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五屆大眾證券杯金融論壇 > 正文
另一個矛盾點,關于通貨膨脹和經濟,正常情況下大家都知道經濟熱不熱CPI通脹是重要指標,但是在中國往往實體經濟熱不熱跟CPI之間不一致。我剛才講的我們現在窮人關注CPI,富人關注資產價格,我們的銀行信貸投放往往刺激的是資產價格,我們的成本刺激的是通貨膨脹,兩條線。但是我們可以看出來大家談論通貨膨脹的時候是這么分析的,因為信貸投放多了,然后M1怎么怎么,所以有通貨膨脹。實際問會不會通貨膨脹的時候,談豬肉、價格等會不會通貨膨脹,談的不是貨幣問題,談的是成本問題,談的是農產品價格的問題。中國未來幾年應該具備通貨膨脹,因為中國的人力成本亟待提高,經濟熱不熱也在通脹、溫和通脹。他跟你貨幣投放有關系,關系也不大。如果真有這么靈敏,去年10萬億信貸就應該刺激出很大的通脹泡沫,但是沒有。信貸投放為什么關系不大?就跟我們現在非常敏感的問題,收入分配有關。大家談論得最多是轉型,轉型當中談得最多的是新興產業,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等。我個人覺得中國的經濟轉型最特別的問題是收入分配結構問題,收入分配結構調整了,需求結構才會調整,二元經濟才會轉型。
GDP最終分三塊政府、企業、個人。個人下降了政府和企業自然就多了。我不是說政府企業多不是好事情,在特定階段是需要的,所以正因為我們的初分配當中的比例結構這么低,才使得我們上市公司的ROE水平達到了歷史高點,大概達到18左右,從ROE最能衡量企業效益來看,我們賽過日韓,不僅僅民營小企業好,大企業更好,越傳統越好。不是說大企業不該好,但都是行業形成,挖煤的好嗎?煤炭企業都沒有虧損的,鋼鐵企業也都好。
我們改革開放前十幾年分析來分析去國有企業為什么效益不好呢?國有企業領導人抱怨,我們也是兢兢業業,我們也是提高效率,但是那個時候的國有企業ROE水平都是很低很低的,為什么那個時候不行呢?原因那個時候我們確實在勞資關系當中,我們工人階級大家說了算。企業收入初分配當中(內部人控制)通過內部人控制把企業資產者應得的收益轉移到勞動者身上,那個時候勞動侵蝕我們資本,工人的收入,工人的獎金增長太快,所以企業增長很大。那個時候分析為什么?我們企業經營者管理層,一有了效益首先考慮工人發工資發獎金,因為那個時候還是實行廠長推選制,工人有話語權,10幾年之后逐漸逐漸倒過來了,我們現在仍然內部人控制,但是企業管理層的位置逐漸逐漸的做到了資方一邊了。所以我們整個收入社會分配結構越來越扭曲,表現為企業收入大幅上升,沒有精確統計占多少,但是從大數來將企業資產支配30%,財政20%,勞動50%。
當然企業收入高表現為投資回報率高有正面作用,就是刺激投資,不管民營還是企業,總的來說投資確實很旺,旺得很重要一點,正面講勞動力成本低,反面來講資本侵蝕勞動力情況非常嚴重。這個收入接口決定了中國是高投資低消費高儲蓄高出口這么一個階段。不能說老百姓不消費,尤其是中低收入消費都很高的,問題很多地方十幾年前打工的也就拿千百塊錢,十幾年后GDP翻了2、3倍,我們打工的仍然拿1千2千塊錢。那你想想看整個收入結構分配必然扭曲了,扭曲一定程度,必定會形成一定社會不公的矛盾,使得社會經濟結構、需求結構很亂,就表現為消費占比越來越低,投資占比越來越高,因為資方支配的資源越來越多嘛,我們整個財政收入跟什么關聯度最高,跟我們資方跟我們企業利益完全掛鉤。企業增值稅,企業所得稅。企業效益好財政收益才高。基礎效益更強,你好一點,我好得比你更好。企業效益好提高財政收入就上去了(包括關稅也高),跟工人拿多少錢一點關系都沒有。利潤分配結構決定了我們經濟結構,特定階段是優勢,勞動力成本低、資金便宜、資金充分、投資回報率高,整個經濟增長速度快。從政府著力推進來講收入分配都在調整,但是我想如果沒有這次金融危機,在此以前我們已經開始提出來,國民經濟的倍增計劃,很多地方已經提出這個觀點,只是此次危機出現給它打斷了,現在越來越出來了。
