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九屆中國年度管理大會 > 正文
田薇:說到信息,說到技術,說到安全,請郭總談一天您相關的產業,關于安全,關于信息之間的關系,當然了中國如何對一個外企建立起來的信息系統,對他進行信任,我想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郭尊華:其實有兩點,我覺得這個要談。賽門鐵克就是對客戶怎么去管理,怎么去保護信息,今天信息量的增長是保障性的高速增長,所以怎么樣有效管理,有效保護,怎么樣做更多的事情,這對社會來說也是一個責任,也是社會對我們的一個信任。
第二點,我補充一下。從賽門鐵克的角度,或者從外企基本管理者的概念說,在中國如果還是思考怎么樣做中國的生意,而不去思考怎么樣借用中國方方面面的一些人才,我覺得是非常短勢的一個做法。
田薇:更大的眼光,我現在一定要把注意力轉向陳總,來自于BP,您和臺上很多公司和老總不一樣,您的公司是有關資源的公司,說到資源的公司就會有很多背后的故事,和政府之間的關系相對來說也是非常具有戲劇化,不知道在信任和責任方面,如何在政府方面進行工作?
陳黎明:我想我就這個話題稍微拓展一些來講。BP公司從70年代到中國來,已經有幾十年的歷史,目前在華投資有47億美元,在這幾十年過程當中,我們見證了中國的改革開放,也參與了中國的改革開放,當然也受益于中國的改革開放。在這個過程當中,剛才您問到跨國公司是不是出現了信任危機,從BP公司來說,我們從來沒有面臨這樣一個問題,正是在這么長期的合作過程當中,我們跟中國政府,包括我們的合作伙伴建立起了非常好的這樣一個合作關系。
比如說,我們在上海的賽克公司,當年我們請中石化公司作為項目管理方,那么當時在這個業界引起的振動還是比較大,因為請一個中國公司做項目管理,對于這么大一個項目來說的話,還是有一定的挑戰。但是事實證明,中石化公司的這個項目管理當中,第一如期完成了項目在預算內完成了項目,并且沒有出現重大的安全、環境事故。這在業界當中也是非常罕見的。
第二,作為一個跨國公司,你不僅僅要關注自己的業務成長,那么還要考慮到國家的需求,比如說能源安全對中國來說就是一個非常大的話題,包括能源安全相關的一個話題就是氣候變化,在能源安全方面的話,BP跟中國有非常廣泛的合作,比如說大家知道最多的,就是最近我們跟中石油,在伊拉克油田的合作,這是一個非常好的例子,當然我們跟中海油在澳大利亞、印度尼西亞,跟中石化在安格拉,都有這樣一個合作。這個實際上就關注了中國對能源安全方面的一個關注點。
在國內企業來說也是一樣,我們BP不僅僅說在中國做生意,我們也承擔了很多相應企業社會責任。這方面的例子舉不勝舉,我不在這兒一一做介紹,謝謝大家。
田薇:與此同時,想追問一個問題,您剛才提到了有關資源的開發和合作,大多數都是在非洲來進行的,可能在政府關系方面我們BP在這方面有很多的擅長,但是中國公司走向世界,在發達國家也有很多合作需要進行,當然也會有更多政府關系需要推動,我不知道在這方面怎么建立中國和發達國家之間政府這樣一種共識,來進一步建立有關您公司和在座各位公司的信任和責任?
陳黎明:信任這個問題,實際上要展開來講它有很多因素,這當中有文化上的因素,包括語言上的一些因素,也包括不同心態方面的因素。因此要建立這樣一種互信過程,它需要一個非常長期的過程。我最近非常有幸參加一個內部論壇,是兩個國家政府之間的一個論壇,我發現他說的所有的語言你都可以理解,但是這種互信未必能夠建立起來,所以這個的確是有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最重要的是要把你所說的話付諸于行動,跨國公司一樣,企業一樣,政府也是一樣,大家看的是你的行動。
田薇:非常有意思的回答。可能我們在座很多都有同感,林先生您想補充幾句嗎?
