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經記者 喻春來 發自北京
受金融海嘯影響,以及全球海運市場的低迷,我國造船行業正面臨“嚴冬”。但隨著造船業振興規劃即將出臺,信貸和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將幫助船企度過艱難時期。
昨日,船舶工業調整振興規劃終于在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中獲得原則通過。該規劃提出,將加強信貸投放、延長現行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加快老舊船舶報廢更新、暫停新上船塢、船臺的擴建項目,加快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等內容。
促產業結構調整成重中之重
參與過規劃起草工作的中國船舶工業經濟研究中心一位資深顧問,昨日在接受 《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認為,該調整規劃重點在于提高行業的競爭力,加快產業升級。不過,對于解決目前全行業面臨的產能過剩、內外需求不振的狀況,措施的力度恐怕還不夠,仍需進一步加大。如該調整規劃的期限為3年,但按照目前的發展態勢,到2011年前后,我國船舶業面臨的困難將最大,產能過剩現象最為突出。
該調整規劃稱,今后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提高大型企業綜合實力,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加快自主創新,開發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加強技術改造,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對散貨船、油船、集裝箱船三大主流船型進行優化升級,提升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設計開發能力,支持填補國內空白、節能環保效果顯著及產能不能滿足市場需求的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和配套產品研發。并在新增中央投資中安排產業振興和技術改造專項資金,支持高技術新型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及重點配套設備研發。
鼓勵金融機構加大信貸投放
對于目前產能過剩需求不足的問題,該調整規劃希望通過采取各種支持措施加大內外需求,并壓縮新產能上馬。調整規劃中指出,要鼓勵金融機構加大船舶出口買方信貸資金投放;抓緊研究出臺鼓勵老舊船舶報廢更新和單殼油輪強制淘汰政策,積極發展遠洋漁船、特種船、工程船、工作船等專用船舶;努力開拓國際市場,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船舶、海洋工程裝備國際市場份額;今后3年暫停現有船舶生產企業新上船塢、船臺擴建項目。
上述人士認為,加大信貸資金就是提高外需,讓外國船東到中國買船能得到更多中國進出口銀行的貸款;鼓勵報廢實際上是加大內需;而暫停現有擴建項目就是壓縮產能,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但是,我國造船業對外依賴度太大,外需擴大很困難,因此需要著力擴大內需。
據中船協的統計,2008年全國造船完工量2881萬載重噸,同比增長52.2%。目前,我國的造船產能已超過6000多萬噸,到2011年之后的兩年,我國已形成和在建的造船產能中近一半左右的產能會出現過剩。
訂單延期、撤銷現象突出
“原有訂單撤單,新訂單進不來,這將是幾年后突出的問題。”上述人士說道。據中船協預測,2008年企業手持船舶訂單約有5600萬載重噸,而今年我國造船訂單僅延期和撤銷的加起來就有1000多萬載重噸。
新增訂單情況也并不樂觀。中航協預計今年新承接船舶訂單僅為2000萬~3000萬載重噸,與2008年相比下降約50%。目前,中國企業手持船舶訂單也由上年底的2.05億載重噸,降至1.60億載重噸左右。
為引導過剩產能的釋放,該規劃也指出要積極發展修船業務。鼓勵造船企業利用現有造船設備開展修船業務,增強大型船舶、特種船舶、海洋工程裝備修理和改裝能力,規范發展拆船業。
不過,該調整規劃也指出,將現行內銷遠洋船財政金融支持政策延長到2012年。上述人士稱,這個政策主要是支持重點國有骨干大企業,目前只有中遠集團、中海運、中外運等大的航運企業和中國船舶和中船重工兩大造船企業可獲此優惠政策。實際上,財政金融支持政策還應擴大范圍,讓其他企業也能獲得優惠。
最新報道:
分析評論:
相關報道:
相關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