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每日經濟新聞報社主辦的“2014中國(貴陽)醫療改革資本論壇”于2014年6月27~28日在貴陽舉行。圖為《圓桌對話:資本如何助力醫療健康產業發展》現場。
以下是文字實錄:
尹立志:大家好,臺上有六位實戰性的專家,我的定位是代替臺下的聽眾們,從臺上嘉賓這里擠一點干貨,你能不能把你們做的一些經驗跟我們分享一下,哪些地方還有廣大醫療企業,包括投資人可以從事的領域。我們今天這個論壇分為三個部分:一是臺上的嘉賓間斷的自我介紹一下。二是就幾個熱點的話題進行討論。三是把一部分時間留給臺下的嘉賓跟我們臺上的嘉賓互動。
先有請張斌張總先來。
張斌:大家好,我是廣譽遠中藥股份有限公司,這是一個老字號企業,我們現在專注在中藥和中醫藥領域的發展,謝謝大家。
付曉楠:
近三年,前十大牛股中都是由我們來做的,托起來的股價的上升,比如說樂視網等等。今年以來,我們成立了自己的并購基金,背后有很多上市公司跟我們一起共同成立的,我們未來也集中在幾個行業,其中有生物醫藥、大消費等,生物醫藥行業是我們今后要著力在并購基金以及資本運用方面著力去重點推的一個行業。我今天來參加這個會議,想跟大家學習和交流的主要原因,謝謝各位。
姜廣策[微博]:大家好,我是西藏德傳的,我們公司專注于投資二級市場的醫藥股票,我們成立于2013年4月份,收益1.5元左右。我做基金的思路就是,做資本市場和醫藥企業的橋梁,一心一意為醫藥企業服務,通過醫藥企業的成長,我們雙方實現共贏。
蘇永超:
尹立志:另外兩位嘉賓大家都非常熟悉了,那么今天第一個話題,剛剛之前的演講嘉賓講的很重的篇幅就是關于醫院方面,我想請張觀福聊一聊,在并購醫院方面,您有什么一些好的經驗跟大家分享?
張觀福:從我們的體會來看,現在醫療資源還是一種稀缺資源,這個還是要善于去發現
還有一些民營的醫院,依靠自身的力量,比如說專家有一定的管理能力,發展的也還可以,這也是我們目前關注的東西,但是最核心主要是技術,當然這個是很難找的,這是我目前的體會。
尹立志:另外一個問題,現在社會資本進入醫療行業,現在是冬天的晚期還是春天已經來臨了?您怎么看待大趨勢?
張觀福:還是冬天的結束,春天剛剛開始,還在萌芽的狀態,我覺得是這樣。
尹立志:謝謝張總,接下來想問一下顧昕教授,剛才您演講非常有激情,非常棒,我想代替臺下嘉賓問一問,醫改機會在哪,能不能跟我們分析幾個趨勢和細分方向?
顧昕:謝謝主持人,謝謝在座的各位。我來大談特談投資機會,這不是我的事,這是他們的專業。我只能從政策的角度和一般性的觀察,因為我接觸過很多有關的實踐,從這些案例中會有那么幾條。首先政策確實有很多障礙,但是中國的事是這樣的,政策障礙多沒有關系,我們可以想辦法繞一繞,或者我們有些事干了,不要高調的去說,這是第一條。
第二條,我們剛才說的很多政策性障礙,實際上造成一種情形,所有老百姓都知道,醫療服務中是公立醫院比較牛,因為它有品牌效應。如果我們民營資本,如果你想成功干點什么事,單練恐怕是懸的,你總要借助一些公立醫院的品牌效益。張總他們很成功,貴醫是第一品牌。如果在華北搞民營,你得想辦法弄北京的,比如說同仁醫院弄到保定,他占點技術股,這是比較好的。
第三條,簡單的說讓他們成為技術股,成為股東之一。關于這一點,我們現在有很多實踐,比如說昆明就有同仁醫院,也是民營的。
還有一條,我們政府有很多政策,現在構成了一定的障礙,但是說實話,我們公立醫院體系中,現有繞過障礙的,招數多的也有,我們醫院搞民營化的過程中也可以運用。
剛才提到價格問題,藥品中標價虛高,很多公立醫院都是采取自己辦一個醫藥公司,其實我們民營的就在宿遷那個地方,都是這樣,這種實踐其實還是有成功的案例。
我最后一點要說的,在每一個地方收購醫院,比如說收購公立醫院,恐怕收購方案中,對他們原有的醫護人員,尤其是編制內,他們這個方案怎么處理,那恐怕是絕對最后投資與否非常重要的因素。但是這方面,我估計各種不同地方,面對不同情況,咱們企業家有各式各樣的辦法來處理。說實話,雖然大家都有編制情節,但是也不至于為這件事叫苦,總是有解決方案。
尹立志:我這么理解對不對,做醫院三點:第一低調,很多事情可以干,但是不能說。第二,傍大款一定要找有核心,優質資源的合作方,將資源盤活。第三,有錢一起賺,一定要成為利益共同體,保持后續穩定。
顧昕:你這個總結很精辟。
尹立志:問一下張總,我們廣譽遠是一個非常老的品牌,也是一個金子招牌。您能聊聊你們的在做的一些新工作嗎?