林正剛:剛才特別觸動我的就是行動,我說一個例子。大家也知道5.12大地震的時候,剛剛開始的時候,我們作為一個有社會責任的公司,當時大家也知道,中國很多老百姓是不你理解,特別外國公司都罵,說你們外國公司為什么只會賺錢,但是有一個文化差異,文化差異就是在我們公司來講,我們做的善事我們是不希望宣傳的,所以我們刻意很低調不說出去,結果在中國引起一大堆人罵。但是有兩件事情,我們在7月1號承諾了,三億人民幣在四川重建,不久之后,金融風暴來了,我們CEO特別用那個視頻跟四川的副省長通話,堅決我們不會因為金融風暴退出,通過這些行動的話,四川省政府對我們公司的信任大大提高,所以行動是最重要的。
田薇:看來地震一年半之后,您也意識到一定要讓大家知道,所以今天要大家知道。與此同時,也凸顯了我們媒體的一個作用,媒體有這種連帶的關系。說到這兒,我還想請教孟先生一下,因為剛才各位老總都在談到政府和跨國公司之間的關系,跨國公司不斷發展過程當中取得的作用,您用過一個詞分別心,您可不可以給我們解釋一下,到底分別心是什么意思?
孟先生:我大概用過平常心,分別心不一定用過。
田薇:我想請教一下,在目前這種狀況下,我們都知道金融危機帶來一連串的反映,貿易保護主義是肯定的,與此同時各國之間的并購和兼并也出現很多問題,特別是這些國家之間有不同,在這種狀況下,孟先生您覺得怎么能再建立起信任呢?既有保護主義又有貿易壁壘,又有不讓去收購,怎么能有信任呢?
孟先生:你剛才問了一個很好的問題,包括陳總也講講到他們BP,在和中國企業合作,怎么樣建立信任。不管是外國企業在中國建立,跟當地政府和當地社會的信任,還是中國企業到國外建立信任的路實際上是一樣的。我覺得一方面就是一定要,這件事一定要做,任何一個所處在這當中的公司,不管是中國公司、外國公司,大家要身體力行,要做。因為你不做永遠不會達到這個今后想要追求的目標。
但另外,大家要意識到這個是一個比較花時間,比較漫長的一個過程,其中我覺得溝通是一個很重要的事情,像外國公司在中國怎么樣積極和政府溝通,和大眾媒體,和客戶溝通,這個轉過來你可以看到,中國公司實際上在海外市場,不管是投資,還是市場開放,同樣也要做一樣的事。
我接著陳總剛才講的,就是和中國公司一起在海外市場,我覺得我們有一點,雖然我們高通公司和BP所處的領域不一樣,但有一點我們做的可能是相同的事。就是在很多海外市場和中國的公司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合作努力,共同打開一個市場。因為從高通公司來講,我們在過去這些年里,因為我們自己并不生產通信設備和終端,我們做這個技術研發,通過我們技術使得很多新興的公司,能夠進入原來只有少數跨國企業占據的市場。所以這樣我們在過去一些年里面,我覺得一個就是通過高通建立中國客戶的信任,所以我們在中國的客戶會越來越多,而且我們很早的時候,和中國的客戶,我們大家一起建立一個目標,我們通常講得比較多的,就是通過和高通公司的合作,我們幫助中國公司走出去,走上去,走進去,為什么這三個不一樣呢?
第一個就是,中國的企業看中是中國的國內市場,所以我們通過高通公司在海外市場的資源,幫助我們的合作客戶,合作伙伴,一起走出中國市場,進入海外的市場,第一步一定要走出去。
田薇:您不是在培養競爭對手嗎?
孟先生:我們跟中國的合作伙伴是一個互補關系,他們做的事情我們不做,我們不跟他們競爭,我們做的事情,他們也還沒有做,所以我覺得這個還是一個互補共贏的合作關系,所以我們是幫助中國企業走出去。
再有一個就是要走上去,走上去就是要從技術上一定要走上一個臺階,不能只是說在國際市場上,把中國一些從產品,不管是質量上,還是品牌上一些不好的負面影響,帶到海外去,一定要追求這些,不管是公司、品牌、產品、質量,還有所追求,能夠走上一個臺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