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五屆大眾證券杯金融論壇 > 正文
中國經濟為什么這么快拉起來,獨特條件是什么?經歷所謂百年危機的金融危機,每個國家都想拿錢力度都很大,相比起來中國力度最大,而且從現在來看還拉得有一點猛,否則怎么一季度拉得有一點過熱了呢?我覺得條件有很多,主要靠兩條。一條中國行政動員力度,這是中國特有的體制。去年年底的時候調查政策的效果,大家關注資金到位啊,項目啊,我覺得一些細節我最感興趣,重慶等地方,上到發改委,下到區縣街道,街道給你談的問題,跟發改委給你談的問題條理都差不多,一般都會說一般項目,重點項目,還有一些后備項目。當然街道后備項目不是造船,造飛機什么,他會說我們敬老院什么,幼兒園什么。像美國各個州的政策都不一樣。這是中國體制上特有的,既是劣勢又是優勢。
創造奇跡般的亞洲四小龍,日本、中國臺灣、中國香港這些地方。曾經高增長20年,20年之后就出現金融危機,經濟危機,然后接下去10年出現經濟簫條。有人覺得中國無論經濟增長速度還是經濟體量都認為它應該下降了,但是它就是不下降。有人認為勞動力便宜,中國勞動力便宜,勞動力比較優勢,但是印度、巴基斯坦都便宜!勞動力是優勢,但不是特有的優勢,所以西方研究來研究去覺得過去他們批判中國政府經濟高度一體的行政專業一體的體制,可能也有它的優勢所在,突出的一點是什么?我經常說大家現在出國回來以后都有自豪感,老外到我們大中城市轉轉,他也很難想象中國是一個人均GDP3000、4000美元,排位為100位的人均GDP的貧窮國家,貧窮國家的基礎設施能夠達到的水平與人均上萬或幾萬美金達到的一個水平。
現在我們港口、機場、路、橋、地鐵。不僅僅上海,中西部城市的地區,與人均GDP1萬到幾萬美元的中等發達國家一點也不遜色,這個實際上得益于政府的行政動員力量,所以不能一概否定它。這一輪金融危機當中,我們同樣行政動員力量取得非常關鍵的作用,這是別的國家沒有的,美國沒有、歐洲沒有、巴西、印度、俄羅斯都沒有做不到的。
第二個特有的就是我們巨大的銀行信用體系。這也是別的國家沒有的,今天我們來了很多銀行上市公司,不知不覺我們銀行的資產總額已經達到了78萬億。大家可以想想銀行資產78萬億是多大的天文數字,78萬億相當于GDP的2倍還要多。美國銀行體系也比較發達,美國商業銀行的資產總額大概10萬億美金,美國的GDP大家知道是14、15萬億美金,也就是說銀行的資產大概是GDP的70%到80%,我們是GDP的2倍。我們打一個比方,通俗一點說,如果出現了旱災,我們銀行就像一個水庫,下面是要灌溉的田,這個田如果是GDP,如果水庫面積是田面積的兩倍,美國只有70%。所以當用來救災的時候,由于有這么龐大的銀行信用體系,所以開始釋放流動性的時候,這個占有絕對絕對的優勢,這個是世界上特有的金融現象,這個金融現象也好理解,就是中國老百姓拼命存拼命存最后存出來天文數據的銀行信用體系(78萬億)。原來經常講銀行資產已經10幾萬億了,20幾萬億了,不知不覺已經70多萬億了,當然我包括外幣存款。這是我們第二大優勢。
光有銀行資產還不行,我們還要知道你水庫的水要往下游放,水位要有落差,你水要能放得下去。世界上其他國家你看到,美國一談救市,誰救市?美聯儲救市,我們去年一點也沒救市,中央銀行不但沒有放松而且一定程度上略有收緊,我們單靠商業銀行就多貸了將近5萬億,這個就是落差,這個落差對于銀行來講就是銀行的存差,對于我們來說相對巨大的存差,就是存款大于貸款。這也是全世界特有的,我們這么多年來儲蓄高增長的結果。還有一個條件,其他國家在金融危機階段銀行信用都是收緊的,放出去收不回來,只有中國金融危機銀行面進一步放松的,任何一個國家能做到一個列周期的行為,都很難。美國能做到嗎?進一步擴大對企業的放貸不可能的。
我們是商業銀行、資產規模跟GDP相比2倍多,商業銀行巨大的銀行存貸差,我商業銀行通過我存貸差調整可以大量放貸,同時我們商業銀行可以反周期放貸。從我們現在講不符合經濟規律,我們可以看出來這兩個條件結合,既有行政動員所形成的巨大投資需求,又有商業銀行的巨大信貸,兩者結合,什么樣經濟拉不起來。