張斌:謝謝主持人,我們跟張總有一家共同股東而結緣,信邦的改革,在國內開了一個先河,在行業來講大家都是有目共睹的。我們廣譽遠是老字號的重要企業,我們從去年有一些布局,主要是專注在圍繞中醫藥產業鏈,去年提出了百城千店的計劃,未來三五年時間,建立一百家國醫館。主要是結合去年國家提出的職業醫師多點職業,我們跟國內很多名老中醫有過很多交流以后,多點職業放開以后,很多名老中醫也在想怎么把自己的資源發揮得更好,很多人也在想,我能不能搞一家自己的工作室呢。
但是交流過程中,他們有這種想法,但是當他想做自己工作室的時候,面臨最大問題,第一個是資本,第二他雖然是專家,但是不一定是運營專家。在這樣一個結合點上,我們就想到,作為我們中藥老字號企業,如果能夠跟名老中醫專家資源結合,搭建一個國醫館的平臺,這樣就進一步把國內很多名老中醫,為他們搭建一個自己的工作室,提供高端的、中醫的診療服務。在這樣的思想指導下,我們去年開始布局,今年年底可能會在全國有8個省會,這8家會隆重的啟幕登場,開門營業,一個是廣譽遠的國醫館,一個是搭建了名老中醫的資源,另外我們還打造精品中醫藥的引薦,為中高端人提供服務,實際上這也是需求的差異化決定的,做一個中高端的中醫藥服務。
尹立志:我能不能通俗的理解,我們做國醫館本質就是把中老名醫價值真正放在市場,我們模式是奔馳4S店的形式,中醫不擅長運營,他只擅長看病,而你是通過系統品牌戰略宣傳,把醫館開好,讓他去看就行了。同時還有藥的問題,咱們把中醫藥并在里面來,成為一個連鎖的形式。
張斌:是的,搭建一個名醫配好藥的平臺。
尹立志:但是開這么多店,你的資金是怎么解決的?
張斌:
尹立志:前期是借用國醫館品牌管理,讓各地區把投入解決了,三年左右當運營正常的時候,再回過去,這也是非常強的融資的方式。
張斌:是的,我們主要提供精品中藥供應和國醫館標準化制定和搭建,各地有各地的合作伙伴來投資,這樣就服務標準化,藥品的標準化,同時搭建一些名老中醫醫院。
尹立志:沒有想到,幾百年的老字號,居然有這么先進的資本運作的理念。想問一下付總,您講到我們在二級市場表現非常好,您對醫藥方面并購基金,您對行業趨勢怎么看?您覺得對于這些廣大醫藥從業企業家,怎么借用醫藥并購的資源和資金的優勢?
