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9(第二屆)中國綠色公司年會 > 正文
周大地:我想我們面臨的能源形勢,我們高耗能的產業有減少,特別是電力行業,電力需求下降得比較明顯。但是,從長遠來看,我們面臨的能源形勢仍然是十分嚴峻的,特別是世界氣候變化問題,對于中國的能源消耗是以煤為主,至少將來用起來煤是非常貴,你要解決炭捕捉和封存問題。有人計算,以后煤炭一噸光解決碳的問題可能就要花幾千元。
而且,中國在氣候變化方面的地位,過去我們是發展中國家,人均排放比較低,現在隨著中國的經濟增長,人均排放的不斷增加,這些優勢,這就可以拿來做一種理由,現在不參加減排的理由,慢慢地也在消失。所以,中國不得不給自己規定一個排放的上限了。這些現在必須做準備,因為你還是以煤為主,這么搞下去,到時候就措手不及。
第二個,我想咱們今天談到怎么應對經濟危機和能源問題,而且很多人把新能源的發展作為重大的商機,我覺得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我今天想,并不是再把新能源怎么好,多搞點核電、水電、天然氣、可再生能源再說一遍,我覺得今天反而是倒過來看。中國現在人均3000美元,我們要增加到現在發達國家大約都是3萬,美國可能4.5萬美元左右,我們想中國要從3000美元增加到2萬美元,不要說4、5萬,因為我們到2萬的時候,可能人家已經5、6萬了,2萬美元不是一個高的目標。我們靠什么從現在的人均3000增加到2萬,漲個6、7倍?是靠制造更多的東西,把所謂中國的工廠再擴大個6、7倍,還是想別的法子?因為你要再擴大6、7倍的制造能力,你的能源無論如何,即使再搞節能、即使再提高小也不可能。所以,今后中國的經濟增長,能不能盡量少制造一點東西,使我們真正地收入,包括老百姓的收入能夠提上去。這就是在生產鏈里面的增加值,能不能單位的能源投入、單位的勞動力投入、單位的資本投入,能夠賺更多的錢?這可能是我們中國經濟發展一個真正的大問題。
大家看新能源產業看得比較大,而且最近一些新能源也比較熱,特別是風電、核電。但是我個人認為,如何減少消費這一塊,除了工業節能以外,很多終端消費的改進,就剛才柳總說的,同樣的電腦,它可以節能,同樣的汽車,混合動力甚至是電動汽車,同樣的空調、同樣的各種家用電器,都可以做成非常高效的,而且可以通過這個,你能得到很好的經濟效益和市場,甚至是世界的市場。我想,這方面的機遇,一點不比增加能源供應小。而且,可以說能源這東西拿來吃不下去,也不能天天拿著用,你用的東西還不是能源,所以在終端消費商品上怎么綠色、怎么節約能源,可能是世界上最大的商機。
陳偉鴻:周先生剛才描繪的商機,不知道幾位企業家同意嗎?坐在旁邊的王玉鎖先生,你們已經朝著這個商機前進了好幾步,你們是怎樣做的?