大家知道一講到CPI就講到糧食價格,豬肉價格,今年前期已經出現了很多農產品被爆炒的情況。中國農產品的問題,農業的問題也是土地的問題,勞動成本的問題,農業對勞動成本最敏感,有的時候說農業的勞動成本過去是最不敏感,應該是這樣的。過去的農民種糧食的時候,算算他的收益,算算他的成本,他算我的種子,化肥,農業,有一樣最重要的成本不算的,就是他干活勞動的成本,自身的投入。你到農戶家算算成本多少,收益多少,他就說我買種子,買化肥,租農具,但是他勞動成本不算,因為沒有機會可比較,過去農民沒出路,除了干活就睡覺,對他們來說不構成機會成本,可是當農民出去打工之后就有機會成本,一開始農民出去打工,干幾個月農忙的時候又回來了,干幾日農活再出去打工,后來算算不劃算,就干脆不干了,所以開始出現農民拋棄土地,土地拋荒的情況。現在由于大量農民工外出,造成農村機器代工出現普遍現象,同時農民已經轉移到一定極限,開始出現農民工的回流。如果一個人出去打工再回來種地的話,他肯定算算,如果我不種地在廣州打工一年1萬5,這個時候農業過去的隱型成本變成顯性成本,過去弄明不講勞動力成本,現在開始計算勞動力成本,這個一計算就把我們農業最大劣勢計算出來了,人均占有1畝多耕地,歐美占有幾百畝一千畝,個劣勢士就暴露出,所以按照中國農村占有耕地和效率來講,中國農產品應該比其他東西很多很多才對。
所以中國農業正面臨著成本周期,而且這個成本周期跟打工的掛鉤,城市工資越高,農業回報率越高,農產品價格越高。
中國通脹壓力主要來源于兩點,1、低端勞動力成本提高。2、來源于低端勞動力成本提高帶動農村的顯性成本的提高,所以農產品要漲價。所以別看今年一會兒炒綠豆,一會兒炒生絲,炒的基礎供求關系有變化。這兩點決定了其實經濟不熱未來通脹壓力仍然比較大,這個通脹壓力大不是鈔票發得多,是因為剛性成本推動它上升,這個剛性成本上升是中國經濟轉型社會矛盾化所必需的。如果未來像我想的那樣,中國出現超過3%的GDP通脹,政府怎么處理呢?既然出現通脹了,那就得加息,既然出現通脹了,那我就是要控制信貸,一加息,一控制信貸,板子就打到企業上,影響到企業發展。這就矛盾了,現在大家都看看是不是會出現通脹,通脹的根源不是貨幣發行導致,但是如果控制通脹一定控制貨幣發行。你說不對啊,調控部門怎么會這么低能呢?但是有時候可以看出來分析當中就是這個事情。說中國為什么貨幣膨脹因為貨幣發多了錢發多了。但是我們分析我們勞動力成本,我們農產品,跟錢發得多還是少沒有關系。這我覺得也是我們今年非常特別的一個情況。
這個情況在我們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表現得比較突出,這個是第三個悖論。第四個剛才講過了,但是我覺得可能也是我們今年調控的難點,就是對政府的投資行為你控制到什么程度。從實體經濟的運行角度來講,我們現在不能夠對政府投資控制過嚴過死,因為整個經濟復蘇勢頭沒那么穩,但是我們也知道政府投資想非常適度控制它是很難。甚至我們想怎么把地方政府投資熱情拖下來,一般來講不行。如果我加一點息地方政府不投資了,我們收緊一點地方政府就不投資了?不處罰這個不關掉這個都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他是行政力量,放效益快,收效益也快。
