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估計,全世界500強公司當中90%的公司都使用衍生品,用衍生品使他們的業務得到更好的風險規避。我們給大家分析的是場內衍生品交易參與方。
同時我們可以看到,51%參與方為銀行。從賣方角度來看場外的衍生品交易,38%參與方也是銀行。非常清楚的是,有很多的金融經理都利用場外交易工具來進行衍生品交易。而且,它能夠更好使得市場風險得到更精確、更快速的分布,也能夠更好的發現風險,能夠提高生產率,甚至能夠提高一個國家的生產率,也能夠提升人們的生活水平。今天我要非常清楚的給大家解釋OTC產品與其他產品基本的不同。通過交易所交易,通常情況下是一些標準的產品,像利率、股票、各式各樣的標準性的產品,你所想到的各式各樣的資產都能夠進行交易。場外交易有一些交易產品是非常特別、窄的交易產品,是非標準性的。通常根據一些客戶的需要來特別定制的產品,是小的方面的產品,不是大的方面的產品。它能夠使得世界上很多人都利用這一個平臺進行交易。
我解釋兩個最重要的場外交易的產品。大家在媒體上對這兩者有所耳聞。
第一個是CDO,指抵押貸款憑證。
另外一個是SIV。
CDO是在20世紀80年代引入到場外交易。CDO是發展最快、有資產做抵押的交易憑證。很多投行創造了CDO資產。它把有抵押的貸款憑證重新打包,把CDO投資人的身份遠離了抵押證券的投資人身份。他們同時把有抵押,包括各式各樣的公司的股票、債券、房地產為抵押的憑證,包括銀行的債務和銀行的貸款等等,還有各式各樣其他的衍生品。CDO在結構上以及基礎抵押方面,各個銀行組織結構有一些不同。抵押貸款也會有不同。就像是我剛才所給大家舉的很多證券都可以作為基礎結構的架構,但是基本原則是一致的。
CDO建立了一個機構,把它的資產和負債分級,這一些分級是根據信用評級以及信用回報進行評級。同時,對每一個分級層次而言,我們有評級機構進行評級。CDO就可以把分級賣給我們的投資者。評級機構包括非常熟悉的評級機構。意味著,通過從資產當中得到的現金流以及資產當中得到的風險分級打包之后賣給了投資者。這當然是根據CDO本身對評級的預測。比如說,作為一個投資者,你想要高回報,承擔風險比較多。想要比較穩定的回報,承擔的風險比較低。用一句話來說,投資者并不是在基礎資產上取得了一席之地,我們并不是直接投資于基礎資產。更準確的說,是根據CDO對資產的評級以及計算方法來進行的風險投資。很大程度上,投資者完全取決于CDO對于資產的評級等。投資者并不是完全取決于基礎資產的價值和質量。很大程度上是依據CDO對評級計算方法以及對于風險和匯報的談判,并且要依據評級機構對它的評級。
我特別想給大家強調的一點是,如果作為一個投資者,你如果對某一項投資產品進行投資,有一些人對這一個產品和風險以及回報進行了計算,而且這一個計算是根據某一個某模型來做的。這一個模型做的基礎是基于一定的假設,這樣的假設可能是對的,也可能是錯的。所以我們最后的價值并不完全取決于資產本身在市場上真實的價值。很多的情況下,你應該知道在市場上,有的時候并沒有一個市場公平以及客觀的價值讓你評估你買資產的價值,很大程度上根據CDO對分級產品的定義以及它對于產品的分級做的。當然了,投資銀行也起到了一個角色,通過CDO產品的推出對投資者提供更多投資的選擇。但是在這兒一定要分清楚,投資于衍生品究竟是投資了什么,并不是投資了基礎資產,而是更多的投資了CDO對風險和回收預測模型的計算。基本上就是這樣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