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全球智庫峰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全球智庫峰會“重大經濟問題與智庫交流”分論壇于7月4日在北京舉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論壇。以下為論壇五之“抵御全球危機:走向凱恩斯主義”的文字實錄:
主持人 郭樹清:
女士們、先生們,上午好!下面開始我們的論壇。
我介紹一下各位發言嘉賓,第一位嘉賓,維隆先生,他來自歐盟布魯蓋爾中心,這是歐盟重要的智囊機構,提供金融資本市場以及監管方面的服務。他會說很多語言,英語、德語、意大利語、西班牙語,只是不會說中文。
第二位是許成鋼教授,許教授說的漢語非常好,因為他在北京出生長大的,比我的漢語好,我是在內蒙出生,離北京很遠,比較落后。許教授英文很好,他教中國人說英語很多年,他在倫敦經濟學院教了17年書,他做了很多經濟方面的研究,參與了很多國際重大經濟問題的研究,也為中國政府服務,他現在在香港大學教書。
第三位是達杜什先生,他為世界銀行工作多年,他過去負責國際貿易以及經濟政策問題,這也是非常重要的智囊機構,他目前是卡耐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國際經濟項目主任、高級研究員。
第四位是艾德爾伯格博士,她來自美國聯邦儲蓄委員會,她現在肯定非常忙碌,正在進行各種各樣經濟刺激計劃,他們制定經濟刺激計劃給人們帶來比較深的印象,但人們也很擔憂,對美國財政部的政策產生了一些憂慮。
第五位是霍華德,他來自澳大利亞全球基金會,是一位非常大的基金會,名字起得非常大,“全球”,比其它基金會的名氣大。他們在政府決策方面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走向全球凱恩斯主義。
第六位是史塔利,他來自印度。我們今天談中國和印度,來自印度的嘉賓不多,非常獨特。他來自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他是副會長。
下面請發言人給大家作發言,希望他們能夠很好的控制時間。
維隆:
謝謝,我有幾張幻燈片,不知道大家是不是能夠看見。
首先我非常高興在這里做一個發言,在智囊峰會上做發言,布魯蓋爾是非常年輕的機構,2005年成立,我看到一篇文章涉及到今天的會議,有一個成員指出智囊機構可以有不同的模式,意思是說中國的智囊機構是政府出資的,希望中國的智囊多樣化,同時指出美國智囊機構被別的利益團體俘獲,沒有更大的獨立性。布魯蓋爾是混合的模式,有一半資金來自政府,另外一半來自大的企業,因此我們采取一種中間道路,就像大多數中國和美國智囊機構一樣。同時我們非常高興應邀參加這次會議,在短的時間內取得這樣的成就很自豪,在歐洲4年能做到的事情,在中國18個月就可以做到。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對中國智囊機構的未來發展感到非常樂觀,對全球和中國的影響會越來越大。
簡單談一談銀行業的發展,上一個單元薩克斯談到銀行問題,現在銀行業出現很多問題,日本銀行的問題沒有解決好,導致過去十年經濟出現很大問題。薩克斯剛才講到很多問題我都同意。從這張幻燈片可以看到,外部資金在不同國家的來源,在歐洲對銀行的依賴更大一些,我是指貸款。對中國也是一樣,中國是亞洲重要的國家,中國跟其它國家可能有很大不同。這張幻燈片告訴大家,銀行的來源和市場的來源是兩個重要的來源。我為什么說到從一個國家到另一個國家呢?美國銀行業、金融業是相對比較強大的,歐洲的情況有點不一樣,歐洲的融資、資本市場非常重要,日本也是如此,所以在這次金融危機對經濟所造成的影響,對每個國家造成的影響都不一樣,如果來看歐盟各個國家和美國的情況是不一樣的,美國有的時候會強調金融占到整個國家經濟的份量不是那么重,別的國家就承認金融所占的份量很重,尤其是銀行業界占的份量很重。
