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國人民大學中國發展指數學術研討暨發布會實錄(3)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26日 12:13 新浪財經
彭非(合題組主要執筆人):各位來賓早晨好! 這個研究結果凝聚了課題組成員、學校領導和學校很多工作人員和老師的集體智慧和心血,我在這里受課題組的委托向各位來賓介紹中國發展指數2006的主要研究結果。 我的報告主要講兩個方面,一個是把我國省級行政區的中國發展指數分值進行介紹。另外,對中國發展指數的結果做一個簡單的分析。 根據剛才袁衛教授介紹的中國發展指數的構建,我們使用中國國家統計局使用的《中國統計年鑒》2006年發表的數據還有一些相關數據,對2005年我們國家31個省級行政區的發展指數和4個單項指數進行了測算和排序,根據統計學上的描述統計的方法,可以看出在我們國家31個省級行政區2005年排在前25%的省區有8個: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蘇、廣東、遼寧、吉林。排在最后25%的8個省區是陜西、四川、安徽、青海、甘肅、云南、貴州、西藏。后面有它們相應的指數的得分。 (圖)綠顏色是排在中間的50%,一共有15個省區。各位來賓看到屏幕上展示的排序和指數得分的情況,應該說反映了我們國家2005年省級地區的綜合發展水平的狀況,下面是分指數的排序和得分情況,一般地說四個單項指數得分高的省區,比如北京、上海的總指數得分也是很高的,但是應該指出,特別是強調的一點是在構造分指數的一共15個指標當中不一定是它的分指數排名最高它的所有的統計指標都高,特別值得指出的是我們看到屏幕上北京的社會環境指數2005年排在第一位,但是這個指數中間剛才袁衛教授介紹省會城市的空氣質量達到和好于二級的天數這個指標值,它是排在2005年全國的最后一名,它的社會環境指數得分是全國第一,主要是因為社會環境指數的其它計算的5個指標,一共是6個指標值,有一個指標值排在最后,其它5個指標值非常高,有一個向上拉動的結果。這是從第16位到第31位的省區單項指數得分的情況。單項指數得分都低的省區,像貴州、云南總指數得分也是比較低的,得分在中間水平的情況也是如此,但是個別省區有的單項指數得分比較高,有的得分比較低,總指數得分可能排在中間,比如像海南省,健康指數排在第21位,71.41%。教育指數排第14位,生活水平指數排在第28位,排的比較低,一共31個省區。社會環境指數海南省排在第17位,生活指數水平比較低,但是社會環境指數比較高,排在第7位,總指數得分就排在第20位。 剛才大家看到總指數得分和排序的情況,包括單項指數得分和排序情況,已經可以通過它能夠反映出我們國家31個省級行政區的綜合發展水平,以及在健康、教育、生活水平與社會環境這些方面的發展趨勢、發展形勢。為了進一步研究31個省級地區在發展中的一些不同特點,特別是區域性差異的特點,我們使用了多元統計分析當中的聚類分析方法。聚類分析是用2005年31個省級地區剛才大家看到4個指數得分的分值作為聚類的變量,這個分析方法本身可以把一批樣本在我們這里就是一批省區,根據它們數據的特征,按照性質上的程度,完全通過定量的方法對它進行自動分類,并且可以產生多個反映綜合發展水平的據類分類的結果,最終的分類結果一個特點,是在每一個類的內部省區的特征具有相似性,不同的類之間省區的特征會有比較大的差距。根據聚類分析的圖可以反映我們國家不同發展水平的分類結果,可以看到31個省區2005年可以分成四類地區,這四類地區按照總分大小進行排序,第一類:北京上海。第二類:天津、浙江、江蘇、廣東、 各類地區在我們國家地圖上的地理分布,聚類分析是按照各個地區中國發展指數的四個單項指數數值進行的,大家看到各類地區的地理分布和聚類結果與中國發展指數總指數的排序是不盡相同的,大家可以比較一下。排序的前后順序并不是分類的結果,有一個微小的差別,聚類分析的結果如果是我們來評價它,它反映的是我們國家31個省級地區各個地區在中國發展指數4個單項指數的相似性和差異性,比如同等顏色的地區有一定的相似,不同顏色之間有比較大的差異。而總指數的排序反映了31個省級地區在人文社會發展總水平方面的優劣的順序。聚類分析的結果展示了2005年我們國家31個省級地區在健康、教育、生活水平和社會環境四個單項指數的一個地區分布狀況,我們從地理分布圖上可以看出來,四類地區的地理分布區域特征非常明顯,除了北京和上海是我們國家兩個特大都市聚在了一類。東南沿海的四個省區是綠顏色的,和天津市聚在了一類,其它兩類,第三類和第四類在地理分布有明顯的地理相鄰、區域環境明顯相似的特點。聚類分析的結果反映出我們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一種區域結構性的特征,如果說經濟社會發展是用中國發展指數的四個單項指數來體現的,這里是聚類分析的結果各個類,中國發展指數和單項指數的得分的比較表,每一個類在中國發展指數體系中的數值就可以幫助我們定義各個類的特征,我們把得分表做成了統計的直框圖,更加直觀看到各個類得分的差異情況。