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而近年來,指責中國應對危機承擔責任,越發成為了華盛頓的通常論調。
最新一期美國《外交》雜志刊登了美聯儲主席伯南克在2005年提出的“過度儲蓄論”的文章。雖然伯南克當年可能沒有指責中國之意,但這個時候被重新發表,顯見美國學界對保爾森理論的擁護。
萊恩哈特說:“我不認為有任何人會真的認為是中國的高儲蓄導致了這次危機。中國的高儲蓄確實降低了長期的利率,不過這只是危機清單上的一個而已,當然美聯儲把聯邦儲備金利率降到1%達兩年之久,之后又提高得太慢,毫無疑問應該承擔責任。”
然而在美國,很多人持有比萊恩哈特強烈得多的觀點。美國外交委員會的地緣經濟學專家賽特思(Brad Setser)就贊同保爾森的觀點。其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的儲蓄遠遠高于投資,其資金大量流入世界各地,使利率降低。
更多人眼里的真相
作為全球最大的債務國,美國指責此次危機是因為其債權國借錢給它,無論如何顯得有悖直覺。美聯儲一位經濟學家說,這就像是說人們的富有產生了腐敗一樣不能讓人信服。 事實上,雖然美國政界和學界持“中國有責”這種觀點的不乏其人,但是在金融系統,更多的人還是看到了事實的真相。
“我不認為此次危機產生于中國人的過度儲蓄,這是一個經不起推敲的說法。”美林公司前首席經濟學家史追則(Donald Straszheim)對本報表示,“解決全球不平衡,我認為美國人應該節制消費,而且我認為中國的匯率也并不應由美國的要求來決定。”
摩根大通的首席經濟學家格來斯曼(James Glassman)則認為,“過分地近距離接觸危機”,反而使得保爾森失去了看到更大圖景的能力。“他是個聰敏的人,”格來斯曼對本報記者說,但是在全球經濟趨勢的問題上,“他并沒有花時間好好思考更根本的問題。”
在格來斯曼看來,中國的資本將全球的利率和信貸風險降低,并不是美國人進行錯誤投資的理由。此次危機最根本的原因,是金融系統的所有環節都相信房價會永遠上漲,從而完全忽視了風險。而且全球不平衡也并不是一件壞的事情,中國的繁榮穩定了世界經濟,絕不是造成危機的原因。
那些指責中國依靠出口來促進增長,產生全球不平衡的人忽視這樣的一個事實。中美兩國的經貿發展,全球化是上個世紀以來最成功的經濟藍圖。
經濟史學家佛古桑 (Niall Ferguson ) 在最近的新書《金錢的上升》 ( The Ascent of Money )中說在冷戰后產生了一個新的國家, 他稱之為 “Chimerica”, 這個國家在過去八年中幾乎占據了全球經濟增長的一半。“這一度像似天作之合, ”他寫道, “東方的Chimerica 儲蓄, 西部的 Chimerica消費, 東方得到了經濟增長,西方得到了低通脹和低利率。”
針對中國控制匯率造成美國巨大赤字的質疑,格來斯曼說:“問題是中國是否可以不靠出口來實現經濟增長?如果他們的匯率大幅升值,他們的增長能否維系?社會壓力能否承擔?他們需要慢慢地來測試人民幣升值的后果。”
具有諷刺意味的是,在保爾森指責中國的高儲蓄時,美國社會也極為擔心中國減持美國國債,不再借錢給美國。在去年中國宣布要以4萬億元投資拉動內需時,美國便恐慌于中國將無力購買美國國債。
相關報道:
    新浪聲明:此消息系轉載自新浪合作媒體,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