另外我們可以看到跨國境銀行之間的整合,對于很多跨國境銀行之間的整合也是未來的趨勢。左邊是整合度的百分比,這個整合率越來越高。對于頂尖級銀行而言,尤其是全球的大銀行而言,現在跨境經營業務、跨境之間的整合越來越多,比方說有四家歐洲銀行,深綠色是西歐,淺綠色是世界其它國家。中國銀行目前經營范圍主要在中國,中國現在還沒有出現在別的國家做業務非常頻繁的銀行,日本原來也是如此,但日本銀行現在有越來越多的國家,瑞士銀行主要是做海外業務,只有很少一部分國內業務,而中國銀行正好大部分是海外業務。我們看到歐洲大陸一些國家,現在有海外業務和國內業務相結合。英國銀行中,像匯豐銀行,我們經常的各個機場看到匯豐銀行的廣告,他慢慢把業務范圍遍及到世界各地,包括東亞。日本、美國或者歐洲對銀行業的影響,包括對各個國家的影響不能一概而論,并不能夠僅僅從一個國家內部角度來看待危機,非常重要的是,很多一些大的銀行已經是國際化的趨勢和角度非常明顯。歐洲的問題會稍微嚴重一點,歐洲本身國與國之間相互的交往,包括金融上的往來非常頻繁,一般來說一個國家受到拖累下行,必然會影響另一個國家。中部的歐洲包括東歐等等,相對于歐洲而言,它的發展水平是稍微落后一些,這一次金融危機對他們影響也是最大。但西歐一些銀行也受到了很大的一些沖擊,中歐、東歐恢復情況不會像西歐那么快,但西歐還是有很大問題,從短期來看,我們要把歐洲的這些銀行甄別出來,哪些情況良好,哪些岌岌可危,銀行之間并購整合不可避免,這個過程正在進行,我們稱之為“療傷”或者“治療”的過程。
另外,我們要建立一個穩定的監管框架來監管歐洲銀行,以提高未來銀行的效率,比如說銀行在進行募資和做投資活動時應該規范化。昨天在《財經時報》上登出來評論員的文章,支出要加強銀行業的監管,我們知道銀行業對很多經濟體是至關重要的方面,對歐洲也是如此,跨境銀行之間的整合也是有可能的。我們應該促進銀行之間的一些整合,在歐洲銀行之間的整合是比較常見的,尤其在歐盟層面,因為我們有一個統一的整合了的法律體系,這樣所有的銀行都要遵循歐盟法律,都要遵循《國際法》的要求。在歐盟層面,我們有歐洲議會,由中央的機構來監管,但如果在全球層面來看情況不太一樣,還有一些區域并沒有像歐盟這樣的區域性機構進行監管,銀行間整合遇到的問題和歐盟不一樣。歐盟間的銀行整合還在進行著,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一個成型的跨境銀行間的整合法律法規達到完美的程度,在這方面整合度比較高一些,對其它地區所面臨的挑戰就可想而知,尤其是在東亞地區,東亞地區也需要建立一個行政體系,這樣才能進行進一步的整合。
郭樹清:
下面有請下一位發言人,許教授。
許成鋼:
我今天講的主要內容是“關于金融監管”。在發生了差不多一個世紀以來最大的金融危機以來,如今幾乎所有人都在講監管,但實際上我們的認識,關于到底什么東西出了問題,到底應該怎么監管,還差得很遠。讓我們從非常基本的地方開始,非常基本的地方就是為什么在一個市場經濟里會出這樣的問題,在經濟學里的基本道理是說市場失靈,到底市場失靈在什么地方?今天我們看到這次金融危機是非常巨大的市場失靈,我們必須要弄清楚失靈在什么地方,而且同時不僅僅是市場失靈,還有另外一個基本的問題,監管失靈。我們已有的金融體系同時有監管,那監管到哪里去了?本來監管的目的是來處理市場失靈的問題。
我在這里提出一個基本的概念,到底這次出的問題在什么地方。這個基本概念是說,這次出的問題是破產風險外部化。本來破產風險是由所有借貸人承擔,但由于金融創新,制造出來的工具,制造出來的工具以后沒有任何的監管,這些工具幫助金融機構、借款人把原本內部破產的風險推到外面去了,能夠把風險外部化以后,在市場里制造了巨大的外部效應。經濟學里,只要有了外部效應,在沒有監管的時候市場就會出問題,外部效應在市場經營里是非常有力量的機器,實際上金融創新在沒有監管的條件下制造出來非常有力量的機器,這個機器最后把市場搞垮了,這是我基本要說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