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里面的產業結構來看,很多都是加工類的,自主知識產權并沒有在我們這里,只是歸類到高新技術里去了。從這個概念講,這100家自身的高新技術產品應該在一半以上。而且產業集成度應該是比較高的,比如中國的IT產業、汽車產業、化工產業、機械類產業,集聚度比較高,這個集聚度帶著產業鏈基本形成。
從產業布局的科學來講,應該說這是走了一條比較符合我們國家的路子,這不是計劃安排的,是按照產業規律集聚起來的。也就是說中國在進行市場化、工業化推進過程中,對外開放、改革開放的推力形成了開發區這種格局。在我們國家探索新型工業化、國際化、消滅二元經濟這些大的策略中,我覺得這都是很好的基礎。
當然,這個過程中做了很多的探索,比如計劃體制改革,土地制度的改革,用人制度的改革——那時候講要打破鐵飯碗,打破鐵交椅。另外推進了管理體制的改革。
開發區存在的問題
劉培強:我們國家的各類各級開發區太多了,最多的時候有6000多家,現在仍然很多,這個問題怎么解決,這是很頭疼的問題。現在我們的資源沒有這么多配置給這么多開發區,就算你是好的、對的、應該的,但沒有這么多資源,造成一個后果就是大家都“爭”。
1993年整頓過一次,2003年整頓過一次,2003年下了很大的功夫,國家采取了程序上的創新,各部委帶著去考核,最后確定了,一個是兩級審批,國家批和省批;第二個是規范名稱,不能什么都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經濟技術開發區;第三是面積規劃了,而且天上地下呼應,衛星檢測,很嚴格了,但沒有全盯,盯了一部分。
從這一兩年來看,開發區的發展有什么新變化呢?一個是因為土地受到了嚴格的控制,現在土地是要有指標的,我覺得是好事;第二個是,沿海地區在引資結構上更加注重跟產業鏈的銜接,加大服務業的建設,人氣就起來了。
肖金成:2004年,我參加了國土資源部整頓開發區的專家組,開了多次會,我曾經建議,應該搞一個辦法,制定一個標準。否則,沒有標準、沒有規則,一搞就多,一多就亂,一亂就整頓,付出了很大代價。
開發區作為中國最重要的改革開放的成果,沒有把它上升為法律或者上升為國家的戰略,總是在重復 “整頓、發展、整頓”這樣的循環。由此感到,開發區發展中,對開發區經驗的總結、戰略研究還有法律制定是十分必要的。
開發區的問題在哪里?我說開發區的問題不是數量問題,是規模和質量的問題。開始的時候,國家審批的時候標準很嚴格,最大的也只有30平方公里,但后來批的開發區,或者地方政府辦的開發區,有的50平方公里、100平方公里。
規模大,基礎設施建設需要很多資金,花了很多錢,對財政造成了很嚴重的負擔。他們征了農民的地,給農民很少的補償,甚至不給補償,嚴重損害了農民的利益。農民土地被占用之后,利益受到傷害,便集體上訪,引起了國家重視,便開始整頓開發區。
還有一些問題,比如遠離母城的問題,有“撿到籃子里都是菜”的問題。在區位選擇上,為了避免“蒼蠅蚊子”對我們的腐蝕,把開發區搞得很遠。服務就跟不上,成了“鬼城”,沒有人居住。
來源:經濟觀察網
    新浪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