仍在持續。全球產業鏈變得更短和更加區域化。這會提高全球的生產成本。
第二是國際地緣政治沖突正在上升。地緣政治沖突的演進及其對全球經濟的影響,是最難預測的。
第三是去全球化的趨勢正在提速。
如果把上述三重不確定性家中起來,就形成了當前的全球滯脹壓力。一方面,疫情的沖擊、發達國家央行的集體加息、新興市場與發展中國家的金融危機等因素,都會加強經濟停滯的壓力。另一方面,地緣政治沖突引發的大宗商品價格上升、全球產業鏈調整引發的成本上升,都會加劇通貨膨脹壓力。
2022年我們已經看到了全球增長低于全球通脹的現象,今年我們預測全球增長大概是2~3%,全球通脹大概在5%上下,因此滯脹現象將會延續。
但如果我們看得更遠一些,等當前這波通脹過去之后,我覺得長期性停滯還會持續。為什么呢?因此造成長期性停滯的那些結構性因素,例如全球人口老齡化、全球收入與財產分配失衡加劇、去全球化趨勢加劇、可測量到的技術進步速度的放緩,這些因素都沒有改變。因此,在本輪滯脹過后,全球經濟很可能繼續面臨長期性停滯。
關于2023年全球資產價格走向,我認為核心拐點就在于美聯儲什么時候停止加息。
從目前美國國內通脹來講,服務品已經取代制造品成為價格上漲的主要助推力,而服務品價格變動的粘性更強,此外,工資與房租水平目前都相當強勁。這意味著今年上半年美國國內通脹依然會處于較高水平,我們的預測是美聯儲今年上半年還有兩次加息,每次25個基點,可能到今年二季度末才會停止加息。
如果上述判斷是正確的,這就意味著今年上半年全球金融市場將主要面臨雙向波動態勢,無論是股市、匯市、債市還是大宗商品市場。到了下半年,如果美聯儲停止加息,那么美國長期利率和美元指數可能顯著回落,從而衍生出一些交易機會。
中國經濟增長在2023年既面臨壓力,也面臨機會。壓力主要來自兩方面。
一方面壓力是三年疫情導致的疤痕效應。它至少會通過三個渠道影響經濟增長。首先,它會削弱居民和企業的信心,導致其風險承擔意愿下降,以至于不愿意加杠桿。因此消費和投資增長面臨一定困難。其次,它會沖擊企業和金融機構的資產負債表,從而可能導致局部金融風險上升,比如三四線平臺、房地產開發商、部分民營企業與中小金融機構。再次,它會沖擊中低收入階層的收入,進而可能影響這些家庭的人力資本積累,這無疑會有中長期影響。
另一方面壓力是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2022年是標志性的一年,中國總人口數量開始由升轉降,這意味著我們到達了第二個人口拐點。第一個拐點是2010年,從當年起中國工作人口占總人口比重開始下降。2022年則是總人口數量開始下降。國際經驗顯示,當第二個人口拐點到來之后,未來我們會經常面臨源自需求側的負面沖擊。從這一角度出發,未來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的發力點至少應該部分從企業端轉為家庭端。
盡管存在上述壓力,但我們對2023年中國經濟增長非常看好。原因主要有三:第一,去年底我們調整了疫情防控政策,中國社會正在快速地回歸常態,消費和投資增速都會明顯反彈;第二是低基數。去年經濟增速較低,基期效應為今年的較高增速提供了較好基礎;第三是今年財政貨幣政策應該會進一步放松。
以下是我個人對今年財政貨幣政策的粗略展望。
財政政策方面,第一,中央財政赤字占GDP比率會從去年的2.8%提高到3.0%甚至更高一點;第二,去年的地方專項債額度是3.65萬億,今年可能提高到3.9至4萬億;第三,今年的國債發行規模和去年相比可能擴大;第四,去年下半年地方政府特別歡迎的政策性開發性金融工具,也即由國開行和農發行提供的可以用做地方建設項目部分資本金的新工具,今年大概率會繼續使用。
貨幣政策方面,盡管央行一直在強調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重要性,但總量放松依然不可或缺。今年我們可能還會看到新的降準和降息。我個人認為,當前降息要比降準重要,因為降息可以直接降低微觀主體融資成本,進而激發其信貸需求。
最后是我對2023年宏觀經濟與金融市場的一些預測。今年中國GDP增速有望達到5.5%以上,CPI增速處于3.0%以下,調查失業率在5.5%左右,而16~24歲群體的調查失業率有望下降五個百分點左右。在今年的資產價格中,我們看好股市,也看好人民幣匯率。債券市場面臨較大不確定性,尤其是信用債違約可能依然高發。關于房地產市場,今年可能一線城市核心區域或有起色,但是全國房地產市場恐怕很難起來。
我就講這么多,謝謝。
主持人:非常感謝您。內需這一塊怎么看?今年的外需以及出口壓力都很大,對吧?
