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企業走出去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的準備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2月10日 14:17 新浪財經
12月10日下午,新希望(17.97,0.39,2.22%,股票吧)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對外經濟研究部副部長、研究員隆國強做客新浪暢談中國經濟全球化、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新銳話題。以下為此次聊天實錄: 主持人:劉總,剛才隆老師分析這個問題的時候就提到了不同的企業不同的面對政策。但是我就想在這兒再問您一個問題,新希望是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的戰略中有沒有遇到過國內其它性質企業的競爭?比如說國有企業或者是股份制企業?不同的所有制企業在走出去這個戰略中分別他們的優勢是哪些?劣勢是哪些? 劉永好:剛才隆部長談到了關于出口退稅政策不同的企業站在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體會,我完全同意。我剛才講的并不是說中國出口退稅越低越好,因為我們在國內還有很多企業,我們有不少產品出口,應該適可而止,按照國際的慣例。當然已經走出去的企業,在當地生產,中國的出口退稅的政策對它的影響小一些,某種角度上還有好處。但是對于中國市場上的企業,肯定是會有影響的,這是一個。 另外,談到我們在這些國家的競爭力的問題。在這些東南亞各個國家,我們的競爭力來源于什么呢?來源于我們對這個產品,對這個市場,我們營銷的手段,我們的技術,以及我們管理綜合的優勢。當我們有這樣一些綜合優勢的時候,我們到這些國家去做,就比較游刃有余,就比較容易駕馭這個市場。也就是說我們去做我們熟悉的產業,是我們有優勢的產品,我們能夠把在中國取得的經驗變成在所在國的一些經驗,把它發揚光大,還是蠻有效果的。所以,結合我們國家的發展戰略,結合我們自身的一些優勢,在所在國求得發展是完全有這種可能的。而在這個格局里面,當然也會是有競爭的。像我們在越南投資比較成功,結果最近這兩三年,我去了很多的企業,現在中國的飼料企業在越南可能是越來越多,這就勢必在當地形成一個中國產品跟外資產品競爭、中國產品跟中國產品自身的競爭的格局。這是市場的選擇,這是自然的,從競爭相對不足到競爭比較充分,到過度競爭,都有這個過程的。 當然在走出去的時候,大量的都是這些個體戶,然后才是這些民營企業,后邊是一些股份制的企業,然后就是大型的國有企業。而大型的國有企業往往做的是大型資源建設這樣的項目。而中小型的民企很多是做貿易或者是小生產。像這樣的一些較大型的民營企業,認真去做應該是還有很多優勢的。因為中國民營企業的企業家精神還是比較強的,它的應變能力和艱苦創業的作風都是我們的競爭力所在。 主持人:我注意到剛才您在列舉走出去不同企業的時候,最先提到的是個體戶,然后是民營企業,然后是股份制企業,然后是大型國有企業,這樣一個順序是不是能夠說明其實個體戶跟民營企業在走出去的時候,它的嗅覺是最敏感的? 劉永好:我最近到歐洲走了幾圈,結果發現最近這幾年,拿法國來講,已經有數十萬中國的商人,而這些商人更多是浙江的商人、溫州的商人,他們沒有多少錢,也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他們就是做一些小買賣,或者是通過做小買賣,開小的工廠或者是開餐館,然后逐步逐步扎下根來,有些做得蠻成功,而且現在有部分在逐步做大。以浙江商人為代表的中國商人的拼搏精神,這種企業家精神是非常了不起的。隨著這種格局,再過五年、十年、二十年,相信中國的企業在海外會越來越多,也有中國的小企業逐步做大,也有中國的大企業走出去的。這幾個層次里面,剛才我講的這些部分,個體戶走出去的最多,他們最勤奮、最艱辛,但是他們往往都還比較成功。因為他們沒有做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從小事做起的,應該說不錯的。人家不愿意做的、不想做的或者是懶得做的,我們中國的這些個體戶、小商販去做,往往收益還蠻不錯。這就是我們中國民營企業的適應能力,真是我們中國的這些商人,不管是小商人還是大商人,都是驚商能力蠻強的。 