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發展評價新方案:各省排名不公布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3月20日 16:54 21世紀經濟報道
本報記者 定軍 進入3月,各省、市、自治區發改委社會發展處的人士忙碌起來。 起因是國家發改委和國家統計局1月份下發了社會發展評價新方案。該方案提出各地按照30個指標,對各地的社會發展水平進行打分評價。在此基礎上,國家可能會公布全國社會發展報告。 不過,不愿透露姓名的政府官員告訴記者,不會將全國各省的情況進行排名公布。但是各個省市可以自己內部做比較。 “排名不是目的,原因是各地的發展差異很大。”這位人士說。 今年3月份,包括江蘇、北京等多個省市分別召開了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相關工作會議。上述2個省市被認為在社會發展評價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北京已經確定按照新的方案,對全市及十八區縣的社會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初步確定評價結果于每年7月發布。 而其他一些省份,仍在探索和試點適合自己的方案。而另外一個有關副省級城市的社會評價方案,目前還在由沈陽發改委牽頭研究,有望在未來下發執行。 新方案30個指標 國家發改委和統計局下發的《關于修訂和印發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方案的通知》(發改社會〔2007〕3437號),規定按照四個領域、30個指標進行評價。 這30個指標包括人口發展、生活水平、公共服務、社會和諧四大領域。不過,這些指標仍有待改進。 一個省級發改委社會處長副處長告訴記者,國家此方案一些指標是新的,執行起來有些難度。國家目前沒有明確要求馬上上報上述數字,可能會晚些時候上報,各個省內的市縣的排名是否進行等,都還在加緊研究。 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所朱慶芳指出,物價指標應該補充上去。此外,這些一些指標的數據準確性需要保證。比如平均壽命只有每5年有普查指標,性別比是抽樣指標等,“還有貧富差距也應該有統一的全國數據。” 上述官員告訴記者,一些指標仍會進一步完善,同時國家也鼓勵各地自己探索適合自己的指標體系。但排名不會公布,因為這不是“初衷”。 此前,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要“建立符合科學發展觀要求的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價體系”。為此,國家發改委社會司和國家統計局人口社科司一直在聯合攻關。2005年撰寫提出了一個比較正式和完整的<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報告>。 在國家發改委的推動下,大部分省、自治區、直轄市以及一些省會城市和副省級城市開始做社會發展評價的評價排名。不過,由于各地社會發展評價呈現“百花齊放”的同時,這些指標“統一性”與“地域性”結合成為了問題。 國家發改委社會發展司副司長侯巖在2006年11月份某個社會發展綜合評價工作座談會上指出,“各地指標千篇一律顯然不適應各地不同的情況,但過于強調本地特色又可能使地方之間缺少可比性。” 國家發改委此后與相關部門和專家進行了多次研究,于2007年下半年統一了全國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指標。 副省級社會評價方案可能有別 記者獲悉,目前國家此次公布的只是針對各個省市自治區的社會發展評價方案,另一個涉及15個副省級城市的相關修訂方案,也有望下發。該方案目前由沈陽發改委牽頭研究。 記者從一個副省級市的發改委部門了解到,副省級城市的社會發展指標評價體系方案,具體指標可能比全國的30個指標要多。由人口發展、生活水準、公益服務、社會保護、發展環境五大領域共三十八個指標組成。 與全國社會發展評價4大領域對比,多出的環境指標體系,可能會包括建成區綠化覆蓋率、大氣優良天數、萬元GDP廢水排放量、萬元GDP工業固體廢物排放量、城市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等內容。 副省級城市社會發展水平綜合評價的工作方法又有別于全國,即可能會委托相關社會發展評估機構進行計算和綜合分析,然后將研究分析成果反饋給各個城市。 目前,國家統計局已有一套對全國各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指標的評價體系。不過,新推行的社會評價方案與經濟社會綜合考評不同。 國家統計局曾于2007年配合中 組部,對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經濟社會發展實績進行了評價的同時,也對15個副省級城市的經濟社會發展進行了考核。結果沒有對外公布。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