付曉楠:第一個問題,說起來相對來說專業一點。從并購基金的角度,不光是通過并購基金做一個整合,還有其他很多手段。并購基金實際上對并購來說,是一個最靈活、最多變、最有效的一種資源配置的方式。現在國內來說,我們并購基金目前還做不到像美國并購基金那樣,我們直接控股買了之后,重新整合之后再賣出,大部分基本上在做一種過橋,階段性的。所以這個過程中,可能還有很遠的路要走。
第二個問題,對于企業家,實際上近年來,我們的團隊,醫藥行業上市公司大概有將近20%都是我們的客戶,我們今年拜訪的客戶中,我有一個非常強烈的感覺,所有上市公司都說要并購,你趕快幫我找一下并購的標的。這個過程中,有中藥上市公司,還有制劑、化學藥、醫療機械等。對于上市公司來說,你的并購一定要跟戰略相互一致。如果只是為了市值管理,為了買利潤,這個從長遠來說是沒有意義的。要從核心戰略,想清楚我為什么要做并購,這個并購對未來總體發展有到重要,這是我構想的大板塊中的一點,這樣的并購才需要做。
所以,我還是提醒企業家和資金資本,大家還是要有一個戰略的前提下的一個理性的并購。
尹立志:您說現在的醫療并購都是快進快出,其實這里面真正的價值還在于并購之后的戰略整合和資源配置,當然現狀可能不是那么好。您覺得在未來發展趨勢里面,醫療并購真正回歸到醫療并購企業的價值,您覺得現在存在什么樣的問題?你覺得三五年之后,大概看好什么樣的趨勢?三五年之后,還會是現在這樣短期行為,純財務投資嗎?
付曉楠:我覺得這種短期行為或者純財務投資,目前帶有階段性。但是從深層的原因,也是跟整個不管是資本市場還商業領域,大家共同追求短期快捷浮躁的氣氛相關的。幾年之后是不是可以逐漸回歸,這個要慢慢來看。但是我相信,當市場中短期機會更多的時候,大家一定會博短期的,當短期階段過了之后,也許就會改善。另外對人才的需求,如果沒有前瞻性人才,優質人才帶領的話,也是沒有用的。
尹立志:醫療并購基金,對于投資人來說,他會跟房地產基金對比,好在現在這個勢頭,大部分投資人對房地產投資都保持謹慎態度。你講到特別好一個問題,究竟在醫療行業并購,其實這里面最重要的是人才問題,他既懂得未來醫療行業的趨勢和格局,同時又有非常好的資本操作能力,你覺得這種人才是從專科金融背景過來的合適,還是說在藥企里面摸爬滾打過來的?還是說兩個都沒有特別明顯的?
付曉楠:你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我們現在招我們自己的行業研究院,我們不喜歡直接從學校招不管是金融背景或者醫藥背景,我都不太愿意要,我最喜歡的是來自產業的,比如說你在拜耳干過,在信邦干過,我喜歡要這樣的人,因為他對產業理解非常深入,金融學起來又并不難,對我們來說,金融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更需要行業背景的人。來自產業兩者結合的,是我們未來最想要的。
尹立志:如果我們有做醫藥銷售代表的同志們,你們要看到希望,未來很可能這個方向在等著你。
想問一下姜總,咱們在私募的二級市場非常有名,您最近看好什么樣的醫療版塊?
姜廣策:現在A股大概200個,里面細分行業很多,但是每個細分行業做到前位的其實都有機會,每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成長周期,你只需要判斷這個企業的周期,它是向上還是繼續走平。我現在重點投資的股票都是11年間上市的企業,因為這些企業上市快四年了,上市花費的窟窿也填平了,也開始產生效應了,這一波企業最有可能往上走。
尹立志:新醫改大背景下,您覺得有哪些版塊或者行業,可能會面臨往下走的趨勢?哪些會迎來新的發展趨勢?
姜廣策:醫改是一個很大的變局,也催生了很多熱點。往下走的,我覺得主要是基于宏帆基金的周期,還有行業里面環保給原材料造成的壓力。
尹立志:想問一下蘇總,咱們這兩年業績非常不錯,你能不能跟大家分享一下你的操作策略?
蘇永超:
尹立志:藥品比重下降過程中,你更看好特色的、醫療服務的版塊或者公司。
蘇永超:對,這是整個宏觀來看,藥品整體來說可起來可能是一個受損的行業,包括藥占比的下降,包括醫保控費。但是包括疾病的變化,包括老齡化提高,用藥的結構、品種會有很大的變化,實際上這也是結構性的東西。
尹立志:產品結構和商業模式其實還是都有機會,什么樣特質的公司,你覺得最具備投資價值?
