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特別國債借道首發 央行調控新添利器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1日 11:11 經濟觀察報
本報記者 杜艷 歐陽小紅 北京報道 6000億特別國債“過手”農行后,被央行即刻等額買入,而財政部則用發債籌集的人民幣資金買入等值外匯儲備,作為即將成立的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中投)的資本金。 8月29日,首批特別國債以這樣的方式發行。高盛等研究機構認為,這種操作把對市場的沖擊降到了最低點,對流動性幾乎沒影響。 本次發債后所得外匯,已相當于原定注冊資本金約38%,達到了公司法對注冊資本的相關要求。出于對資本金保值增值的需要,中投將會很快投入運營。 不直接影響流動性 特別國債面市當天,市場上長債賣盤增加,長端收益率有所走高。29日,中長期債券指數下跌了0.04%,到106.1055點;交易所債市上證國債指數當天也下跌了0.04%,收于110.26點。 中信證券債券銷售交易部人士稱,市場對特別國債已有充分心理準備,所以發售行為很快被消化掉了。 但是,由于依然有2000億元可能向市場發行的傳言,市場仍然保持著高度的警惕。最近幾天,銀行間市場回購加權平均利率略有上升,顯示了對未來資金偏緊的預期。 財政部解釋稱,在特別國債的操作方式上,財政部向境內商業銀行發行6000億元特別國債,籌集人民幣資金后,向央行購買等值的外匯,同時,央行利用賣匯獲得的6000億元人民幣向境內商業銀行購買等值的特別國債。 采用這種方式,不僅回避了法律障礙,而且財政部和央行各得其所:財政部得到了資本金,而央行減少了外匯儲備。 然而,如是操作并不能起到“抑制貨幣流動性”的作用。正如財政部所稱,它“不會對境內商業銀行的資金頭寸、資產負債、正常經營產生影響”。 鑒于此,高盛亞洲首席經濟學家梁紅認為,央行所面臨的政策方面的主要挑戰仍未改變,即如何在匯率嚴重低估和高度開放的經濟環境下,實施獨立的貨幣政策。而國內的通脹壓力,尤其是資產通脹就是這些挑戰的具體表現。 要解決這些問題,靠特別國債作用有限,并不能治本。梁紅分析,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特別國債不會改變外匯的流入量,更不會改變外匯流入加速增長的現實。 兩種轉發方式 央行人士稱,在持有特別國債后,央行將會向市場分批“吐出”,央行也將慎重把握時機、規模和頻度,力求減少市場震蕩。 為減少流動性,央行今年以來已經4次加息、6次上調存款準備金并4次發行定向央票,但流動性過,F實難改。 上述央行人士說,流動性過剩的根源是順差,不論提高存款準備金還是公開市場對沖,都不可能全額對沖,央行的對沖壓力也越來越大。 據此,銀行間市場的多數交易機構認為,央行會很快動用特別國債。 中國工商銀行金融市場部安國俊分析,向市場轉發可能有兩種方式。一種是通過回購直接回籠商業銀行資金;另一種是替代央票發行,這里可能會采用置換到期央票,或者定向發行的方式,從而發揮部分替代央票和定向票據的作用。 與央票最大的不同是,特別國債對流動性的鎖定程度更深。無論回購、央票還是定向央票,期限大都限定在3年以內,這增加了滾動的頻率和回籠的壓力。10年期甚至更長期限特別國債的面市,則可以起到深度鎖定的功能。但其鎖定效用又小于存款準備金,從而可以增加央行貨幣工具使用的靈活性。 分析師們認為,存款準備金已經達到12%,上調空間不大,所以今后央行會更傾向動用特別國債及定向央票。 從近幾個月來的公開市場操作中,已經可以看到央行的類似傾向。 6月份以來,央行開始逐步減少央票的發行數量,從動輒上千億的規模逐步縮小到幾百億元。與此同時,央行開始頻頻動用定向央票和存款準備金工具,央票的主角地位被前兩者取代。 此次特別國債的“加盟”,無疑對商業銀行的資金管理提出了更嚴厲的要求。不過由于未來有相當規模的央票到期,市場對于特別國債的發行具有了相當的承受力。 認購不成問題 由于前期資金來源的短期化,商業銀行更傾向持有中短期債券,但現在看來,這個趨勢正在發生改變,機構持有長期國債的意愿正在增強。 加息后發行的7年期國債票面利率絲毫未受加息影響,認購倍數達到了2.64,并獲得了46.9億元的追加認購,國開行10年期金融債發行利率落于市場預期底端,并獲得了100億元的追加認購。 某商業銀行債券交易人員認為,這些變化說明了商業銀行對未來預期的改變,開始對長債增持。 由于10年期特別國債4.3%的收益率,接近目前10年期國債4.23%的收益率,相對于中長期貸款而言也有相當的比較優勢,商業銀行的認購不會成為問題。而保險公司和社;鹂赡軙蔀楦蟮馁I家。 但由于未來有新股發行、紅籌回歸、加息預期等對資金的影響,將對央行的發行節奏和時機提出更高的要求。 中國社科院某金融研究人員認為,今年以來,央行一直刻意保持央票的低利率,從而保持中美利差,如果發行節奏控制不好,長債的收益率勢必上行,并影響利率,從而對中美利差構成不小影響,增大匯率壓力。 相關專題: 相關報道: 新浪財經獨家稿件聲明:該作品(文字、圖片、圖表及音視頻)特供新浪使用,未經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轉載。來源:經濟觀察報網
不支持Flash
|