如果我們大力度收效益也快,但是收得過猛過快就會影響實體經濟的運行。所以今年可以看出來該收不收。開始控制地方政府的新增項目,但是也不是那么非常嚴格。對于地方政府平臺教訓是深刻的。我們88年89年地方政府投資熱導致什么情況?那個時候凡是地方政府投資有兩個條件,一個你給我投,第二個我得有地方拿到前,這兩個是必備的,你給我投這是我政策可以控制的,另外一定要有方式方法有手段,能夠拿到資金,87年88年那一年熱的時候,地方政府投,那個時候直接控制商業銀行的信貸,那個時候大家知道中央銀行商業銀行還是一體的,表面上看起來,貨幣發行權是在中央銀行,實際的貨幣發行權控制在地方政府手里。所以那個時候是貸款總額管理,貸多少就發國家,不僅地方政府向商業銀行直接放貸,甚至我們財政赤字由中央銀行直接投資,所以那個時候說貨幣發行的內伸性。導致貨幣超額發行,形成結果就是88年89年18%19%甚至近20%的通貨膨脹率。
我們很多地方政府投資未來收益并不是控制在地方政府手里的,這個項目投下去,通過項目運行還本付息。地方性的項目能夠付息就不錯了,能夠付息就是好項目,能不能還本就說不清楚,可是我們很多你息也付不了啊,比如鐵路投資,我們現在熱錢很高,鐵路我們目前的營運仍然高度集中的運營方式,我們沒有放下方,那么鐵路投資熱情很高,地方投資很高,鐵路營運權不在你手里,將來投資收益和投資回報和投資成本怎么匹配?大家可以舉很多例子,但是我們投資熱當中不想這些問題。所以這個是我覺得今年突出的第三個問題。
第四個流動性問題,信貸投放多少?如果嚴格按照7.5萬億投,我們上面的講法這叫相對寬松政策去年近10萬億,今年7.5萬億就是偏緊的。可是假如說我們不珍惜這7.5萬億,有的人也預測8萬億9萬億,必然帶來未來的資產通脹壓力。說明了現在經濟不是一個好與壞的問題。而是因為我們的多維調控目標,難以融合的問題,方向不一致的問題。但是這又不是說我政府故意造成的,而是我們去年的調控自然帶來的這些問題。所以這種形成之下,就很難被當前的調控和經濟簡單給一個結論。當然還有大家關注歐貸危機和次貸危機,我不多談。我講歐貸危機,其實他跟金融危機的延續。一個是我們儲蓄國的危機,一個是歐美債務國的危機,我們經濟問題是儲蓄國的危機。政府儲蓄、企業儲蓄,歐美是債務國危機,國家負債,企業負債這是一條鏈的。儲蓄國和債務國有了非常好的契合,推動全球繁榮,繁榮極限之后各自暴露問題,我們要轉型他們也要轉型,我覺得現在這個問題難解決在什么地方,歐美并沒有按照正常渠道轉型。如果他是負債過渡導致的,那么他現在的治理方向應該是什么?要增加儲蓄、增加生產、增加供給。但是目前所采取的方法仍然是繼續進一步的刺激和擴大消費,正因為這樣我覺得方向跟現在的問題相悖,因為用的還不是治根的辦法,這一場危機不管他對實體經濟影響有多大,蔓延的時間仍然會比較長,問題存在時間影響比較長。
大家現在擔憂的問題,房地產不行,出口不確定性很大,中國經濟靠什么拉動呢?前十年我們兩個最重要的火車頭,一個房地產一個出口。對我企業直接的,兩個都不行了,你現在推轉型等你占GDP多少大?靠風電、核電這個東西能把經濟帶起來?中國新經濟增長拉動力在什么地方呢?沒有答案,所以正因為這樣,近來講政策的調控方向難一致。謝謝大家!
主持人:我們第五屆“大眾證券杯”上市公司競爭力公信力TOP10的頒獎活動到此結束。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