在疫情期間的三年時間內,凈出口一直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引擎之一,出口增速持續強勁。然而隨著疫情的消退以及全球經濟增速的放緩,凈出口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今年應該會明顯回落,所以內需就變得格外重要。
在內需里,今年有兩個動力可能是最重要的,一個是居民消費,還有一個是基建投資。一方面,隨著疫情逐漸消退,服務業開始復蘇。服務業企業開始擴張,相應行業工資水平開始回升,與此同時居民信心也開始恢復,這些因素都有助于消費增速回暖。另一方面,基建投資主要由地方政府主導。只要財政政策進一步放松,2023年基建投資保持在較高增速的概率很高。
相比之下,制造業投資增速走勢有些不確定性。基于國內市場的制造業投資增速應該會復蘇,但外需導向的制造業投資增速可能會回落。此外,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會依然比較低迷。
因此,今年內需增長的主要動力來源可能依次為居民消費、基建投資、制造業投資,而凈出口與房地產投資增速可能會拖后腿。謝謝。
主持人:在當前復雜多變的局勢下,您對普通家庭的金融投資有沒有什么建議?
我拋磚引玉,討論一下在當前形勢下普通家庭在開展金融投資的過程中應該如何規避風險。在資產管理方面的確有很多專業機構,但要享受專業機構提供的優質服務,需要達到較高的資產門檻。此外,挑選適合的專業機構和金融產品,也超出了普通家庭的能力范圍。這里,我想對當前普通投資者開展金融投資提五條建議。
建議之一是要持續加強學習,增強對金融投資理念、投資策略與相關產品的了解。如果對收益與風險匹配、風險資產與避險資產、無風險資產與風險溢價、投資久期與流動性等概念都不懂的話,投資者就難以形成自己獨立的看法,就容易隨大流,追逐市場熱點,這通常不會帶來很好的收益率。
建議之二是,針對全球地緣政治沖突不確定性的上升,我們應該適當增持避險資產。例如,在黃金價格不是很高的前提下,可以適當定投。目前全球范圍內的主權投資者與機構投資者大多都很看重黃金的投資價值。當然,對于當前價位是否合理,則存在爭議。我個人認為,如果國際金價低于每盎司1800美元的話,就是可以定投建倉的機會。此外,由于中國普通投資者的資產基本上是人民幣資產,適當配置外幣資產也可以對沖一些匯率波動風險。
建議之三是對房地產的迷信必須要打破。過去二十年來,中國普通家庭的財富增值主要靠房地產。但現在房地產市場的游戲規則已經變了,開發商與老百姓對房地產市場的預期也變了,新冠疫情帶來結構性沖擊,人口結構正在變化。在當前的形勢下,再加高杠桿去買貴房子,是風險很高的選擇。因此,你要么根據實際住房需求去買合適的房子,要么對自己持有的房地產資產做一些優化與減持。對于剛需購房者而言,我的選房建議則是核心城市、核心區域、大開發商、中小戶型。這四條建議都有助于保持房地產的流動性。
建議之四是未來我們要多關注股權市場。房地產的盛宴過去之后,未來的高收益投資恐怕主要來自股權市場。當然,普通投資者要改變過去的投資思路。一是應逢低購入行業龍頭股與優質資金,二是應避免追逐市場熱點甚至高杠桿炒作,三是根據中國經濟與產業演進格局去構建投資布局。
建議之五是防范未來的信用債違約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信用債市場可能會頻發出現違約現象。雖然普通投資者一般不直接購買信用債,但如果你購買了大量信托產品或銀行理財產品的話,它們的底層資產很大一部分是信用債。這意味著,部分信托產品與理財產品違約風險也值得我們關注。
最后我總結一下自己的五條建議:一是持續加強學習,二是增持避險資產,三是適當減持房地產或優化房地產結構;四是適時增加對優質股權產品的投資;五是防范未來信用債違約可能造成的沖擊。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