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交行報告:信貸增長驅動與近期走勢實證分析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5日 11:19 新浪財經
實體經濟拉動需求 調控注重有效適度 ——信貸增長驅動因素和近期走勢的實證分析及政策建議 交通銀行研究部 摘 要 為更好地落實從緊貨幣政策,應深入分析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增長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響路徑和程度。 從貸款需求角度看,GDP增速、物價漲幅、固定資產投資增長、房價上漲和工業企業利潤的提升是影響貸款需求的主要因素。 從政策調控措施的效果看,貸款總量調控目前仍是較為有效的政策調控工具;準備金率的不斷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貸款增長的動力、但存在一定的滯后期;利率提升對貸款增長的調控效果并不顯著,但商業銀行的行為模式對貸款供給有顯著影響。 考慮到貸款增速較快很大程度上是實體經濟需求的反映,為提高政策的有效性,必須更多地從實體經濟和制度層面入手,注意治本;應密切關注商業銀行的行為模式,避免出臺的貨幣政策使得商業銀行產生“逆向選擇”,反而影響政策實施效果;應關注資本市場發展對貨幣政策的影響;注意避免由于利率市場化進程過快,導致利差收窄,進一步刺激信貸投放。 根據模型預測,2008年實體經濟發展所要求的人民幣貸款增速在16%-17%左右。實體經濟對信貸增長的潛在需求可能超過信貸總量調控的要求,今年信貸總量調控的任務仍較為艱巨。 信貸總量調控目標的實現還面臨來自商業銀行的三方面挑戰:對中小銀行(信用社)和外資銀行的總量調控效果可能受到限制;商業銀行分支機構執行從緊貨幣政策的力度有待檢驗;分季度的信貸總量調控可能通過各種手段被“變相”突破。 正 文 2008年,我國實行從緊的貨幣政策,為提高宏觀調控的前瞻性、靈活性、科學性和有效性,必須深入理解影響我國商業銀行貸款增長的各主要因素,及其影響路徑和影響大小。本報告擬從定性和定量兩方面分析上述問題,給出具體的宏觀政策建議,并嘗試用分析的結果對2008年的信貸走勢進行預測。 一、實體經濟運行、政策調控政策和銀行經營模式等因素共同決定貸款供需 (一)實體經濟“量價齊升”,貸款潛在需求較為旺盛 1、貸款投放與經濟實際增長存在緊密、較為穩定的聯系 90 年代中后期,貸款增長率與國民經濟實際增長率之間的乘數關系曾經接近4的水平,之后則有一定程度的下降。在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過渡的過程中,占國民經濟統治地位的國有企業和銀行均存在“預算軟約束”,是中國的這一乘數明顯高于其它市場經濟國家/地區的原因之一(如美國這一乘數為1.3,香港為1.6)。隨著中國其它融資渠道的發展、銀行經營的理性化、民營經濟成分的增加,這一乘數也呈現出下降和走穩的趨勢,從2001年開始,基本在1.5左右波動。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