市場的需求沒有了,我通過行政力量跟信用結合所創造的體制外的需求,或者行政體制拉動下的需求非常巨大。所以經濟一下子拉起來。沒有上面的這兩個優勢經濟拉不起來,這也是中國經濟的特有特點。所以被猛拉起來,問題也出在他們身上,我后面也分析,經濟為什么出問題,或者經濟本身出問題。當你給他吃這個藥的時候,你就要知道后面一定有副作用,這是第一個問題。我們靠什么特有因素把去年經濟猛拉起來。盡管條件很多,但這是一個因素。
第二、什么是我們預料當中的,什么是我們出乎意料的。年初想年末的東西,去年投資高增長,出口下降很快,消費起來了,房地產走勢年初沒想到啊。可能大家都有感覺。去年房地產起來是年初沒有想到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關注年初的報告,這一輪經濟危機金融危機如此巨大,房地產調整正常都是2、3年甚至4、5年,這一輪對房地產的打擊一定是長周期的。去年年初的時候,沒有人想房地產在去年會出現那么大幅度的猛漲。
我們想到了,只要這個政策下去,政府投資這么猛,中央地方合力這么強投資肯定起來。出口下降這個我們也想到了,降20%也很正常。消費有一點出乎意料,因為我們改革開放30年來一直說要刺激消費,但沒有作用,去年刺激消費確實基本上打蛇打在七寸上,政府用的點非常到位。特別是家電下鄉,沒有誰特別看好家電行業,因為80年代90年代已經非常成熟的行業,不能說它不好,它的增長速度,包括我們家電全球也很高,所以增長速度不可能弄得好。沒想到上市公司成為我們高股價的上市公司。迎來了第二春還有第三春。
我們消費政策刺激得比較到位,特別家電補貼,家電下鄉。為什么那么靈,原因有很多方面,我個人有一點感覺是他抓住了中國農民的消費心態。(我可能用得詞不一定很對)農民對購置成本很敏感(我們講的不是貶義)有一點愛賺小便宜!看到隔壁老王家買的電視,又是國家補貼13%廠家讓利,老李就覺得要去買,不買吃虧了,補貼價格這么大能不買嗎?所以相互在價格攀比。但是其實他有使用成本和維修成本。其實去年家電下鄉抓住了農村的消費心理。汽車本來就是銷售的高峰,國外一點也沒有影響我們,再加上補貼,有上升也是正常的。去年消費略微有一點超過我們預料。只有房地產是當時沒有想到的,當然現在我們回過頭來想,是最應該想到的事情。貸了10萬億信貸進去,多增了5萬億,自然會影響。首先信貸所撬動的就是資產泡沫。信貸撬動的不是CPI是資產價格,成本撬動的是CPI。多增了這么多信貸,有錢人必然想到,不管你說有沒有通脹不通脹,未來趨勢是貶值的。這種聯想是很強烈的。所以房價上漲股市上漲,資產價格上漲理所當然。當然我們講確實把經濟拉起來了,但是這個成本代價也是很高的。
下面來看第三個問題,采取這種方式把經濟拉起來,你的代價是什么?或者說副作用是什么?
當然第一點大家就想到了,一定會刺激資產價格猛漲,甚至形成泡沫,我們反過來想想,多貸了5萬多億的信貸,多增加了1萬多億的GDP。我們30多萬億的GDP,一年GDP漲10%就3萬億。我們GDP總歸4到5%的增長,還有3點幾到4點幾的刺激的功勞,你多投了5萬多億信貸,多增了1萬多億的GDP。當然不能這么分析,但是直觀就是這么事情,所以必然形成了資產泡沫。
第二點形成了巨大的信貸基數效應。信貸總的來講一年比一年高。第二年新增的信貸一般來講總是比第一年高。原來3、4萬億,4、5萬億新增,一下子跳到9萬5到10萬,以后會在很高的基礎上增加信貸。所以必然形成了信貸數量級高了。第三點,必然讓人產生通貨膨脹的預期,有人說中國蠻怪的,光說通貨膨脹但是沒有通脹,我們要反過來想,為什么他沒有通脹,正常情況下這個時候你應該要通脹。我打一個比方,一個人傷口感染了,你應該發燒,偏偏你就不發燒,你沒病很厲害,但是體征上沒有表現出來。貨幣跟著CPI決定該投多少貨幣,那個時候已經出現投過量有問題了。后面我們講分配的時候再提到這個東西,一方面低收入分配,另一方面拿信用貨幣。拿到信用貨幣大家不感覺到貶值,因為沒有通脹,信用貨幣就可以不斷投放,投放多一點好像也不礙事,最后越投越多,信用貨幣越滾越大。老百姓那邊信用資產越貶越厲害。所以某種程度上中國經濟表現為沒有通脹的過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