可以從這個圖上看出,聚成第一類的北京、上海在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指數這三個水平上都明顯地高于其它三類地區。而聚在第四類的12個省區在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又明顯低于其它三類地區。換句話說,北京、上海第一類地區在計算健康水平、教育水平和生活水平三個單項指數的9個指標上,這9個指標的原始觀測值都要優于其它三類地區,而第四類地區在計算前三個單項指數的9個指標上要明顯劣于其它三類地區。 這個統計圖表現出了四類地區之間中國發展指數和單項指數的差異性,從這張圖上我們可以得到相關結論,在四類地區之間健康指數的地區差異最大,它的分散程度最大。社會環境指數的地區差異最小,四個地區都靠得非常近。第三類地區是淺黃顏色,總指數和單項指數的得分與我們國家的平均水平非常接近,也就是說第三類地區的12個省區和我們國家的平均水平非常相像。二三四類地區之間在中國發展指數的指標體系中的總指數和單項指數上的差異相對較小,離的是比較近的。而第一類地區北京、上海總指數和單項指數得分都與其它三類地區和全國平均水平差異較大。分四個單項指數來看,如果說四個單項指數協調發展,我們講第二類地區在四個單項指數上發展是最平衡、最協調的,因為幾個點連起來基本上成為一條直線,基本是一種協調發展。第二類地區在社會環境指數上有一個明顯的拐點,在社會環境發展方面要明顯落后于這個地區在其它三個單項指數上發展水平。為了比較聚類分析的動態變化,我們使用了2005年中國統計年鑒2004年的數據做了一個相同的聚類分析,結果反映了我們國家經濟發展區域結構特點是比較明顯的,另外是比較穩定的。一個是四類,地理環境相鄰,區域環境相近。 我們看一下兩個聚類的差異,從2004年到2005年兩次聚類分析結果差異的變化是,第四類省區從11個增加到12個,海南在2005年聚類分析從2004年的第二類退出進入到2005年的第四類。重慶是在2005年的分析中,從2004年的第三類退出進入到第四類。陜西在2005年分析中從2004年的第四類進入到第三類。第三類的省區數維持不變,2005年重慶市從第三類退出,陜西省加入。2005年省區書從2004年的6個變為5個。第一類省區保持不變,是北京和上海。 我們最后的評價是雖然個別省區在兩次聚類分析時所占的類別有變化,但總體來看我們國家2004年、2005年社會經濟發展水平的地區分布格局變化并不大。在對15個原始指標進行初步分析的時候,我們發現其中的城鄉居民人均消費品這個指標值普遍比較高,我們認為城鄉居民人均消費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測量城鄉差距,消費合收入是有明顯的正相關的關系,而消費的數據質量會好于收入的數據質量,同時收入當中消費占主要支出部分,比例比較穩定,用這個指標反映城鄉差距是比較客觀的。我們看到在我們國家31個省級地區中2005年指標值小于200%的省區只有上海,是189.25恩%。即上海城鎮居民消費比鄉村居民大89.25%,或城鎮居民消費是鄉村的1.89倍。城鄉居民消費比指標大于350%的省區依次有:西藏、重慶、貴州、云南、甘肅、陜西個省區,即城鎮居民與鄉村居民的消費差距在五倍以上。 作為一個綜合結論,我們國家經濟發達地區城鄉差距相對比較小,落后地區的城鄉差距相對比較大。按照地理分布,南北地區城鄉差距基本相近,東西部地區城鄉差距比較顯著。 研究結果的幾點結論: 利用中國發展指數以人為本反映出我們國家發展比較均衡,15個指標涉及了人民生活的各個重要方面,比如健康、教育、經濟社會、生活水平、社會秩序、生態環境等等。強調以人為本,強調社會的協調與均衡,體現了用發展的思想來研究發展,就中國發展指數2006來說,2005年聚類后的第二類地區在四個單項指數發展方面比較均衡,從單項指數看,我們國家健康指數的地區差異最大,社會環境指數地區差異最小。與中國發展指數2005的結果相比,我們國家地區分布格局變得不大,為了構建和諧社會當前城鄉差距較大的問題應當引起關注。黨中央提出的新農村建設在我們國家現代化進程和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具有突出的戰略意義。 中國發展指數編制是一種探索,在指數編制的指導理論上、指標體系的構造上、總指數單項指數研究分析都還有改進的空間,我們希望我們的探索能夠推動這一領域的研究;也歡迎學術界、政府部門及所有關心中國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對我們的研究提出批評與改進的意見和建議。
【發表評論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