主持人:隆老師,您怎么看待不同所有制的企業、不同大小的企業,從個體戶一直到國有大型企業走出去當中各自的優點、缺點? 隆國強:剛才其實劉總已經做了很到位的分析,因為不同的企業本身任何一個完善的市場經濟的企業,既有很大的企業,也有很小的企業。說明什么呢?可能在不同的產業、不同的價值鏈上、不同的經營活動、不同大小的企業會找到各自的空間,有的企業比如說你開一個攝影店,那不可能是大企業,一定是一個個體的企業,甚至是本身的技術決定了它的規模就那么大。但是如果你做手機,你不可能是由個體戶來做,一定是一個現代化的大企業,需要規模經濟來降低成本。所以,對不同規模的企業來說,有各自適合自己生存的空間。剛才劉總講得非常好,中國在很多地方,特別是像浙江商人,他們有非常好的企業家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在全世界比較起來可能都是非常難能可貴的一種人力資源,可能沒讀多少書,但是這種天生的企業家精神、吃苦耐勞的精神和對市場的嗅覺是非常獨特的。國內企業總體來看競爭非常激烈,而其它國家的市場恐怕今天遠遠不如中國,這些人可能帶著50人就上路了,完全是靠自己這種企業家精神,逐漸把一個小企業慢慢做大。當然這里邊有很多艱辛,你看到的都是成功的,因為失敗的你已經見不到了。所以,不能說做個體的就特別成功,我們看到是戴著花環是成功的。 主持人:像劉總這樣。 隆國強:但還有很多是失敗者,大家都有一個探索的成本。但是如果從宏觀層面來看,大企業有大企業的優勢,比如有核心技術、有品牌,甚至像國有企業可以通用政府的資源,像民營的企業較之國有企業來看,它也有它的優勢,因為很多國家,包括美國可能在外國投資者審核的時候,法律里邊明確規定,對外國國有企業的投資進行額外的審查,因為不知道企業的行為到底是企業的行為還是背后國家的行為。所以,很多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在進入一些敏感領域的時候,比如說高科技、礦藏資源,典型的比如中海油去并購優尼科,就受到很大政治上的困擾,相對來說民營企業在這方面就有優勢,它會少一些來自于政治上的困擾。 所以,不同的企業絕對是有不同的優勢,每一個企業要走出去的時候,要清醒地認識到我的優勢是什么,我的不足是什么。中國企業走出去的時候,往往喜歡單打獨斗,因為我們確實企業間的合作精神不是那么足,這是跟其它國家比如跟日本的企業相比而言的。一方面我們企業自己走,另外一方面也要嘗試不同大小、不同類型的企業,怎么能夠優勢互補,去完成這種跨國經營的宏偉的舉措。 主持人:謝謝隆老師。劉總,您今天跟我們分享了很多新希望集團在走出去的經驗和感想,在節目的最后,能不能請您簡短地再跟我們的網友總結一下,您關于走出去的概念的一些感想,以及未來的一些打算。 劉永好:中國的經濟發展已經進入一個關鍵點,中國產品的競爭力比較強的同時,國內的競爭已經空前白熱化了,特別是一些低門檻的產業,很多人都在做同樣的事,毛利率相對比較低,競爭的壓力比較大,而這個時候要求得發展,除了你的品牌要好、規模要大,能夠有條件的情況下,能夠走國際化的道路,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是要走國際化的道路,要走出去,一定要有自己的基礎,就是本身要有這樣充分的準備,這個準備最重要的是人力資源的準備,你有沒有這樣的人,有沒有能夠在國外運作的人。另外,還要學習國際的一些規則,包括財務的規則、法律和有一定的責任心。另外,在國外投資,不單單代表你的企業,你背后還代表整個國家,你的產品好壞,好了人家都說你這個企業好,你這個產品號,人家還要說中國的產品不錯。但是你做得比較差的時候,有可能損害了中國的信譽和中國的制造。所以,它的責任會更大一些。 作為一個也抱負的企業家,能夠把自身的企業發展做強、做大的同時,也要為中國的品牌、中國的制造能夠贏得國際的認同,也是為我們祖國做了一個很大的貢獻。積極去做準備,走出去天地開闊或許又是一個新的機會。 主持人:謝謝劉總。各位網友,劉總給大家帶來了十幾年來在市場上的經驗,相信對于大家來說是有非常寶貴的財富。今天因為時間關系,我們的聊天就先進行到這兒了,再次感謝新希望集團的劉永好先生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隆國強老師做客新浪,謝謝,再見!
【 新浪財經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