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現在外出農民工數量約為1.3億人,加上在本地鄉鎮企業就業的農村勞動力,農民工總數為2億人左右。”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農村部部長韓俊介紹,目前,農村4.9億勞動力中,已轉入非農產業的約為2億,在現有生產水平下,農業約需要1.8億常年勞動力;因此,農村約有1億多剩余勞動力,多數分布在中西部地區,主要是中年以上的勞動力,并且主要表現為就業不充分,“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的任務依然艱巨”。
農民工就業“事關全局”
同樣來自安徽定遠的蔣健夫婦二人都在北京打工,孩子留在安徽交給父母照看。
“我們家種了10余畝地,每年收入只有2萬元左右。而我們夫妻兩個在外打工每年就可結余2.5萬元,占到我們家總收入的大部分。”蔣健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他們現在生活接近“小康”了,一旦失去現在的工作,他們就要回去“過窮日子”了。
據有關專家介紹,20世紀90年代后半期以來,農民收入的增長,主要不是依靠農業收入,而是依靠非農業收入,特別是農民進城的打工收入。僅2002年與1998年相比,農民外出就業的勞務收入增長68.4%,對農民收入增長的貢獻率達70%。
“近幾年,我每年的收入都在3萬元左右,可結余近2萬元帶回家,是家里的主要收入之一,占我們家里總收入的一半。”王正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他們村里的青壯年勞力絕大部分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弱婦孺“料理莊稼”,大部分家庭的收入就主要靠外出打工。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堅決防止農民收入徘徊,千方百計促進農民收入持續增長。當前外出農民工回流,使農村就業壓力增大。而一旦農民失去了外出務工的收入,想保持農民收入的“持續增長”,決非易事。
2008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了4761元,比上年增加621元,扣除物價指數增長了8%,農民收入水平達到了一個新的歷史高度。而工資性收入的貢獻“功不可沒”,依然占據了其中的相當一部分。
而眼下,支撐農民增收的工資性收入面臨著較大“麻煩”。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全球經濟增速明顯放緩的“拖累”,我國一些企業被迫“關閉或停工、減產”,導致農民工就業困難、工資水平降低,致使農民增收的形勢更加嚴峻。
“龐大”而“有作為”的群體
實際上,我國的農民工數量是龐大而驚人的。據國家統計局今年1月21日公布的《第二次全國農業普查主要數據公報(第1號)》顯示,截至2006年底,中國農村共有5.31億勞動年齡人口(即16周歲及以上具有勞動能力的人員),其中農民工總量接近1.32億人。
對于當前部分農民工遭遇的“窘境”,2008年12月20日,國務院辦公廳就發出通知指出,農民工是“我國改革開放和工業化、城鎮化進程中涌現的一支新型勞動大軍”,已成為“我國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我國現代化建設做出了重大貢獻。農民工工作直接關系“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民增收,關系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必須予以高度重視。
事實上,早在2004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已將農民工稱之為城市“產業工人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城市創造了財富”。這是中共中央第一次肯定了農民工的巨大作用與貢獻,第一次給農民工的歷史地位予以“定性”。
據有關資料顯示,目前,全國第二產業就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7.6%,其中加工制造業占68%,建筑業占80%;在全國第三產業從業人員中,農民工占52%;城市建筑、環保、家政、餐飲服務人員90%都來自農民工。
毫無疑問,農民工群體已經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主體力量之一,遍布于國民經濟的各個行業。
尋覓就業的“濟世良方”
為貫徹今年中央“一號文件”中“積極擴大農村勞動力就業”的明確要求。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門在春節前,就在全國范圍內部署開展了“春風行動”,旨在幫助求職農民工盡快實現就業。
據中國勞動保障科學研究院勞動科學研究所副所長莫榮介紹,“春風行動”主要有以下措施:一是強化就業服務,讓農民工就業有門路,求職有信息;二是部署開展大規模的農民工職業培訓,提高農民工就業技能;三是落實減輕企業負擔的政策,穩定在崗農民工就業崗位;四是制定落實扶持政策,鼓勵農民工返鄉創業,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五是部署開展清理整頓人力資源市場專項行動,保障農民工求職的合法權益。
“當前,為農民工提供就業信息最為重要與緊迫。”莫榮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一方面,各地應加強信息搜集和發布工作,在輸出地和輸入地之間搭建勞務對接平臺,引導農民工有序外出;另一方面,各地要大力開發本地崗位,促進返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
對于各級政府所采取應對措施,中國社科院社會政策研究中心秘書長、研究員唐鈞向《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些政策措施雖有效,但難以有實質上的突破。”
“這次我國北方遭遇大旱,雖然帶來一些損失,但國家應抓住這一時機,用‘以工代賑’的方式,大力興修水利和農田基礎設施。不但可以解決農村旱澇災害問題,而且可以緩解當地農民工的就業壓力,但要在機制上保障‘以工代賑’的有效實施。”唐鈞建議。
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張車偉認為:“現在影響農民工就業的主要是金融危機,有一部分人可能面臨轉換工作,其實是一種結構性的失業。對農民工來說,大量的就業崗位還是存在的。而且,目前國家采取的措施還是切實可行的,有效的。”
“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是促進就業的根本機制。”莫榮表示,應鼓勵農民工自主創業,將返鄉農民工納入創業政策扶持范圍,在貸款發放、稅費減免、工商登記、信息咨詢等方面提供支持;對有資金技術和創業意愿的返鄉農民工,應提供各種創業服務。
企業該做什么
“在困難時期,企業更要履行社會責任,為國分憂、為民解困,盡量少裁員、盡可能不裁員,與員工共渡‘時艱’。”阜陽市嘉安建筑勞務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虎在接受《中國經濟周刊》采訪時強調,生產經營面臨困難的企業,也可以通過崗位培訓、輪換上崗、協商薪酬等方法,保留就業崗位,穩住員工隊伍。
作為在北京最大的建筑勞務公司之一,阜陽市嘉安建筑勞務有限公司曾參與了國家大劇院、鳥巢、水立方等大型工程的建設任務,解決了安徽、河北、河南、天津等10余個省市1萬多名農民工的就業問題。
在目前房地產市場“不景氣”的情況下,該公司挖掘、開拓生產經營空間,以“信譽至上”贏得客戶,努力增加農民工就業崗位。不但做到了不裁員、不減薪,反而比往年多吸收近千名農民工就業。
為應對眼前日趨嚴峻的就業形勢,今年2月3日,國務院公布了《關于做好當前經濟形勢下就業工作的通知》,強調各地要根據實際情況制定減輕企業負擔穩定就業局勢的措施辦法,穩定就業崗位;引導國有企業穩定并增加就業;規范企業裁員行為,切實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
事實上,解決就業問題應從穩定現有崗位做起,將“失業防線”提前到企業、提前到每個現有工作崗位。保護了一個企業,就是捍衛了一批就業崗位,就是解決了一批人的就業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