王玉鎖:確實,新奧作為一個能源企業,原來是能源分銷企業,我們在往上游走。我們既然做這個行業,就應該有一些思考。我想,今天參加了一上午的會議,我看大家都在就綠色公司年會的主題在發表演講,往往我看大家都提到的綠色公司是一種責任。其實,我從一個能源企業的角度看,綠色真的不僅僅是社會責任,它更多的是一個經濟的機會。
我講經濟機會,當然就提到了剛才主持人講到的,在經濟危機之下,它可能這種經濟機會的因素就更大了。因為大家都可能了解經濟史的,不管是世界經濟史還是中國的經濟史都一樣,你要想解決一個經濟周期當中的問題,或者是在一個經濟低谷的時候,想把經濟拉升起來,必須靠一個新的產業來拉動。當然,這個新的產業必須有一個新的技術在支撐。我覺得,這一輪真的必須要靠能源或者是新能源來支撐。
我講這個之前,我先跟周老師表示歉意,可能我的觀點跟您的有點不一樣,我就這個機會來拋出來,您來批判。
其實,我想作為一個經濟引擎的產業,必須具備兩個條件,一個條件,它的帶動性足以大。也就是說,這個產業的發展,能夠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我覺得能源,特別是新能源,就有這個動力、有這個空間。如果說,現在的新能源已經不是原來大家簡單地那種認識,說我們做個風電、做個太陽能的意思了。而現在的新能源,其實我們的理解是兩個方面,一個方面是現在的傳統能源,如何地提升,或者說如何在原來傳統的能源上提升,我覺得這是新能源。比如說剛才周教授講的煤,煤本身確確實實有很大的問題,排放問題、能效問題都是很大的問題,但是恰恰這兩個問題通過解決可以拉動經濟的發展。它的排放不外乎就是氮氧化物、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如果我們研發一個技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其實它的帶動性真的是非常非常大的,或者說對于產業的問題解決作用是非常非常大的。
第二個,現在的傳統技術,每一個技術你獨立思考、獨立分析,它都有它的有優劣勢,但是如果把幾個能源產品集成起來,進行優勢互補,其實你會發現它會解決一些原來單個能源的問題。比如說風能,大家都知道它很便宜,這是它的優勢,但是它帶來一個問題,一個技術上的問題。它發出來的電,電波非常不穩,這個問題怎么辦?它進了電網以后,它會跟現在的電,有一些矛盾。并且,風能電能的儲存也是一個大問題。如果我們把這些電能,通過一個高技術的電解水的技術,把水分成氫和氧,直接跟二氧化碳反映,變成了甲烷。其實我就是舉一個例子,如果說我們在技術上能夠突破的話,其實這個問題通過系統能效的方式能夠解決。當然,這個系統能效有微觀、中觀和宏觀的,因為時間的關系我不講太多。
但是,至少我說這個產業,現在發展新能源,完全可以帶動我們的裝備業、信息產業,我說的系統集成就是能源和IT的集成,包括了能源服務業,也包括了環保產業,甚至于對我們現在的安裝業,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建筑業,也是有很大的拉動,因為它需要改。當然,會有朋友提出來一個問題,說你這些問題是不是會帶來成本?帶來成本企業就沒有積極性,我跟大家講,這個成本是提高了,但是它會帶來效益的。其實,它是一種變向的投資。
第二個,我覺得它足以有一個未來的空間。我說新能源,像剛才周教授講的,覺得現在不是他講的現實問題,其實我講的相對來說有點中期,得在3、5年以后才可以變成。所以,現在從技術的研發到整個的產業化,然后推廣到各個產業,其實確確實實它的空間是很大的。對于現實、對于未來意義都是非常非常重大的。
第三個,它的基礎是不是能夠支撐。其實經濟發展到今天,我們不管是西方的工業革命200年、300年,還是我們的改革開放30年也好,其實我們用的都是原來的簡單的方式,而恰恰這種簡單的方式,會給我們帶來一個機會,因為原來基礎很低,現在我們看到它的空間,給我們所有的企業帶來了一個難得的發展機會。
第二個是方向,其實我談第一個的時候已經提了。這個方向第一是往能源集成方面發展,第二個一定要更好地認識我們現在傳統技術的本質,其實現在咱們說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講起來其實碳和氧都是好東西,但就是錯配了。我們能不能通過技術創新讓它重新配,讓它從一個有害的東西,變成一個資源性的東西,也就是我們現在推廣的二氧化碳資源化。
我想說,其實真的從經濟的機遇角度,它對產業的拉動性,包括它的方向性,我覺得現在是比較明確的。
陳偉鴻:謝謝王總,可能您的觀點跟周大地先生有一些不同,我想先聽一聽周大地先生對于您的這番觀點當中,有沒有哪個地方需要探討的?有嗎?
周大地:有,第一,能源供應這一塊無論如何會成為一個重要的經濟部門,世界上現在最大了公司,500強排名頭一個,4500多億美元的銷售,450多億美元的凈利潤,肯定它是一個大的產業了。新能源如果能夠發展到跟傳統能源可以比擬的程度,這個產業也是非常大的。但是,能源產業再大,和所有的能源消費部門比起來,它也不是最大的。所以,我說消費這邊提高效率、改變終端消費產品的能效這方面的努力,它帶來的產業方面的機會,不會比供應方面小。當然,不是說你供應就沒事干,供應肯定仍然是一個占GDP大約占百分之十幾、二十的比例。所以,我看這是怎么從問題的兩方面來研究問題的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