蘇永超:長寬度來看,商業模式的話,實際上商業模式在不斷更新的,就像西班牙隊,08年之前西班牙隊大家都不知道的,就是個二流球隊,08年開始創新一種商業模式,傳球傳的大家都睡著了,開始進個球,但是到這界世界杯這種模式其實已經失效了。所以說,短期可能會有一個迅速發展,但是長期來說,包括產品、管理、執行力是核心因素。
尹立志:還剩下20分鐘的時間,我希望把這個機會更多的交給臺下嘉賓,對我們臺上六位嘉賓有什么問題,大家可以盡管問。
提問1:
顧教授您好,我也是北大畢業的,現在在北京做醫院管理工作,謝謝。
顧昕:謝謝這位校友,國外的醫療模式
另外,你要發展商業健康保險,必須要有數據,保險要講究大數據,發病率、各地平均費用都要有數。現在我們商業保險機構什么數都拿不過來,這個咱們不細講,就是說咱們學美國永遠學不了。那就是全民公費醫療,一個是全民醫療保險。我們老百姓比較信國家,即使國家很多事干得不好,他們就真信,這也沒轍。在我看來,其實差不多,無論是公費醫療還是醫療保險,都是拿保費,其實把錢拿去之后,后面的事就不一樣了。
尤其是我們中國對全民公費醫療體制是有誤解的,他們覺得政府把錢拿走了,要讓醫院給老百姓服務,當然是讓公立醫院給老百姓服務,然后對公立醫院搞財政撥款,醫生領工資。但是這樣的體制,在世界上搞公費醫療體制,比如說英國、北歐、南歐實際上早就改變了。他們把錢拿走了之后,他們玩團購,至于向誰購,這個沒有關系,公立和民營,只要你干得好,咱們簽個協議,都可以購。簡單來說向家庭醫生購,他們既是個體戶,也開連鎖,另外還有中醫,搞一個連鎖,搞點品牌效應好象更加重要,西醫的話個體戶就行了。外國的診所都是個體戶模式,在英國也一樣。
公費醫療除了門診以外,你下面住院了,醫院有公立醫院和民營醫院,咱們國家無論怎么改,大體上也是這樣,總之要搞個全民醫療保障,總之他那錢要多一些,然后他來買單。
我們國家,我相信一定會走上這條路,再怎么弄都是這么一個模式。所以今年對我來說不是民營醫院的發展,最要緊的是以后怎么跟醫療保險發生關系,除非我們做高端,我們不參加醫保,這個是另外一件事。但是我相信,隨著我們國家醫保的拓展,錢越來越多,覆蓋的范圍也會越來越多。很多生物醫藥產業,一些新的藥品、新的技術、新的設備,中高端也會慢慢納入到醫保支付范圍內,但是也許不會完全支付。
關注醫保政策,對我們怎么樣跟他們進行博弈,這是特別關鍵的。
尹立志:顧教授帶著我們從國外轉了一圈,發現最終的答案,中國現有的政策和醫改體制,我們只能自己摸著走一條中國特色的醫改之路。
提問2:各位領導,我是醫藥分析師,我想請教張觀福老師和各位專家一個問題,非營利性醫院有它的優勢,但是劣勢就是不能定點和分紅。國家鼓勵社會資本進入醫院領域,但是國家特別喜歡我們大家進入到非營利性醫院這樣一個領域。但是我們知道,資本是有主力性的,當然我們可以通過供應鏈把錢掏出來。
我的問題很簡單:第一,你們是否看好非盈利性醫院對民營資本的吸引力?第二,對民營資本介入新盈利性醫院,我們有什么樣好的商業和盈利模式?謝謝。
張觀福:這個問題,我們四家醫院里面,兩家是盈利性,兩家是非盈利性的,一個是納稅的區別,一個是利益分配的區別。
從純粹的資本投資角度來說,投非盈利性還是蠻麻煩的,因為結構上就不準你分,你賺來的錢不能分,這個是有問題的。但是現階段來說,我們國家問題不大,辦法還是很多。一個是你不只是單純辦一家非盈利的,也許有盈利的,有非盈利的,你可以通過盈利性醫院和非盈利性醫院的合作,把利潤轉移。通過醫療的顧問、咨詢,通過這一類的形式,轉移到可以分配利益的公司里面去,這個基本上好象大家都是這么做,不太有問題。關鍵是有沒有優質醫療資源,只要賺了錢了,把它弄出來的辦法還是很多,關鍵怕賺不到錢。
