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北京市城市建設開發辦公室透露的消息,自1998年推出經濟適用房以來,購房者中有84%屬于中低收入家庭,其余16%則屬于高收入者。記者昨晚7時在回龍觀文化居住小區風雅園一區看到,隨著夜幕的降臨,一輛輛小汽車似倦鳥歸林,陸續駛入小區。走進小區,首先映入眼簾的是一排小汽車,已經占滿了停車場。在甬路左側,還有長長的一排,桑塔納、捷達、奧迪、富康,記者看到奔馳也隱藏其中。臨街的樓應有48戶居住,但只有30多戶的窗戶有亮光透出,其余的看不到光亮。該小區一期工程已經全部售罄,而且于去年5月底入住結束。住戶有車,說明收入不菲。早已入住的樓盤有許多人家未亮燈,說明房主還有其他安榻之所。回龍觀文化居住小區作為北京市最早建設的經濟適用房之一,最高售價是每平方米2600元,以房子80平方米計算,需要花費20多萬元。再加上物業費、子女入學費及家庭日常開支,很難相信年收入6萬元以下的中低收入家庭能夠擁有兩套以上的住房,同時還買得起和養得起汽車。
京城一項調查顯示:市民中42%的購房人可承受總價20萬元的房子,27%的購房人能夠承受總價20萬至30萬元的房子。而經濟適用房項目的政府最高限價在每平方米2350元至4450元之間,每套30萬元左右,市民基本能夠承受的起。京城中低收入家庭占全市家庭的70%至80%,這些人基本上都是經濟適用房的購買對象。經濟適用房在樓市上火氣十足,甚至一度出現“爆棚”現象。在去年4月13日國貿房展會上,通達花園4天登記認購達1450套,大大超過了604套的物業總數。
買房人大致可分為:拆遷戶和年輕夫婦,他們購房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居有其所的問題;投資者,他們看中了經濟適用房的升值潛力和比較低的價格,購房為了贏利。經濟適用房是政府為了讓更多的中低收入者能夠買得起、住得上房子而實行的一項優惠政策,由于高收入者的加入,一些經濟適用房項目越蓋越大,甚至出現豪華復式戶型,與普通百姓的購買力相去甚遠。難怪有人說經濟適用房住進了大款,羊群里出了駱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