提問3:各位前輩大家好,我是來自成都華鑫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我們公司是一家生產藥品的公司,主要中藥為核心。作為制藥企業,我有一個問題請問一下在座專家,就像各位專家提到的,針對醫改來看,我們感覺方向是好的,也有很多利好政策,但是對于一些細化的政策,實際上是沒有配套或者沒有出臺的。當中也有很多問題,尤其對于生產企業來講,有很大壓力。比如說新藥研發投入高、周期長、風險大,現有的審批機制很嚴格,特別是針對中藥,基本上就是不批的狀態。
另外價格上面,就像顧昕專家提到的,價格機制是非市場化,成本和價格是難以匹配的。
第三是銷售方面,就像剛才蘇總提到的,我們有一些政策,比如說藥占比下調,醫保控費的問題,這對于生產制藥企業來講也有很多障礙。
我想咨詢一下張觀福和張斌老師,對這樣的問題,怎么樣突圍,怎么尋找新的利益增長點?謝謝。
張斌:你提的問題也是我們企業一直非常頭疼的問題,我們廣譽遠103精簡國藥的方子,一百年前就開始生產了,價格體系發改委都有備案。所以現在一個老藥要提價,那比登天還難。對我們來講,我們現在在這個問題上,尤其是中藥品種,真的面臨很大問題。我們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比如說一個藥七幾年賣28,現在賣48,這個不成正比的。七十年代人生3塊錢一斤,現在一千多塊錢一斤。所以我們09年醫保的時候,我們就沒有進行很多的工作,包括我們靜坤丹,三十年前8塊錢,我們現在16塊錢,人家在我們這里面篩了6位藥出來,就賣到70多塊錢,好方子沒有很好的價格體系,沒有辦法我們就推出了口服液,我就不進醫保了,放進去也要死了。
尹立志:張觀福先生對這個問題有什么看法?
張觀福:我大學是學制藥的,我個人的觀點,任何一個商品都是兩種屬性,要么就是有創新,有技術優勢,要么就有成本優勢。每一個藥在這兩個上面去結合和挖掘都沒有風險。但是如果這兩個東西做起來都很困難的話,我想那真的是困難,因為目前這種政策,過去我們賣藥可以通過一些不太正規的東西去驅動它,現在逐漸失靈了以后,還是要回歸到這兩個本源上面來,我覺得還是圍繞這個去開展吧。沒有創新就有成本,要么就是定價定得好。
尹立志:兩位張總的回答,我覺得他們意思是我們兩就是難兄難弟啊實際上。
因為時間問題,我們就要跟大家說再見了,我們還有今天下午的圓桌論壇。
結束之前,有請臺上六位嘉賓給個一句話的總結。
顧昕:我順著剛才張總的問題,現在到底是什么氣候,我覺得是解凍了,冬天解凍了,但是春天還沒來,快來了。
張觀福:我的感受是,未來醫療健康產業形勢一片大好,因為過去的醫療基本上談不上服務,現在把服務這兩個字加進去以后,就非常廣闊。
張斌:我認為中醫藥行業的春天已經來了。
付曉楠:政策配套,盡快跟上,發揮資本資源配置的作用,共同推動醫改。
姜廣策:我個人覺得醫改的路還比較漫長,牽一發而動全身,我覺得有很多問題,必須要動全身才能牽那一發。實際上如果沒有更大范圍的改革,醫改很多問題是很難解決的。具體到剛才那個醫藥企業的困境,我認為破辦法也是一句化:我認為醫藥企業的本質是知識產權,醫藥從創新的角度去突破,要掌握自己的定價權,要做出我能做,別人做不了的東西,醫藥企業才能走得更長遠。
蘇永超:醫療健康產業應該說是前景巨大,風險并存。我們從90年代末到2000年初,民營醫院的投資也是有一波波瀾壯闊的投資,最后大浪淘沙下來剩下來的是非常少的。整個醫院投資過程是重資產的,過程非常長,我覺得風來的時候可以跟一下風,但是還是要擦亮眼睛。
尹立志:臺上的嘉賓總體都是看好醫療改革的前景,那么春天如何播種,春天如何耕地,期待我們今天下午的圓桌會議。再次感謝臺上的嘉賓,也感謝臺下的朋友們,論壇到此結束!
已收藏!
您可通過新浪首頁(www.sina.com.cn)頂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過的文章。
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